陜西近6000家企業將享受絲路通關改革紅利
在日前陜西省人民政府舉行的發布會上,西安海關副關長、新聞發言人陳鴻罡介紹了絲綢之路經濟帶海關通關一體化改革有關情況,確定西安正式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板塊。
陳鴻罡表示,陜西省作為此次絲路通關一體化改革的中心區位,借力改革,向西將可打通經過新疆連通中亞直達歐洲的陸上物流大通道,向東則可暢通經過山東直達日韓,遠赴歐美的海上物流大通道。同時西安海關以西咸空港保稅物流中心建設為著力點,以今年T3航站樓海關監管場所建設投入使用為契機,支持陜西省發展臨空經濟,形成空中“絲綢之路”。通過以上政策“組合拳”,全力助推陜西省形成陸海空的立體化對外開放新格局。
西安海關作為絲路通關一體化改革的主要倡議海關之一,將與區域內各海關保持密切聯系,確保此次改革措施在陜西省順利落地,確保陜西省近6000家外貿企業享受到改革的紅利。
海關總署此前對外發布了2015年第9號公告,決定自5月1日起在青島、濟南、鄭州、太原、西安、銀川、蘭州、西寧、烏魯木齊、拉薩等10個直屬海關啟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絲路通關一體化改革后,區域內所有海關將按照統一操作規范、統一業務流程、統一執法標準為企業服務,區域內海關實現執法互認。同時,一體化改革將依托科技手段,構建覆蓋全區的信息網,實現海關業務信息全面共享。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申報、納稅、驗放地點,選擇通關方式,省卻了來回奔波之苦,使得通關時間進一步縮減,通關成本進一步降低。
絲路通關一體化改革最本質的變化是從根本上打破了地域限制和關區的行政界線,極大程度簡化海關手續、降低物流成本、便利企業通關、節約社會資源。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求,自主選擇申報口岸、通關模式和查驗地點。對于守法狀況良好的企業,在全區域范圍內將統一納入低風險企業類別管理,享受通關快速驗放待遇。企業可在當地海關提前完成商品預審價、預歸類、原產地預確定等海關專業認定,認定結果沿線十個海關互認。允許代理報關企業“一地注冊、多地報關”。比如在西安海關注冊的一家代理報關企業,改革前只能在本關區內也就是西安海關報關。一體化后,企業可根據需要選擇在西安、青島、烏魯木齊等區域內的任一海關報關,無需再在異地設分支機構及辦理海關備案手續。實現參數統一、集中審單。區域內貨物通關的風險參數由海關總署風險參數中心青島分中心統一設置,企業無論在區域內哪個現場申報,系統按照同樣的參數標準進行判別。全面實現電子放行。企業在申報地海關申報放行后,無需辦理紙面簽章放行手續,口岸監管場所、港務部門直接憑電子放行信息辦理提貨、發運手續。同時,企業根據物流需求,自由選擇空運、鐵路、陸路等聯運方式。對多式聯運途中的貨物換裝、拆拼作業,不再分別進行轉關申報。實行物流全程一次性查驗,對換裝地不改變施封狀態的予以直接放行。
編輯:鞠麗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