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成海南省“兩會”最熱詞
海南省“兩會”正在此間召開,“海”字成為“關鍵字”。從省委書記羅保銘的講話,到代省長劉賜貴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再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發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海洋強省”成為兩大“最熱詞”。
“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國家戰略,參與其中是海南擔當,這是義不容辭的責任。”羅保銘稱,海南要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快發展,必須利用特殊區位優勢搭好“一帶一路”順風車,把握好新一輪改革開放中的重大戰略機遇。
與海洋淵源頗深的海南省代省長劉賜貴在“兩會”上的首次露面引來各方關注,外界期冀這個海洋內行在“海洋大省”一展身手。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劉賜貴用大篇幅闡述海南建設海洋強省并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諸多舉措。
劉賜貴指出,海南要圍繞南海資源開發服務保障基地和海上救援基地兩大定位,充分發揮海洋大省、著名僑鄉的優勢,打造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戰略支點;要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加快科技興海步伐,加快海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海洋保護和管理,不斷壯大海洋經濟規模,推進海洋強省建設。
“一帶一路”和海洋話題也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中引熱議,僅政協提案中就有數十條相關建議,主要從航線安全保障合作、海洋產業開發合作及遠洋航線中轉服務等方面展開。
海南省人大代表、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認為,海南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上應發揮樞紐作用,航運業、海洋生物、海洋制藥及可再生能源產業是核心,關鍵在人才,要創辦海洋大學或海洋學科為現代海洋經濟提供人力支撐。
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最南城市三沙市有何作為?海南省人大代表、三沙市委書記、市長肖杰形象地指出,“如果三沙的每個島礁都有完善的政權和基礎設施,那么從海南島延伸兩千多公里到曾母暗沙,千百個島礁就是千百個驛站,就會像一條珍珠項鏈鑲嵌在南海。”
政協委員、海南省旅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朱洪武建議,海南可探索開辟環海南島郵輪航線和無目的地南海郵輪航線,以中短途郵輪航線培育郵輪市場,宣傳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同時在南海布設郵輪旅游導助航設施和海上搜救無線網絡,結合南海資源推動東南亞郵輪航線。
“海上絲綢之路也是著名的”香料之路“,海南可借沉香這一中華傳統文化特色貿易品,引領與東南亞國家的文化交流與貿易經濟。”政協委員、海南省道教協會會長陸文榮建議做大海南沉香產業,使其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實質性產業載體,把海南建成中國與東南亞國家沉香產業交流合作的中心區域。
民盟海南省委建議,海南以博鰲論壇的影響力為基礎,建立海上絲綢之路合作組織常設機構,定期舉辦海上絲綢之路合作組織會議、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節、海上絲綢之路博覽會等加強各國交流。
海南省僑聯主席王小玉指出,海南建設“一帶一路”要充分發揮華僑紐帶作用,“目前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分布有約200萬瓊屬華人華僑,經貿往來頻繁,豐富的僑胞資源是海南的重要優勢。”
編輯:張曉燁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