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重新定義創新
據悉,2020年1月12日下午,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世界水泥協會的會長,中國建材和國藥集團前董事長宋志平先生受到深圳市明德創新企業成長研究院(卓越匯學習社區)的特別邀請,為社區企業家們帶來第129期公益講堂,同時也是卓越匯·企業家對話·創新2020年第1期,《企業的創新與轉型——以中國建材為例》主題講座,現場有兩百多位來自深圳、廣州、東莞等地的灣區企業家,這是宋會長首次在深圳進行公開講座。
講座由知名中小企業問題管理專家、著名創新管理專家李序蒙教授主持。宋志平會長主要從創新的理論和模式,創新的實踐,企業的轉型幾個方面為大家分享了幾個經典的創新理論,解讀了幾種創新模式,以中國建材十多年的轉型之路為企業家們多角度剖析了企業創新的實踐和企業的轉型可參考的思路。
宋會長有40年做企業的經驗,在央企做了18年的董事長,這在央企里是在任最長時間的董事長了,他剛從中國建材退休一個月。宋會長被稱為國企領域的草根創業家,以新手的身份將處于危難時期的中國建材和國藥集團帶上世界500強的位置,被稱為“中國的稻盛和夫”。
關于創新理論,宋會長特別推薦大家學習約瑟夫·熊彼特、彼得·德魯克、克里斯汀、費爾普斯的創新理論,并分別推薦了收錄他們創新理論的書籍:《經濟的發展理論》、《創新與企業家精神》、《創新的兩難》、《大繁榮》。
宋會長特別提到企業要做到有效的創新,盡可能降低創新的風險就需要做到以下幾點:有目的的創新,有組織的創新,在熟悉的領域創新,擅于吸收別人的經驗。
在解析幾種創新模式,自主創新、模仿創新、集成創新、協同創新、持續創新、顛覆性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時,宋會長都列舉了生動的實際案列。
此外,宋會長指出,過去中國和日本都擅長模仿創新(從1到N的創新),但是模仿創新到了一定程度就做不下去了,特別是全球范圍內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中國也這樣,模仿創新的時代接近尾聲了。
好在中國許多企業都具備了集成創新的發展實力。在自主創新、協同創新、持續創新、顛覆性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上也大有可為,華為、比亞迪、瑞幸咖啡等企業就是不同創新領域里的典范企業。
在創新實踐的案例分享環節,宋會長以中國建材為例,為大家深度剖析了這個生產水泥為主業的傳統國企,如何在高科技、新材料、智慧工業和智慧農業等領域等不斷探索并收獲累累碩果的歷程。
中國建材在碳纖維玻璃、光纖玻璃、太陽能電池、鋰電池隔膜、陶瓷軸承、加能源5.0房屋、智慧農業、智慧工業服務領域都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更是在我們中國一直被西方工業強國卡脖子的領域:碳纖維玻璃和陶瓷軸承方面取得可觀的發展。
關于企業轉型,宋會長為大家分享了中國建材以查爾斯·漢迪的第二曲線原理為基礎,發展出的“3條創新曲線與4化轉型”之路。第一曲線是指在基礎建材領域精耕細作,第二曲線是大力發展新材料,第三曲線是積極培育新業態。
水泥、玻璃業務在第一條曲線,做了結構調整、節能減排、融合新技術等改進;碳纖維玻璃、光纖玻璃、太陽能電池、鋰電池隔膜、陶瓷軸承就是在第二曲線逐步發展起來的;加能源5.0房屋、智慧農業、智慧工業服務這是第三曲線的產物。
中國建材的四化轉型包含了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前三點都很好理解,最后一點“服務化”,中國建材對它的定義是融合了大研發、互聯網+、檢測認證碳交易、EPC工程、智慧工業的服務化。
正是上述的“3條創新曲線與4化轉型”讓中國建材成為全球相關領域的亞軍,2019年實現100億的利潤。
在講座的最后,主持人李序蒙教授在總結環節提到,在宋會長《經營方略》那本書里有個內容讓他印象深刻,“有人問宋董:‘您平時除了工作外,做得最多的事情是什么? ’宋博士回答:‘思考’。”
恰如宋會長在講座最初說的那樣,“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選擇,做好正確的事情,做好企業經營,是企業家需要關注和踐行的,提高企業效率的事情應該交給下屬。”做選擇,就要多思考,企業家做的選擇主要是戰略決策。李序蒙老師推薦在場的企業家仔細研讀宋會長的《經營方略》和《企業迷思》兩本書。
在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大變化,新技術革命高速發展,經濟全球化 與人口紅利喪失的新常態下,不管是國企,還是民企,不管是傳統行業,還是新興行業,想要高質量發展都需要企業家多思考,做好正確選擇。
編輯:李文逸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