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亟須資源化管理
2014年,我國年建筑垃圾產生量超過15億噸,數字格外觸目驚心。未來,這個數字還將伴隨城鎮化步伐加快和更大規模的城市建設而逐年遞增。預計2020年左右,我國建筑垃圾產生量將達到峰值。
針對我國建筑垃圾亟須資源化管理的現狀,中國建筑垃圾產業資源化戰略聯盟于1月29日在京發布了《中國建筑垃圾資源產業化(2014年度)發展報告》(下稱《報告》),旨在解決制約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技術主要瓶頸問題,整合產業內優勢資源,提升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以加快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產業發展速度,增強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產業技術創新及成果應用的國際競爭力。
建筑垃圾可作為再生骨料資源重新利用
《報告》指出,我國建筑垃圾的排放量極大。由于建筑垃圾數據產量的統計存在較大難度,很少有國家建立起對建筑垃圾的統計體系,只能采取可獲得的數據進行合理估計。據估計,近幾年,我國每年產生的建筑垃圾總量約15.5億噸至24 億噸,占城市垃圾的比例約40%。由于未來數年,我國將加速推進城鎮化,新建建筑將快速增加,建筑垃圾排放量會越來越大。因此,未來十幾年將是我國建筑垃圾大量產生的時期。
如何合理化利用建筑垃圾并將其作為再生資源進行產業化生產,成為擺在建筑垃圾處理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中國建筑垃圾產業資源化戰略聯盟秘書長郭海斌介紹,建筑垃圾其實全是寶,絕大多數建筑垃圾是可以作為再生資源重新利用的。在經過有效開發后,我國的建筑垃圾利用率最終可達95%以上。根據上海市建材工業設計研究院估算,如果2020年這些建筑垃圾如果能夠轉化為生態建材,可以創造1萬億元價值。尤其是建筑垃圾經分選、破碎、篩分加工后,大多可以作為再生骨料資源重新利用。例如,再生骨料、再生磚作為直接應用于工程建設的建筑材料,完全可以替代現用的天然砂石及普通磚類墻體材料,對解決建筑材料生產資源短缺及巨大的能源消耗具有顯著意義。
“以建筑垃圾通過物理手段變成細骨料、砌筑砂漿、內墻和頂棚抹灰、混凝土填層等再生資源用于建筑施工的實踐為例,上海一家建筑企業,將結構施工階段的建筑垃圾分揀后粉碎,與砂料拌合作細骨料,用于抹灰漿與砌筑砂漿,砂漿強度達到5兆帕以上;北京一家城建企業回收800多噸各種建筑垃圾,成功地用于砌筑砂漿、內墻和頂棚抹灰、細石混凝土樓面及混凝土墊層。”郭海斌說。
不僅如此,建筑垃圾中的廢金屬還可重新回爐加工,制成各種規格的鋼材;廢竹木、木屑等可用于制造各種人造板材;碎磚、混凝土塊等廢料經破碎后,可代替砂直接在施工現場利用,用于砌筑砂漿、抹灰砂漿、澆搗混凝土等,也可用以制作砌塊等建材產品。在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方面,近年來國內已有很多突破性的成果,如孔內深層強夯樁技術就是一種綜合利用碎磚瓦和混凝土土塊的有效途徑。
發揮政府引領作用推動筑垃圾資源化產業發展
雖然,在資源節約型城市建設的大背景下,各地對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術開展了很多探索,但要徹底提高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水平,還須走產業化發展的道路。郭海斌介紹,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可以從兩方面改善生活環境:一是通過對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直接減少建筑垃圾對土地的占用及其對生態環境的各種污染;二是建筑垃圾資源化產品作為一種替代品,可以減少對各種建筑材料所需資源的消耗。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是生態產業、環保產業,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
[Page]然而,從全社會層面看,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的順利運行需要5個主體的相互作用,即政府、消費者、科研機構、建筑垃圾資源化企業、開發商和建筑企業。在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中,政府處于核心地位,因此推動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的發展,必須更好地發揮政府的核心作用。由于當前造成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難以發展壯大的癥結在于管理體制,這就要求政府在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鏈構建中必須引領其他主體,共同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鏈形成、發展和逐步成熟。
為發揮政府引領其他主體的作用,共同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鏈的形成與發展,《報告》指出,政府需通過對產業政策的宣傳和經費投入,引導開發商和建筑企業、建筑垃圾資源化企業、社會大眾、科研單位按照市場規則主動服務于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發展,并提高公眾對建筑垃圾再生產品的認可度和接受度;重視加強科研單位的技術支撐;限制開發商和建筑企業的建筑垃圾流向;加強對建筑垃圾資源化企業的扶持等具體措施,促進建筑垃圾資源產業化發展。
尤其是在限制開發商和建筑企業的建筑垃圾流向上,《報告》強調,針對當前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企業很難實現充足且合格的原料供給,政府要通過對建筑垃圾非資源化處置行為的限制,使開發商和建筑企業把其產生的建筑垃圾經過分類拆解后,輸送給建筑垃圾資源化企業,實現對產業鏈的接續和產品質量的保證,從而確保垃圾資源化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建筑垃圾資源產業鏈的暢通。
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利于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
建筑垃圾中的廢棄物經過分揀、剔除或粉碎后,大多可作為再生資源重新利用。建筑垃圾的有效處理,即資源化利用具有重大戰略意義,不僅有利于建設生態文明,有利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還有利于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郭海斌表示,以北京元泰達建筑廢棄物資源處理與利用一體化(項目)工廠為例,該項目主要生產再生骨料、再生活性微粉、混凝土制品、再生混凝土復合料、再生混凝土、垃圾土陶粒等再生產成品,年處理100萬噸建筑垃圾,可減少碳排放20萬噸。在建筑垃圾資再生產品成功應用于建筑施工的實踐上,北京新奧混凝土集團有限公司于2006年應用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建起了1座3層樓的教學樓,截至目前已經建成近10年。此外,北京新奧混凝土集團有限公司利用建筑垃圾再生土建成的建筑面積為14000平方米的北京APEC停車場,也是以其過硬的建設質量和建筑垃圾資源化合理運用得到了業界的一致認可與好評。
“如果建筑垃圾資源能得到合理化應用,不僅能有效地提升中國建筑垃圾資源化率、節約寶貴的土地資源、減少碳排放,為全球氣候變化做出巨大貢獻,還能減少對地下水的污染、減少城市PM2.5產生和每年減少礦山及河道開采砂石15億噸以上,使其再生產品和回收產品每年價值超過7000億元,增加就業超過48萬人,實現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是利國富民的重大舉措。”郭海斌說。
編輯:馮磊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