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水泥企業向服務型和智能型轉變時不我待
1月21日工信部發布《原材料工業兩化深度融合推進計劃(2015-2018年)》(以下簡稱《推進計劃》),《推進計劃》是為落實《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2013-2018年》,大力推進原材料工業兩化深度融合,加快促進原材料工業轉型升級而制定。
《推進計劃》在主要目標中要求到2018年底,列入試點單位的122家原材料企業全部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認證。在122家試點企業中,水泥企業共有8家。北京水泥廠有限責任公司、中材國際有限公司、冀東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徐州中聯水泥有限公司、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和新疆天業(集團)有限公司。
《推進計劃》明確的實施重大工程共有六項,與水泥行業有關聯的工程有五項。第一項數字化設計工具開發應用工程。到2018年,建材企業數字化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80%,這在四大行業企業中要求普及率為最低。建材行業重點發展關鍵生產裝備的研發設計與制造工藝綜合集成,加快普及產品全生命周期數字化設計模式,實現網絡環境下的協同研發設計和集成應用。加快推廣水泥回轉窯控制系統在線仿真技術。
第二項關鍵工藝流程數控化工程。普及推廣可編程邏輯控制(PLC)、分布式控制系統(DCS)等基礎自動化技術和系統,改造提升原材料工業生產裝置及生產線,基本實現生產工藝自動化的全面覆蓋。水泥行業應用優化控制系統生產線達到50%。建材行業重點推廣水泥生產分布式控制系統(DCS)、現場總線技術、窯頭和筒體溫度檢測控制系統、窯尾加料控制技術。
第三項智能工廠示范工程。圍繞生產管控、設備管理、安全環保、能源管理、供應鏈管理、輔助決策等6個方面開展智能化應用,建設信息物理融合系統(CPS),實現企業生產運營的自動化、數字化、模型化、可視化、集成化,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安全運行能力、應急響應能力、風險防范能力和科學決策能力。在水泥行業選取2-3家先進企業,建設基于自適應控制、模糊控制、專家控制等先進技術的智能水泥生產線,實現原料配備、窯爐控制和熟料粉磨的全系統智能優化,并在工業窯爐、投料裝車等危險、重復作業環節應用機器人智能操作。開展具有采購、生產、倉儲、銷售、運輸、質量管理、能源管理和財務管理等功能的商業智能系統應用(BI)。
第五項供應鏈協同管理促進工程。推動原材料龍頭生產企業,與原料供應商,裝備、汽車、建筑、家電等主要下游用戶建設上下游協作管理系統,按照供應商提前介入(EVI)、準時生產技術(JIT)等模式,統一企業資源計劃(ERP)等企業業務系統間信息交換接口、標準和規范,通過信息共享和實時交互,實現物料協同、儲運協同、訂貨業務協同以及財務結算協同。
第六項關鍵崗位機器人替代工程。鼓勵機器人研發單位和原材料企業共同合作,開發應用一批專用工業機器人,到2018年累計新增機器人應用5000臺。在工業窯爐、投料裝車、化工企業等危害健康和危險作業環境,基本實現機器人替代人工作業。
《推進計劃》提出的保障措施有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政策支持、加快人才培養和強化督促檢查四項。將分年度、分行業制定兩化融合重點工作推進計劃,開展年度檢查和效果評估,并將有關情況向社會公開發布。持續開展兩化融合貫標和水平評估工作,公布符合認定標準的企業名單。選擇推薦一批優秀的面向原材料工業的兩化融合信息技術提供商,定期公布名單,并根據兩化融合服務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評估和調整。
從四年推進計劃內容看,硬指標的項目有:
8家水泥試點企業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認證;
建材企業數字化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80%;
水泥行業應用優化控制系統生產線達到50%;
在水泥行業選取2~3家先進企業,建設基于自適應控制、模糊控制、專家控制等先進技術的智能水泥生產線,實現原料配備、窯爐控制和熟料粉磨的全系統智能優化,并在工業窯爐、投料裝車等危險、重復作業環節應用機器人智能操作。
軟指標的項目有:
加快推廣水泥回轉窯控制系統在線仿真技術;
重點推廣水泥生產分布式控制系統(DCS)、現場總線技術、窯頭和筒體溫度檢測控制系統、窯尾加料控制技術;
開展具有采購、生產、倉儲、銷售、運輸、質量管理、能源管理和財務管理等功能的商業智能系統應用(BI);
推動原材料龍頭生產企業,與原料供應商,裝備、汽車、建筑、家電等主要下游用戶建設上下游協作管理系統。
原材料口上對于建材行業的指標要求相對其他行業已經低了一些,但對于上述指標的落實也并不輕松,應該按《推進計劃》要求分年度制定出兩化融合重點工作推進計劃,如沒有工作推進計劃,則就陷入過一天是一天,走到那算到那,結果是目標落空。原材料司應該將這些指標分解落實到企業、落實到生產線。尤其是應用優化控制系統生產線達到50%這一指標,先要抓緊制訂出優化控制的標準,后要立即制訂分批實施計劃。
選取2~3家先進企業實現全系統智能優化,并在工業窯爐、投料裝車等危險、重復作業環節應用機器人智能操作這一目標更要及早遴選對象,開始時應多幾家,在實施過程中剔除積極性不高的,或有退縮的。從原材料系統要求在關鍵崗位機器人推廣5000個。大頭在鋼鐵、在色和石化化工,但建材口中危害健康和危險作業環境及重復作業環境也存在,也少不了應用機器人智能操作。水泥行業也要及早籌劃,加上現在鼓勵應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含危險類),更有在關鍵崗位應用和推廣機器人的必要。
《推進計劃》在總體思路中明確,要大力推動企業向服務型和智能型轉變,不斷提升原材料工業綜合競爭力。現在確是這個轉變機不可失,時不我待之時。不過平心而論,這個轉變遠比水泥工藝向新型干法轉變要難得多。《推進計劃》指出當前企業重視程度不夠、信息化投資不足、關鍵核心軟件裝備受制于人、復合型人才缺乏、公共服務平臺缺失、政策標準建設滯后等問題仍比較突出。要解決這些問題不僅在資金、技術方面,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觀念的轉變,要打破傳統思維方式枷鎖,這才是最難的,也是最易出現反復的。
《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2013-2018年)》指出,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四化同步發展的重大舉措,是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然選擇。既然是必然選擇,水泥行業義無反顧要跟上時代的發展進程。在水泥行業中,華新、海螺相對走在了前面,其他不少企業也正在路上或準備上路。《推進計劃》警示原材料各行業,稱發達國家紛紛啟動“再工業化”戰略,正在重塑制造業競爭新優勢。新一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已成為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的關鍵所在。我國水泥企業該抓緊兩化深度融合工作,以比上新型干法時有更大的決心和毅力,看哪家率先實現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搶占到水泥產業發展的制高點。
編輯:袁燕萍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