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2019多地浮現不合格水泥,相關行業應高度重視
12月31日,市場監管總局官網通報2019年51種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情況。其中,抽查了30個省(區、市)349家企業生產的349批次水泥產品,30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8.6%,涉及三氧化硫、氯離子、強度、水溶性鉻(Ⅵ)等項目。
今年以來,除了國家級水泥質量抽查曝出部分水泥企業存在水泥產品不合格現象,河南、山東、新疆、浙江等一些省市在進行水泥產品質量檢查時也曾曝出類似問題。如:
9月初,河南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4批次水泥產品質量不合格情況。其中開封市龍亭水泥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粉煤灰硅酸鹽水泥,氯離子實測值為0.122%;舞陽縣華裕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1批次復合硅酸鹽水泥,氯離子實測值為0.073%;商丘市宇暢水泥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普通硅酸鹽水泥,氯離子實測值為0.080%;而標準規定應≤0.06%。
2019年10月15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關于建筑和裝飾裝修材料等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情況的通告2019年第81號》。此次抽查了13個地州市57家企業生產的57批次水泥產品。經檢驗,有4家企業的4批次產品不合格,分別是新疆天龍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水泥銷售中部片區、富蘊天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精河縣昆侖水泥有限公司、阜康市泰華煤焦化工有限公司。不合格檢出率為7.0%,不合格項目涉及氯離子。
12月19日,棗莊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了2019年市級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其中山東東聯水泥有限公司臺兒莊分公司所生產的復合硅酸鹽水泥氯離子不合格。
從以上發布的通報情況來看,水泥產品中氯離子不合格現象頗多。提到氯離子,它作為水泥產品中的一把雙刃劍,存在的問題由來已久。
氯鹽是水泥生產中常見且效果極好的增強劑,可以把水泥的強度大大增加,而且還能降低水泥中水的結冰溫度,以防止水泥過早地結冰,對水泥的質量造成影響;此外,它還可作為燃料煅燒的礦化劑,降低燃料的燒成溫度,避免能源的浪費,降低投入的成本,以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不過如果水泥中的氯離子含量過高,則會腐蝕鋼筋,導致混凝土的質量下降。故而在我國一些新的標準中,氯離子的含量不得超過0.06%,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水泥、混凝土的質量。
另外,水溶性鉻(Ⅵ)含量高會對人體及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影響。Cr6+具有強氧化性,當水泥中Cr6+超過一定含量時,對水泥操作者皮膚產生強烈的腐蝕作用,引起皮膚灼燒和潰瘍;微量的鉻化合物可經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膚進入體內,輕則損害呼吸和消化系統正常功能,重則引起器官的癌變;水泥制品在使用過程或廢棄后將不可避免的與水、土壤等環境介質接觸,水泥制品中的六價鉻經雨淋而溶于水中,然后進入地表水中或滲入地下,將會污染水源和土壤,甚至造成周圍生態幾十年無法恢復。
但就今年發布的水泥產品抽查情況而言,很明顯我國部分水泥企業尚未引起高度重視,很多水泥企業生產出來的水泥氯離子、水溶性鉻(Ⅵ)等含量依然超標,對我國建筑質量埋下了安全隱患。
需要注意的是,我國水泥經過百余年的發展,無論是技術、工藝還是管理上都已逐步完善,然而從市場監管總局官網通報的情況來看,其中生產不合格水泥的企業中不乏水泥大企著實令人震驚。
建筑質量安全事關重大,上下游企業應當聯手應對,生產優質水泥、砂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為人類社會筑建一個安全家園。這不僅是一種工作,同樣是一種責任。
在水泥生產過程中,水泥企業應該嚴格使用特定的檢驗儀器,安排特定的工作人員進行儀器的使用培訓,然后對氯離子、水溶性鉻(Ⅵ)等含量進行檢測,測定是否符合標準,以便及時的調整水泥的配科方案;為防止混凝土中的氯離子含量超標,混凝土外加劑生產企業在生產外加劑時應該嚴格遵守標準,控制外加劑中氯離子的含量;建筑企業在選用混凝土原材料時要嚴格遵守國家標準,嚴格檢測原材料中氯離子等含量是否合格。
除了企業要加強自覺意識,政府也要出臺更加嚴格的政策督促。值得強調的是,近期市場監管總局就發布了《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管理暫行辦法》,《辦法》對產品質量抽檢不合格且復查仍不合格的行為都有了明確規定,要求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辦法》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顯示,對檢驗結論為不合格的產品,被抽樣生產者、銷售者應當立即停止生產、銷售同一產品;負責結果處理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責令不合格產品的被抽樣生產者、銷售者自責令之日起六十日內予以改正。
對復查仍不合格的產品第四十八條規定,負責結果處理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在公告之日起六十日后九十日前對被抽樣生產者、銷售者組織復查,經復查仍不合格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十七條規定,責令停業,限期整頓;整頓期滿后經復查仍不合格的,吊銷營業執照。
編輯:梁愛光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