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2019年水泥行業運行分析與2020年展望報告
一、宏觀背景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復雜局面,政策要求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2019年前三季度,我國GDP增長6.2%,增速逐季降低。由于房地產業施工進度的加快和基建投資的穩定增長,今年水泥需求增長,加上環保限產造成的供給層面的收縮以及“治超”導致的水泥運輸成本上漲,2019年水泥價格進一步上漲。前三季度全國水泥行業實現營業收入7199億元,同比增長14.3%,利潤總額1318億元,同比增長25.3%,創歷年最高水平。
二、水泥行業運行情況
(一)2019年水泥價格和行業運行情況
1、全年水泥價格走勢
2019年全國水泥均價(P.O42.5散裝水泥)總體在440元/噸和510元/噸之間波動,相比2018年有小幅上升。一季度由于春節、冬季天氣寒冷等原因為傳統淡季,水泥價格季節性調整,1、2月份及3月上中旬水泥價格持續下跌,3月下旬見底回升,二季度開始水泥價格開始有小幅回升,4月中下旬后水泥價格開始進入平穩期,波動幅度變小。三季度水泥行業跨越了從旺轉淡但從淡轉旺的過程,水泥價格先跌后漲,8月下旬開始,隨著旺季的來臨,水泥價格一路上漲,11月行情加速上漲,進入12月逐漸進入淡季,漲幅放緩。截至2019年12月20日,全國水泥均價為505.34元/噸,同比增長2.55%。
[水泥大數據研究院]水泥行業定期報告,更多數據、市場分析、研究報告可登陸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查閱……
圖1:2016年至今全國水泥價格走勢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全國主要區域水泥指數,長江和中原地區總體走勢與全國走勢接近,淡季下調,旺季上漲,珠江-西江前三季度價格持續下挫,9月開始價格開始一路上揚,京津冀地區整體來看是上漲的趨勢,但波動幅度較小。與去年相比,長江區域則有所下跌,其余三個區域均有不同程度上漲。截至2019年12月20日,長江水泥價格指數同比下滑1.7%,珠江-西江同比漲幅最高為17.47%,中原地區和京津冀分別上漲6.92%和4.3%。
圖2:全國主要區域水泥價格指數(點)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截至2019年12月20日,全國有11個省(市、自治區)水泥價格超過500元/噸,除西藏外,多數高價水泥分布在東南沿海、中部(河南、湖北)地區。內蒙古、貴州、遼寧等省份是全國水泥價格洼地,其中價格最低的地區是內蒙古,但絕對價格有所提升,從去年不到300元上漲至超過300元。
多數省(市)水泥價格同比上漲,漲幅最高地區主要分布兩廣及周邊、西北等地區,如福建(22.30%)、廣西(17.85%)廣東(14.94%)、新疆(19.30%)等,多數省份漲幅在10%以下,13個省份水泥價格同比下滑,主要是東北、西南地區的省份,長三角地區價格也還低于去年同期的水平,跌幅最大的是貴州省,同比下跌17.13%。
圖3:11?。ㄊ校┧鄡r格超過500元/噸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2、行業產量、利潤雙雙增長
1-11月,全國水泥產量為213,040.00萬噸,比去年同期增產13192.00萬噸,同口徑和全口徑分別增長6.1%和6.6%。
2017年和2018年全年水泥產量同比分別下滑3.05%和5.52%(同口徑)。在經歷了連續兩年的下滑后,今年水泥產量復蘇性增長。根據水泥大數據研究院預測,今年全年水泥產量在23.2億噸左右,同比增長5.03%。
圖4:2019年全年水泥產量預計將超過23億噸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根據工信部數據,今年1-9月全國水泥行業實現營業收入7199億元,同比增長14.3%;利潤總額1318億元,同比增長25.3%。根據水泥大數據研究院預測,全年水泥行業營業接近萬億元,利潤總額預計在1780億元左右,行業利潤將再創新高。但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無論是行業利潤率,還是營收和利潤增長率都有明顯的放緩。
圖5:2019年全年水泥行業利潤總額預計將接近1800億元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3、全年投產11條熟料生產線
2019年全國共點火11條水泥熟料生產線,設計產能合計達1426萬噸,主要分布在云貴、廣西、兩湖等地區。
表1:2019年新投產熟料生產線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據中國水泥網統計,2019年公示或聽證的水泥熟料產能置換項目共有26個,其中包含一個已于2016年投產的,排除該項目,今年公布的產能置換數量與去年持平。置換新建、擬建的熟料產能共3514.03萬噸,比去年同比增長6.16%。這些項目投產后共計將至少凈減熟料產能537.60萬噸(還有部分用于置換的指標未公布)。
分地區來看,2019年的產能置換項目涉及到23個省(市、自治區)。其中有7個凈增產能省份,廣西地區是省外產能置換目的地第一名,合計凈增產能約608萬噸。內蒙古和新疆因產能置換凈減少的熟料產能最多,分別凈轉出339萬噸和233萬噸。
圖6:2019年省市自治區因產能置換項目凈增加的熟料產能(萬噸)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二)2019年水泥價格及行業運行的主要邏輯
2019年水泥價格進一步上漲主要得益于房地產業施工進度的加快和基建投資的穩定增長、因環保限產造成的供給層面的收縮以及“治超”導致的水泥運輸成本上漲。
1、房地產端需求有較大的支撐,基建投資穩定增長
房地產施工加快和基礎設施投資的穩定增長是推高今年水泥需求的主要原因。
今年1-11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53.37萬億元,同比增長5.2%,比去年同期下滑0.5個百分點。基建投資穩定增長。1-11月份,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4.0%。其中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1.6%,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長8.8%,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1.7%,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0.2%。從數據來看,今年以來基建投資增速企穩,基本保持在4%以上。但總體來看,基建投資前期的增速并不高,主要是由于今年大規模減稅降費舉措,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受到一定影響。其中與水泥需求最為相關的是交通建設投資,交通投資前三季度2.23萬億,同比增長0.08%,預計今年基建方面的水泥需求與去年基本保持穩定。
自2015年以來,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處于上行趨勢。2019年1-11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0.2%,比去年同期加快0.5個百分點。投資額匯總與水泥直接相關的是建安支出,1-10月同比增長6.65%,去年同期是下滑的。今年以來施工進度同比加快,盡管新開工增速放緩,但竣工速度有所加快,1-11月份房屋新開工面積增長8.6%,增速同比減慢8.2個百分點,房屋竣工面積同比下降4.5%,降幅同比縮窄7.8個百分點,房屋施工面積同比增長8.7%,增速同比加快4個百分點。今年房地產端的水泥需求比去年有明顯的增長,拉動了整體水泥需求的增長,是水泥價格上漲的支撐。
2、環保趨嚴,水泥供給更緊
隨著水泥行業錯峰生產常態化,近兩年環保成為影響水泥供給的主要因素之一。2018年國務院發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后續各地也紛紛跟進發布了當地的大氣治理政策,重點管控區域有京津冀及周邊(京津冀及山西、山東和河南部分地區)、長三角、汾渭平原(山西、河南部分地區)。從今年來看,河北、河南、江蘇、山東、陜西、四川等地均出現過重污染天氣預警,水泥行業停產的現象,導致短期內水泥供應緊張。供給的縮緊是水泥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之一。
3、造成階段性較大波動的原因
造成水泥階段性波動較大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水泥作為基礎原材料,工程施工與天氣條件有密切聯系,因此造就了水泥需求本就存在季節性波動,其產品特性決定了難以長期儲存,而下游需求又是剛性的,因此一旦短期內供需失衡,很容易造成價格大幅漲跌。例如今年前三季度兩廣、江西、福建等地頻頻受雨水天氣影響,工程施工進度慢,水泥價格也就隨之走低,隨著10月份天氣轉好,需求集中釋放,供應緊張,價格隨之一路上漲。
另一方面,近年來環保更是加劇了短期內水泥供需的矛盾,階段性的強制限產使得供給減少,需求又是剛性的,使得價格大幅上漲。例如今年在河南地區,11月環保限產嚴厲導致市場連續上漲,不少地區P.O42.5水泥價格一度達到700元/噸。隨后相關部門為穩定市場采取了多項措施,最終市場逐漸恢復常態。
4、造成區域間差異的主要原因
區域間的差異主要是在于各地區自身的供需情況。華東地區尤其是長三角地區由于經濟發展程度高,水泥需求穩健,水泥價格一直是全國較高的區域之一。華北盡管今年以來需求有大幅回升,但周邊的東北、內蒙古仍是價格洼地,低價水泥對京津冀的價格形成一定的壓制。西南地區今年需求一般,尤其貴州出現大幅下滑,因而價格未有明顯上漲,西藏市場比較特殊,由于交通不便,外來水泥很難進入,西藏市場本身供給不多,因此價格高于全國大部分地區。
(三)水泥行業當前面臨的問題和風險
1、產品結構不合理 短板猶存
散裝水泥發展任重道遠。由于袋裝水泥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發展散裝水泥具有重要的社會效益。2018年,我國散裝水泥使用率為66.92%,遠低于歐美國家90%以上的水平。2018年全國31省市中有12省的水泥產量超過1億噸,散裝率超過80%的僅有江蘇和浙江。散裝水泥發展速度較慢,是我國水泥行業極大的一塊短板,也缺乏相關的政策。
P.C32.5R全面取消可能帶來一定的質量風險。2019年10月1日起我國取消P.C32.5R復合硅酸鹽水泥。M32.5水泥成為眾多水泥企業作為P.C32.5R替代品推出,M32.5與P.C32.5R水泥在材料構成方面基本相同,區別在于M32.5對熟料和混合材品種和摻量要求標準均低于P.C32.5R,M32.5是砌筑水泥,不能用于結構工程,只能應用于“砌筑、抹面砂漿、墊基層混凝土”。而M32.5監管難度更大,更依賴企業自律,應警惕以“取消32.5水泥”為庇護,生產品質更次、標準不一的水泥來弄虛作假的行為,歡迎行業各方相互監督,相關監管單位也應完善監督渠道,做好監督管理工作。
特種水泥起步晚,發展不足。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特種水泥的研究生產較晚,始于上世紀40年代。行業、企業對特種水泥的發展不夠重視,專業生產特種水泥許可的企業比例較低,多數企業生產特種水泥的同時還生產通用水泥。區域分布不均勻,我國具有特種水泥生產許可的企業主要分布于西北、中南、西南地區,尤其西北地區,而江浙皖及廣東較少。能耗高,由于特種水泥生產線規模普遍較小,生產設備普遍落后于通用水泥生產線,因此電耗和能耗高出通用水泥很多。
2、產能利用率低 區域發展不均衡
我國水泥產能利用率偏低。截至2018年,全國水泥產能32.72億噸,全年產量22.01億噸,全國熟料產能18.02億噸,全年產量14.23億噸,水泥和熟料的利用率分別為67%和79%。盡管近幾年來實行水泥行業落后產能淘汰、錯峰生產,我國水泥產能增長得到控制,供需基本平衡,但從產能利用率和長期發展角度看,水泥產能仍是過剩的。
區域發展不均衡,南北差距拉大。自2012年后,北方水泥產量占全國產量的比重從26%下滑至2018年的18.80%,水泥行業的重心越發向南方轉移。局部地區產能嚴重過剩,2018年全國各省份中,產能利用率不足50%的省份有6個,主要分布在泛東北地區。2017年和2018年,全國水泥行業利潤大漲,而東北和內蒙古地區合計虧損99億元。南北水泥行業發展狀況的差距拉大,2019年看這種情況或有所改善,但是區域發展不均衡的現狀仍存在。
3、轉型升級面臨挑戰
水泥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是綠色化和智能化。水泥企業的綠色轉型主要體現在超低排放、降低能耗、參與協同處置、綠色礦山建設等方面。綠色制造是工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包括物耗、能耗、水耗、污染物和碳排放等方面,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要求到2020年噸水泥綜合能耗降到85千克標準煤。除此之外,水泥行業還開始涉足環保行業,水泥窯協同處置相比傳統危廢處理處置企業具有諸多優勢。我國近年來在水泥生產智能化方面成績優異,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但未來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水泥行業的轉型升級道路剛剛起步,與綠色指標尚有差距,水泥企業還存在缺乏技術、管理經驗、資金等等方面的諸多困難。
4、環保加大價格波動 上下游風險管理缺失
由于下游需求剛性與環保之間存在的矛盾,水泥價格漲跌難以預料,行業缺乏風險管理工具。旺季價格暴漲,水泥廠仍無法滿足供應量;下游用戶既無法對沖價格的波動,也無法保證供應,將會影響正常施工。2020年是藍天保衛戰收官之年,預計環保力度只緊不松,行業亟需風險管理工具和手段。
三、2020年水泥行業的供需和價格變動展望
分析來看,預計明年水泥行業需求有基建托底,房地產雖面臨下行但仍有竣工交付的支撐,水泥總需求預計持平或小幅下滑。由于錯峰生產、環保、治超等因素,水泥生產成本不下,加上行業集中度提升,預計明年水泥價格將會繼續上漲,但漲幅將會明顯放緩。
(一)未來房地產行業和基建投資的預期及水泥需求變動
今年房地產對水泥需求的支撐很明顯,由于這兩年新開工高速增長,竣工速度慢,未來一到兩年將會面臨較大的交付壓力,竣工的進度有可能會爆發,加上銷售低迷,土地購置面積下滑,預計2020年新開工將進一步放緩。房地產面臨下行風險,若下行速度過快,水泥需求有下滑的風險,但從新開工向竣工傳導決定了水泥需求有一定的支撐,并不會大幅下滑。
基建方面,本輪的下行周期開始于2017年8月,隨著央企、國企進入去杠桿進程,基建項目缺乏資金支持,難以開展,基建投資增速大幅下滑。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之下,基建一直以來就是“逆周期”調節的工具,為實現基建逆周期調節功能,2018年10月國家提出基建補短板,這一年來刺激基建政策頻發,基建的增速因此基本穩住,剛剛舉行的12月政治局會議更提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預計2020年基建投資有望加速,但在去杠桿未結束前,基建不會恢復過去高速增長,而且基建施工周期較長,對水泥的拉動效應會弱于地產,基建端水泥需求只能維持穩定。
綜上分析來看,明年的水泥需求將與今年持平或小幅下滑。
(二)未來水泥供給的變化
由于錯峰生產、環保因素,預計明年水泥供給端只緊不松。今年共公示27個水泥產能置換項目,擬新建產能3799萬噸,預計將在未來2-3年內建成,其中向廣西、四川置換項目最多。盡管通過置換能夠實現產能減量,但不同區域間的產能置換可能會導致部分區域產能過于集中。
(三)2020年水泥價格和行業效益展望
綜上分析,明年水泥行業供需情況將比今年略緊,治超仍嚴,加之隨著行業集中度的提升,規模以上水泥企業數量持續減少,行業競爭格局更加穩定,預期明年全國水泥均價保持在450元/噸以上,旺季有望達到520元/噸,相比2019年有小幅上漲。全年行業利潤總額預計在1800-1900億元。
四、對促進水泥行業健康發展的建議
(一)加強基礎研究 提高產品質量
完善水泥各品種標準,制定推廣散裝水泥發展的相關政策,加強質量監督力度。行業應加強基礎研發,填補特種水泥等非通用產品的空缺。重視與下游行業的融合,打破當前的阻隔,水泥企業要清晰了解下游用戶的實際需要,從用戶需求出發來生產和改善自己的產品,避免市場的盲目性。當前已有水泥企業開始向混凝土、砂石、裝配式建筑等方向延伸產業鏈,未來水泥、混凝土、砂石的綜合建材企業或將成為主流。
(二)繼續推進去產能進程 加強區域間聯動
建議有關部門完善退出過剩產能的補貼機制,解決過剩產能因就業、經濟發展目標等難以退出的核心問題。加強不同區域之間水泥行業的聯動,探討建立共同基金、轉移支付機制,提倡大型企業在其中要起到引導作用。
(三)加大環保投入 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社會高速發展和經濟騰飛為水泥工業提供了有力的發展環境,水泥企業應在行業效益發展取得新高時反哺行業,加大綠色、環保轉型投入,構建環保友好型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建設綠色礦山,恢復治理,改善生態環境,打造長效發展機制,實現環境友好型資源開發利用。加大節能減排投入,增強技術研發。合理發展水泥窯協同處置,避免盲目投資。
編輯:魏瑜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