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前程有日月 我國水泥企業逐鹿“一帶一路”未來可期
隨著時間進入2020年,“一帶一路”建設也已經走過6年多的時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年賀詞中提到,“我們愿同世界各國人民攜起手來,積極共建‘一帶一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創造人類美好未來而不懈努力”。
國內水泥工業經過百余年發展,已經從落后逐步走向強大,并在新時代迎來全新的發展篇章。作為中國在世界工業領域最具發言權的行業之一,水泥也是我國為數不多的能夠向外輸出成套裝備、設計、操作標準的行業。
據中國水泥網最新發布的2019中國水泥熟料產能百強榜顯示,我國水泥企業在海外投資投產的水泥熟料產能已達3928.3萬噸/年(含其他),其中海螺、華新、紅獅、中國建材等都可謂是我國水泥企業“走出去”的排頭兵,其足跡遍布印尼、緬甸、柬埔寨、老撾、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亞、尼泊爾等十數個國家。
并且除上述產能外,我國水泥企業在海外在建的水泥熟料產能也達到了2052.2萬噸/年,海螺憑借508.4萬噸/年的在建產能處于領先地位。
作為我國龍頭建材企業,海螺水泥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后就緊握歷史發展新機遇,圍繞著產業升級和海外發展兩條主線,以開放合作的姿態,在“一帶一路”項目發展上跑出了“加速度”。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海螺集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擁有38家公司、41個項目,海外員工達3200多人,累計完成投資近100億元,實現了從產品出口到技術輸出、再到資本輸出、海外建廠的國際化跨越。
另外,基于強大的海外股東背景,華新水泥于2011年開始實施“走出去”戰略,是國內大型水泥企業當中第一家在海外投資建廠的企業。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推進,公司快速拓展海外市場,并計劃海外業務實現3000萬-5000萬噸產能。
而國內民營水泥企業代表者之一的紅獅水泥在2012年就開始考察海外市場,并在2013年成立了專門的海外區域。目前,紅獅集團已投資約20億美元,在印尼、老撾、尼泊爾、緬甸等國家建設5個大型水泥項目。
需要注意的是,通往成功的道路往往充滿了荊棘與坎坷。盡管“一帶一路”沿線分布的多數國家如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未來一段時期的發展重點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及工業發展上;泰國、印度尼西亞、越南、印度、柬埔寨、老撾等國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化亦是其未來的發展重點,但基于國情、政治、宗教等多方因素,中國水泥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仍然挑戰重重。
一是中美經貿摩擦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中企“走出去”面臨美方的長臂管轄限制,因此要做好準備防止被列入實體清單;二是地緣政治沖突風險,某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面臨政局不穩和地緣沖突風險,特別是中東、北非地區;三是合規性風險,中企“走出去”既要按照國際規則行事,還要遵守當地法律法規,避免因投機取巧陷入困境;四是市場風險,任何時候,企業運營都會遭遇各種市場變化帶來的挑戰,包括成本、價格、工期及東道國制度變更等難以預期的風險。
正因如此,中國水泥企業若想更穩更好地“走出去”,既要提升自身競爭力,做好盡職調查和合規審查,還要采取各種有效辦法降低風險,包括選擇大型水泥集團之間合作抱團取暖的方式聯合投資融資,開展投建運一體化、提升管理服務水平,開展風險研判預警等諸多措施。
當然,前程有日月,勛績在河源。正是海螺、華新、紅獅、中國建材等一大批優秀企業懷著“先天下人之先”的信念,率先在“走出去”中不斷摸索前行,一路披荊斬棘,才為我國水泥行業進軍國際提供了優秀的先驅范本,對水泥行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示范引領意義。而隨著一張張海外項目藍圖不斷變為現實,我國水泥行業也定將在逐鹿“一帶一路”的過程中實現高質量的國際化發展。
編輯:周程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