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能源供求矛盾加劇的對策
高速增長的經濟對資源的“渴求”,資源相對不足的國情和資源利用率較低的現狀,使得宏觀經濟運行中資源約束的矛盾更加突出。經濟運行中的這些信號顯示,必須盡快建設節約型社會,努力以最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從增長方式看,經濟增長方式粗放帶來十分尖銳的資源環境矛盾。隨著我國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和資源消耗不斷增加,矛盾還會進一步發展。這種情況如不盡快扭轉,不僅現在難以承受,而且工業化、現代化的目標最終也無法實現。因此,能否正確處理資源、能源約束與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的關系,保障居民生活需要,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和社會的穩定。
眾所周知,為了降低資源、能源消耗而限制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顯然是不現實的。但是我們仍然可以通過采取一些措施,如合理控制和調節人口的增長,促進技術進步、引導居民消費觀念更新等,達到降低資源、能源消耗的目的。
1、加大節能宣傳力度,引導居民更新消費觀念
居民消費習慣受社會文化和價格變化的影響,而這兩個因素都是可調節的。一是通過宣傳改變消費觀念,如同樣是汽車,在我國買汽車追求大排量,就是因為汽車在中國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大排量的汽車給人氣派的感覺。如果改變人們的這種觀念,采用中小排量的汽車,則同樣數量的汽車,可以大幅降低能耗,冰箱、彩電消費也是同樣道理;二是利用價格、稅收等手段引導消費,隨著能源消耗費用的提高,居民會通過改變消費習慣和消費方式等途徑,減少對能源的消耗,達到降低費用的目的。
2、在全社會積極倡導節約能源
建設節約型社會,首要的就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從當前看,遏制部分行業和地區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是節約資源的當務之急,必須嚴格控制新開工項目,認真清理在建項目特別是鋼鐵、電解鋁、水泥等高耗能行業,從環保、安全、能耗、技術、質量等方面嚴格行業市場準入,有效控制固定資產投資“大干快上”的勢頭。
目前的電荒是推行節能的最好時期,要法律、國策、政策、體制、技術多管齊下,在全社會積極倡導節約能源。對高耗能產業要采取急剎車,強制淘汰消耗高、污染大、質量差的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要進一步推廣節能技術,支持采用節能、降耗、節水、環保的先進技術設備和產品,鼓勵企業單位及居民選用節能設備,并采取減免稅、直接補償等政策,激勵企業自覺節能。發展汽車工業,不應只考慮其對國民經濟的全面拉動,還要顧及能源的供給、大氣污染、城市交通的承載能力。
3、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建立競爭性的電力市場
頻繁出現的電荒,除電力建設投資不足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電價由國家嚴格控制的,電力企業不能把燃料成本完全轉移出去,煤炭企業又不肯讓利。因此出現了煤炭企業有煤不愿意賣,電力企業無煤卻不愿意買,造成煤電“頂?!?,電力危機。解決煤電困境難題最根本是走市場調節之路,從根本上改變過去強計劃、強管制的能源發展機制,放松經濟性管制而加強社會性管制,鼓勵各種投資者進入電力建設中來。
4、依靠技術進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調整和優化能源消費結構
技術進步從兩個方面來影響資源、能源消耗。一是通過開發節能產品(如節能冰箱、空調和燈具等)和推廣應用節能技術降低能耗;二是開發替代性資源、能源降低現有資源、能源的壓力。
要逐步降低煤炭消費比例,加速發展天然氣產業,依靠國內資源滿足國內市場對石油的基本需求,積極發展水電、核電和先進可再生能源,初步形成結構多元的能源消費格局,使優質能源比例明顯提高。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wangf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