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水泥工業2004年發展簡況
2003年,新疆共有水泥企業90家,生產能力1 474萬噸。其中旋窯工藝所占比重70%,新型干法比重15%。水泥產量1 128萬噸,實現利潤3.2億元。今年1-9月新疆生產水泥983.56萬噸,同比增長15.38%。預計全年生產水泥1 270萬噸,增長12%。全疆水泥行業生產經營情況主要特點:
1.市場需求好于往年,但冷熱不均。2004年1~9月,新疆水泥工業增速與全國基本同步。南疆五地州水泥企業產銷兩旺,平均增速達49.02%,是拉動新疆水泥增長的主力。生產能力占全區40%的烏魯木齊、昌吉片區生產銷售與去年基本持平,企業生產銷售困難。
2.產量增加,效益下降。1-9月,水泥生產增速很快(圖1),但效益大幅下滑。全行業累計虧損1.3億元。扣除德隆因素影響,利潤仍比上年減少(去年同期盈利1.45億元)。主要原因,一是生產成本上升。國家治理超載后原料運費上漲。每噸石灰石運費增加6~10元,加上油價上漲30%,導致每噸水泥生產成本上升約20元;二是產品價格下降。由于烏魯木齊、昌吉片區需求不足,加上《道法》實施后水泥外運困難,企業相互壓價,競爭激烈。普通水泥P.O32.5當前售價230元/噸,比2001年下降81元/噸。復合水泥P.C32.5售價182元/噸,比2001年下降88元/噸。截至目前,這一片區水泥企業仍然全部虧損。
3.賒銷問題嚴重。1~8月,新疆水泥行業應收賬款達13億元,其中烏魯木齊片區水泥企業應收賬款3.2億元。大量賒銷和流動資金貸款困難已經使部分企業資金斷流,難以為繼。
二、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1.新型干法水泥發展滯后。新疆的新型干法水泥發展起步早,但發展緩慢。到2003年,全區建成投產的只有一條2 500t/d生產線,3條1 000t/d生產線,新型干法比重僅占15%。預計到今年年底,新型干法比重可以達到22%,仍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2.新型干法生產線規模難以實現大型化。新疆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公路運輸里程為全國之最,國土大多是沙漠戈壁,綠洲僅占總面積的約5%。大小不均的綠洲星羅棋布在166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多數綠洲之間的距離在500公里左右,中間是荒無人煙的沙漠戈壁。水泥是區域性很強的產品,不適宜長距離運輸,由于各個綠洲內水泥需求量有限,因此,項目建設規模受到很大限制。2003年,包括天山水泥股份公司在內,新疆水泥企業平均規模僅為17萬t,單機生產能力只有9萬t。近幾年,隨著結構調整的推進,在少數有條件的區域分別新建了一批1 000~2 000t/d的新型干法生產線,由于一次新增能力較大,市場“器小易盈”,企業已明顯感覺到了市場壓力。因此,從目前情況看,新疆多數地區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具備發展2 000t/d及以上規模生產線的條件,若發展
4 000t/d生產線更困難。
3.資金困難。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對新疆水泥行業影響較大。據了解,自去年年底國務院103號文下發以后,銀行不再發放長期貸款,許多項目被迫停工。不僅如此,許多企業按時還款后也很難貸到流動資金。銀行只收不貸,加上水泥價格低迷,大量賒銷,水泥企業資金十分緊張。
三、意見和建議
1.建議國家充分考慮新疆實際和水泥產品自身的特點,放寬對新疆水泥項目建設規模的限制。對經濟發展相對較快的烏魯木齊和昌吉等地區,應重點支持2 000t/d級以上規模的新型干法生產線,其他地區重點支持1 000t/d級以上規模的新型干法生產線。
2.對我區以上規模的新型干法生產線,應享受與內地4 000t/d以上規模生產線相同的各項國家優惠政策。否則,新疆水泥建設項目很難達到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同時也意味著新疆水泥企業均無法享受到國家產業政策賦予的各項相關優惠政策。這將嚴重制約新疆水泥工業的發展。
3.執行103號文不能“一刀切”。建議水泥協會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水泥沒有出現投資過熱的省區名單。對沒有出現投資過熱的省區,尤其是老少邊窮地區,國家應繼續給予大力扶持,解除銀行貸款禁令。否則,將進一步拉大發展差距。
四、明年目標預計
2004年底及明年初,新疆水泥制造業將投產5條新型干法生產線,分別為:青松股份卡子灣60萬t生產線(兵團);天山股份屯河沙灣30萬t生產線;天山多浪庫車30萬t生產線;青松股份庫車30萬t生產線(兵團);南崗建材有限責任公司30萬t生產線(兵團)。5條生產線新增生產能力180萬t,加上其它小項目,明年將新增生產能力200萬t。全區水泥生產能力將由1 474萬t增加到1 674萬t,增長13.6%。結合自治區明年經濟發展形勢,預計2005年水泥制造業可拉動全區建材工業4個百分點。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gaoh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