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國煤炭經濟形勢展望
2014年是艱難的一年
2014年已經過去,對于煤炭行業來說,這又是艱難的一年。由于世界經濟復蘇放慢,我國經濟增長也在減速,因此從整個世界范圍來看,石油、煤炭、鋼鐵等大宗物資需求下滑,價格不斷下跌,這給我國煤炭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行業整體效益依然在下滑,經營困難非常大。
2014年我國GDP增速為7.4%,各項工業指標均有所下降,煤炭作為我國最主要的基礎能源,其受到的沖擊非常明顯。根據最新數據,2014年,我國煤炭消費總量首現下降,從2013年的24.8億噸標準煤左右下降到2014年的24.7億噸標準煤左右,煤炭消費占能源總消費的比重下降到64.2%左右。這是10余年來煤炭消費總量首次下降。
煤炭需求的減少,造成煤炭價格一路下滑,環渤海動力煤指數從年初的610元/噸下降到8月下旬最低的478元/噸,噸煤下跌達132元,降幅高達27.6%;秦皇島5500大卡動力煤從年初的615元/噸下降到8月初最低的475元/噸,下降140元,跌幅高達29.5%,煤炭價格直到入冬后才有所上升,也僅恢復到6月初的水平。
2015年煤炭市場難以根本好轉
2015年,筆者認為,煤炭市場難以從根本上好轉,我國煤炭經濟還將在困難中前行。這是因為:
首先,從國際經濟形勢來看,世界經濟全面復蘇尚需時日。從各國情況看,僅美國經濟有所恢復,歐洲、日本等發達經濟體經濟復蘇仍很艱難。而這些年來一直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也出現明顯的放緩趨勢。這樣的世界經濟形勢在2015年不會出現明顯的改變。因此,這將繼續造成世界性的大宗物資價格的下降,從目前價格仍在下跌的石油就可以看到這一點。因此,煤炭等大宗能源物資價格在2015年不會出現明顯回升。
其次,對于國內經濟形勢,我們認為中國經濟過去那種以資源大量消耗、環境嚴重破壞和廉價勞動力來支撐經濟快速增長的時期已經過去,中國經濟必須轉型,由粗放的、模仿的,以第二產業增長為主要動力的模式轉變為集約的、創新的以第三產業增長為主動動力的新模式。從2013年起,我國第三產業增長速度及其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拉動都超過了第二產業。2014年,我國第二產業增長7.3%,為2000年以來最低,其中工業增長率為7%。同樣為2000年以來最低。第二產業對GDP的貢獻為43.2%,落后于第三產業的51.6%,對GDP的拉動為3.2%,低于第三產業的3.8%。第二產業比重的下降,必然帶來了能源消費的減少。
當然,而這一轉型不會在短期實現,中國在這樣的轉型期也不會再出現10%左右的高速增長,經濟將保持7%左右增速的新常態。這樣的經濟增長速度和轉型,必然逐步降低煤炭的使用量,國此煤炭需求的增速也不會再出現高速增長的態勢,預計保持在較低的增長水平,甚至出現負增長。當然,由于中國經濟總量的擴大,較低的增速也會帶來不小的增量,因此,2015年煤炭市場會保持相對較穩的態勢。當然,這是以煤炭產量和進口量不大幅增長為前提。
編輯:馮磊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