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忠良:尋找華潤的電商正解 為傳統商業換上電動引擎
因交換而產生、因社會分工深化而昌盛的商業,是一個既古老又年輕的行業。“無商不活”、“無商不富”的民諺樸素地表達了人們對商業重要性的認識。而今天,商業更是市場經濟大廈存續的基石,其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古往今來,商業的形態隨著社會分工的深化、產品和服務的豐富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演變,從行商走賈到店鋪經營,從連鎖超市到城市綜合體等,不一而足。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信息技術(IT)的快速進步,一種以IT為依托的新商業形態悄然萌芽,并悄悄度過五、六年的蟄伏期之后開始在中國猛烈生長,以排山倒海之勢沖擊著傳統商業。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2014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達27898億元,同比增長49.7%,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63%。而在10年前的2004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僅為51億元,僅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0.09%。雖然電商沖擊的不僅僅是傳統零售業,但傳統零售業無疑將是受電商沖擊最大的行業。
在電商從星星之火到形成燎原之勢的這十幾年里,華潤在“集團多元化、利潤中心專業化”的總體戰略主導下,清晰定位了旗下各利潤中心的主營業務和發展戰略,并在“微笑曲線”的兩端配置資源,打造了電力、燃氣、水泥、地產等“資源端”業務和零售、醫藥(商業)、啤酒、金融等“客戶端”業務。目前,華潤已在零售、啤酒、醫藥、地產、電力、水泥、燃氣等多個行業建立了行業領先地位。但在華潤的眾多客戶端業務中,無論是零售還是醫藥商業,他們的主要業態均為實體商業;地產業務雖然不是直接的實體商業,但商業地產業務的大部分客戶卻是。電商將給華潤帶來什么樣的挑戰和機會?在電商大潮下,主業猶未“觸電”的華潤如何在化解風險的同時抓住機會?這是幾個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
電商來襲——不可回避的威脅
電商本質上是依托信息技術、在虛擬空間實現產品和服務的供應與需求直接對接的一種交易方式。它能像榨果汁一樣把傳統商業的諸多中間環節從價值鏈中擠出,極大地壓縮各行各業的價值鏈,并導致社會分工的重大改變,在帶來巨大效率及個性化服務的同時,也催生了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意模式。與傳統的線下交易相比,電商的交易成本更低、品類更全、效率更高,但在顧客體驗、安全和規范等方面不如線下交易。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進步和互聯網的不斷普及,網絡已成為人們日益重要的生活場所,中國的網民數量急劇增長。根據中國互聯網網絡信息中心的統計,到2014年底我國已擁有網民6.48億人,為2005年網民數量的6倍左右。對實體商業而言,電商的最大威脅是把大量的客戶引離線下,到線上進行交易,從而壓縮和動搖傳統商業(線下實體店)的客戶基礎。在商業文明發展到客戶就是上帝的今天,客戶的大量流失無疑是對一個商業業態的重大威脅。
他山之石——阿里和順豐的啟示
經過20多年的發展,順豐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快遞企業,全國市場份額約20%。順豐的物流信息化程度很高,在快遞業務上具有強大的核心競爭力。回顧其歷程,順豐今天的成功得益于兩次重大轉型,第一次是將快遞業務從“聚焦B2B”轉型為“B2B和B2C雙輪驅動”。第二次是將順豐從一個物流企業轉型為一個橫跨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跨界經營企業。從目前來看,建立在順豐快遞700萬工商快遞客戶基礎之上的供應鏈金融業務,比其生鮮食品電商業務和網上零售業務的發展要出色得多。可見,業務“觸網”或“跨界”的效果往往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些新業務與強主業的關聯程度。
阿里金融是阿里系的第二大板塊,目前已涉足第三方支付、理財、融資、保險和銀行等領域。阿里系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淘寶平臺凝聚的億萬用戶及大數據。目前,支付寶和余額寶等與淘寶結合度高的產品,已迅速形成規模,并實現了較大的商業成功,而與淘寶結合度相對較低的普通投資理財類產品,則缺乏特點和優勢,事實上,阿里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成效,亦取決于其與阿里的核心主業——淘寶的結合程度。
尋找華潤的電商正解
順豐和阿里金融的經驗和教訓,不但對華潤拓展電商的戰略思路有借鑒意義,而且還為華潤在經濟“新常態”下的5M戰略思想提供了實證。從兩個案例中我們不難看到,做實、做強、做大主業既是傳統業務生存與發展的核心,也是互聯網業務取得商業成功的根本與依靠。即無論是互聯網業務落地的“由虛向實”,還是傳統業務互聯網化的“由實向虛”,商業成功都必須緊密根植于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華潤具有多元化的產業基礎,擁有遍布全國的巨量客戶資源,華潤萬家體系中的4500家零售商店擁有超過2億的常客,華潤燃氣客戶超過2000萬家庭(6000多萬人),華潤地產和華潤銀行擁有100萬以上的高端客戶資源。如何打通各獨立利潤中心之間的數據屏障,形成大數據,并使之成為新生意模式的核心資源或核心競爭力,如阿里金融或順豐金融,是一個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
此外,電商與傳統商業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還是效率和客戶感受的競爭,供應鏈和物流的效率對商業的成敗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不論是電商還是實體商業,都應該利用IT技術實現供應鏈和物流的信息化,提高效率。通過與具有強大信息化物流管理能力和經驗的企業結成戰略聯盟,是實現物流信息化的一個捷徑。目前,集團的電商已在零售電商、醫藥零售和網絡金融等領域起步。客戶第一、效率導向、線上線下資源結合,通過戰略合作和協同快速提升自身的核心能力,是我們實現“由實向虛”、走向未來的必由之路。
在商業模式不斷演進、新的技術持續帶來巨大機遇和挑戰的環境下,華潤應該及時研究和介入新興產業,不斷運用新技術、新模式、新人才拓展生存和發展空間,才能真正兌現百年華潤的承諾。
編者注:互聯網經濟帶來的沖擊使得傳統銷售模式開始與線上結合,未來水泥業電子商務發展趨勢將更為明顯,誰能抓住機遇,更早建立成熟的電子商務體系,誰就能在未來行業競爭中取得先機。
2015年3月27日-28日,中國水泥網將在杭州金馬國際酒店舉辦“2015第四屆中國水泥網年會”。年會以“發展水泥現貨電商,把握新常態下新機遇”為主題,特邀行業領導、經濟學家、B2B電商專家、水泥電商企業家、產業戰略專家,水泥百強企業,供應商百強企業,將深入解讀產業政策與宏觀經濟環境,探討水泥行業如何以電子商務為抓手,發展第三方服務,向價值鏈高端延伸,適應行業“新常態”,加速推動水泥行業從傳統制造業向生產服務業的新商業模式順利轉型。在業內共同努力下,我們有理由相信水泥行業在新的一年將在行業升級道路上更進一步。
附件下載:
編輯:曾家明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