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圖解中國經濟奇跡:3年消耗水泥夠美國用100年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中國在2011年至2013年里消耗的水泥量比美國在整個20世紀所使用的量還多。
以上數據讓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都震驚了,這些數據是真的嗎?如果是的話,中國是如何做到的呢?中國的經濟飛速增長,而且人口是美國的四倍之多。但美國擴張發展的鼎盛時期是20世紀,它在此期間修建了全國范圍內的絕大部分公路和橋梁,州際公路系統,胡佛水壩以及許多全球最高的摩天大樓。地域面積上來講,中國和美國分別排列世界第三和第四,不相上下。
中國2011年到2013年水泥用量為66億噸,美國100年水泥用量為45億噸(來源:比爾蓋茨博客)
數據看起來難以置信,但據官方及業內消息,這似乎是準確的。另外,如果認真分析這些數據的話,可以驚奇地發現一些對兩個國家之間差異的合理解釋,并且看到一些有關中國的不祥預兆。
比爾-蓋茨引用的數據來自歷史學家瓦茨拉夫·斯米爾(Vaclav Smil),后者稱水泥是“人類文明歷程中對大眾最重要的材料”。他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信息得出了以上數據。美國地質調查局關于美國20世紀使用水泥的數據如下:
美國1900到1999年水泥消費量
上表顯示了一些有趣的經濟趨勢——包括經濟大蕭條、二戰以及20世紀80年代早期經濟衰退期間建筑產業的下降。整個20世紀美國水泥消耗量加起來達44億噸。
相比之下,中國在2011—2013年三年時間里總共使用大約64億噸水泥,具體數據如下表所示,該表來自總部位于英國的工業出版物《國際水泥評論》。美國地質調查局對中國水泥消耗情況的估計與此相似:據該局礦物類大宗商品專家亨德里克-萬-奧斯(Hendrik van Oss)分析,中國在2010年至2012年期間水泥消耗量達美國1900年至1999年期間水泥消耗量的1.4倍。
中美水泥消費量對比
顯然,中國近幾年的水泥消耗量大得驚人,如果這些水泥筑就了一座立方體,那么它可以俯瞰芝加哥;如果它建成了一個停車場,那么它可以覆蓋整個夏威夷。
中國消費水泥量可以覆蓋夏威夷
那么,中國如何用了這么多水泥的呢?首先,農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城市化發展,這個速度遠超過美國20世紀的發展速度。每年,超過2000萬中國人搬入城市定居,該數據超過了紐約、洛杉磯以及芝加哥市區人口加起來的總和。這個巨變發生于近50年內。在1978年,中國居住于城市的人口占了不到1/5,而到2020年,這個比例將上升至60%。
為了給大量涌入的人們提供居所,中國的城市發生了轉變。據估計,有一半的中國基礎建設始建于2000年,包括全國范圍內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的新建的鐵路交通網、省際公路、水壩、機場以及高樓大廈。以下動圖展示了上海浦東區1987年與2013年的變化對比,這樣一看,也就能明白為什么斯派克-瓊斯(SpikeJonze)選擇浦東作為新電影《她》里面對未來城市的設定。
相較于上海的變化,珠江三角洲的發展更令人震驚。珠江三角洲是位于香港對面的一個人口稠密的大陸地區,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這個制造業中心在2010年有4200萬居民。如果將珠三角看作一個單獨的城市——事實上也可以這么說,因為珠三角的城市界限已經很模糊了——那么它是這世界上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
各城市地域人口分布圖
除了這些中國“最大”城市以外,那些名字不為人知的“小”城市數量龐大,甚至更令人難以忘卻。在2009年,中國的百萬人口城市多達221個,而歐洲同期只有35個。像鄭州以及濟南這種相對較小的城市,其人口也比洛杉磯、芝加哥多。
中國驚人的城市化進程之外,還有一些事實也是產生這個水泥消耗量的重要因素。正如高盛投資公司指出的那樣,雖然中國目前的人口數量僅是美國現有人口數量的4倍,但它是美國20世紀早期的15倍,是美國1950年人口數量的5倍。
另外,在20世紀,世界上的建筑材料發生了一些變化。在1950年,全球鋼鐵產量與水泥產量相當,到2010年,鋼鐵產量大約增長了8倍,而水泥產量則猛增長了25倍。美國的許多房屋用樹木建造,但中國相對缺乏木材,不同于美國,許多中國人住在水泥建造的或高或矮的樓房里。
最終,中國的實際水泥產量遠超過其應生產的數量。中國的許多水泥廠是國營性質的,這允許它們享受政府支持并獲得廉價資本。如同其他生產能力過剩的國營產業——鋁、鋼鐵、造船業——一樣,中國的水泥制造也經歷了一段沒有顧及產品質量和收益的過度膨脹發展期。
龐大的水泥產業也給環境帶來了巨大破壞。科學家們分析認為全球的水泥產業造成了大約全世界碳排放量的5%,而這些水泥大約一半出自中國。
另外,由于建筑質量標準低,中國的混泥土建筑在短至20-30年就要面臨拆除和重建。據高盛公司消息,中國使用的水泥大約有1/3是在其他國家不可以使用的低質產品。
當比爾-蓋茨在他的博客里提到中國驚人的水泥消耗量時,他指出材料對于幫助世界上最貧窮的人們提高生活質量很重要。中國建筑業的蓬勃發展刺激了經濟增長,并幫助數以百萬計的人們擺脫貧困。
但是,中國巨大的水泥消耗量同樣顯露了其經濟領域中的一些弊端。過多自上而下的經濟計劃導致了資源浪費,并且在發展過程中付出了巨大的環境代價。中國的水泥消耗量確實令人印象深刻,但這可能為以后負面的消息埋下了禍根。
相關專題閱讀:
編輯:馮磊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