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等建筑材料行業將迎新常態下的機遇期
回顧2014年,可以概括為兩個階段和一個特點:上半年在房地產景氣大幅下滑帶動下的震蕩下行階段,下半年在流動性和房地產放松政策推動下的普遍上行階段。總的特點就是轉型/改革概念領漲,尤其是小市值品種。
“新常態下的機遇期”來到,我們對今年建材的行情更加樂觀。三中全會以后,經濟調結構和創新、改革加速進行,建材基本面也反映了“新常態”和“激活存量”下固定資產投資減速增長的趨勢。現在,轉型、升級和改革已成為共識并且化為了企業的實際行動,而流動性、政策面的好轉,以及“一帶一路”、全球加強基建也提供了新的機遇背景。我們看好各顯神通、百花齊放的個體性、區域性機會,重點推建研集團、上峰水泥、長海股份、開爾新材、萬年青、祁連山、華新水泥、冀東水泥、金隅股份、亞泰集團、中國玻纖、北新建材、東方雨虹、偉星新材、海螺水泥。
機遇一,轉型切入新興行業。估值是未來盈利的折現,經濟結構轉型下,建材行業增長空間受限,估值中樞下移。但對于轉型企業,其估值迅速得到提升。這種示范效應在2015年將擴散,同時2015年注冊制的加快推進,將加大二三線企業轉型的動力。
我們傾向于兩類轉型標的:一是在新業務上布局較長時間,估值沒有明顯高估,且歷史經營能力較強的公司,我們重點推薦建研集團、上峰水泥。二是考慮轉型,市值比較小,且大股東持股比例高的公司,比如嘉寓股份、太空板業等。
機遇二,以服務、創新、品牌為抓手,升級核心競爭力。1)制造商向服務商轉變,資產變輕,ROE和客戶黏度均得到提升。如建研集團、北京利爾。2)創新提高附加值。新興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以新產品推動行業增長,維持高盈利,如長海股份、開爾新材。3)制造商向類消費、品牌商轉變,滿足消費者對生活品質、品牌的需求。ROE和現金流持續好轉。如偉星新材、東方雨虹、北新建材、友邦吊頂。
機遇三,國企改革。建材板塊中國企市值占64%,作為競爭性行業,國企改革的動力較足,空間較大。從混改、員工激勵和資產整合角度來看,金隅股份、冀東水泥、亞泰集團和萬年青,以及中建材旗下的中國玻纖、北新建材、瑞泰科技、方興科技和洛陽玻璃都有想象空間。
機遇四,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區域機會。
“一帶一路”是重大國家戰略,區域內建材企業及在中亞/東盟等地建有生產線的企業有望顯著受益,包括西北五省的天山股份、青松股份、祁連山、寧夏建材,在中亞、東盟建設水泥生產線的上峰水泥、華新水泥、海螺水泥等。
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作為占全國8%人口,11%GDP的區域,區域內建材企業將受益于環保壓縮小產能和人口、產業重新布局帶來增量建設需求產生的剪刀差,景氣向上彈性較大。受益標的有金隅股份、冀東水泥。
水泥行業的看法:
去年和今年行業供需邊際繼續呈現雙降局面,弱平衡且變化較小,水泥行業景氣彈性不大,但今年上半年的供需關系稍差。有幾個機會值得重點關注:一是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對河北小產能的壓縮可能超預期。
二是西北絲綢之路基建的啟動時點。
三是“十二五”節能減排指標的完成壓力可能造成局部集中限電。
四是國企改革或是企業轉型的個體性變化。
然而還需警惕投資需求增速下行超預期、產能投放超預期、區域發展戰略規劃不達預期、國企改革力度低于預期風險。
編輯:何姝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