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走過的節能環保之路(三)
二、技術創新,走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5)降低有組織顆粒物排放濃度
為積極響應國務院《關于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3〕37號),海螺集團進一步加強收塵設備的精細化管理、優化操作,通過更換濾料或技改進一步降低有組織顆粒物排放濃度。通過多年不斷的摸索,經與多家專業技術單位對公司熟料生產線窯頭、窯尾配置電收塵設備進行的技術交流和研討,公司在部分生產線探索實施了電收塵器高壓控制系統升級改造,投運后經地方環境監測站檢測,廢氣顆粒物排放濃度≤30mg/m3,各收塵器顆粒物排放濃度優于《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4915-2013)。目前該技術正在海螺多家公司不同規格型號生產線的電收塵器進行推廣。
先進的粉塵、廢水、廢氣處理設備
(6)利用廢氣,開發余熱發電
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窯頭熟料冷卻機和窯尾預熱器排出的廢氣溫度高達350℃左右,其熱能大約為水泥熟料燒成系統熱耗量的35%,低溫余熱發電技術的應用,可將排放到大氣中的廢氣余熱進行回收,使水泥企業能源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
海螺集團一直非常重視余熱的利用工作。早在1995年,寧國水泥廠就將日本政府無償捐贈的價值約15億日元的水泥余熱發電項目,爭取到寧國一線實施,填補了我國水泥余熱超低溫發電的空白。經過近10年的消化、吸收和集成創新,海螺在原有工藝基礎上,針對水泥工藝特性改進設計,自行研發DCS系統,實施個性化設計和裝備國產化改造,研發出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水泥余熱發電綜合利用技術。該技術余熱回收效率高,發電過程中無需補充燃料,不產生任何污染,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綠色發電技術,是一種環保的、節能減排的、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循環經濟技術。
2005年,為落實國家關于節能減排的號召和政策,承擔應盡的社會責任,海螺開始大規模建設余熱發電項目。2006年8月,海螺首條自主設計、自行成套的日產5000噸水泥熟料余熱發電項目在寧國水泥廠建成投運。在海螺的帶動下,余熱發電被列入國家水泥建廠標準,成為中國十大重點節能工程之一。
目前,海螺已在國內外推廣了206套余熱發電機組,裝機規模達到2355兆瓦,年節約標準煤50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652萬噸。
余熱發電AQC鍋爐
(7)發運包裝,技改治理粉塵
海螺高度重視發運階段的粉塵治理,從工藝流程上盡量減少揚塵環節,選擇揚塵少的設備;粉狀物料輸送采用密閉式輸送設備,物料轉運盡量降低排料落差,以減少粉塵飛揚;物料的裝卸、轉運及露天堆場等處考慮噴水降塵或其它措施,減少揚塵;所有的粉塵排放點均設置了技術可靠、效率高的收塵器,粉塵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同時,為有效控制水泥熟料在碼頭裝卸作業過程中的揚塵,實現環保作業,海螺水泥在建設大型散貨裝卸碼頭時,通過技術攻關和反復試驗,對大型裝船機收塵、溜筒、轉運點等關鍵部位進行了設計優化和技術改造,攻克了熟料基地到粉磨站物流中轉的收塵環保難題,實現了清潔化生產,降低了物流成本。
[Page]以銅陵海螺為例,2009、2010、2011、2012和2013年,銅陵海螺分別投入167.5萬元、300萬元、170.6萬元、100萬元、100萬元,對生產線窯頭、窯尾電收塵部分電場極絲框架進行改造、更換,大大提高了收塵效率,目前各電收塵效率較高,粉塵排放濃度遠遠低于國家排放標準。為有效控制生產作業現場新增設備設施的粉塵排放,2010-2013年前后,銅陵海螺共投入400萬元,在萬噸線、水泥粉磨站、棕葉山各中轉站增設袋收塵設備,大大降低粉塵排放。2014年公司再投入100萬元,在配料站、皮帶站中轉站增設袋收塵,進一步降低粉塵排放。
寧波海螺發運系統收塵改造
2013年11月,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下發了《關于加強水泥制造和石材加工企業粉塵危害治理工作的通知》。2014年7月,海螺水泥召開包裝粉塵治理現場推進會,對通知內容進行分析講解,進一步總結交流各區域、子公司包裝系統粉塵治理工作經驗,要求高標準做好安全環保工作。會上,八菱海螺、懷寧海螺、馬鞍山海螺、銅陵海螺等單位紛紛介紹了前期技改經驗。會后,海螺各單位掀起包轉粉塵技改熱潮。
(8)噪音治理 改善生活環境
海螺集團對所有生產線產生噪聲的設備均采用基礎減震措施,加裝消聲器,建隔聲間進行隔聲,隔聲間內部采取吸聲措施,廠界和敏感點噪聲達到標準要求,為員工打造了良好的工作環境,改善周圍居民的生活環境。
為降低噪音,銅陵海螺在2006年投入400多萬元對萬噸線噪音進行了治理,對冷卻機、窯尾高溫風機等高噪聲源采取墻體阻隔、對所有風機排風口加裝消音器等;2009年,公司投入298萬元,將一線氣力提升泵輸送系統改造為斗提機輸送系統,改造后,羅茨風機全部停用,在降低噪音的同時,降低了工序電耗,熟料工序電耗和出磨生料工序電耗分別下降2kWh/t;2013年投資80萬元對礦山石灰石皮帶廊道隔聲屏障進行制作和安裝,降低噪音的傳播,改善皮帶廊道周邊居民生活環境。
2007-2008年,八菱海螺先后多次組織對羅茨風機噪音進行治理;2010年八菱海螺再次組織專業人員現場研討,提出了降低羅茨風機出風口流速,在碼頭橋面兩側增加擋聲帶的改造方案改造后噪音值在改造前下降了20個dB。
八菱海螺消音裝置
4、科學管理,打造具有海螺特色的生態環保工廠
多年來,海螺集團本著“為人類創造未來的生活空間”經營理念,始終堅持生產經營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原則,全力打造低碳環保型企業。在行業中,海螺積極參與《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水泥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等國家環保政策、標準及規范的制訂,提出了科學、合理、可行的建議,并根據要求提供相關子公司清潔生產評價指標實際情況,以提高標準的適用性,促進行業發展。
在企業內部,集團公司建立五級環保管理架構,制定了相應環保管理制度及環保設備設施操作規程,各單位嚴格按制度執行,具體做到目標任務明確,職能責任到人,監督考核到位,形成一個完整的環保管理體系。同時,有序推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工作的開展,不斷完善環保管理體系。公司還成立專項檢查小組對各區域進行環保管理專項檢查,并根據國家環保法律法規及受培訓企業的要求編制環保培訓教材,針對性地進行相關環保法律法規及專業知識的宣貫和培訓,提高各子公司環保管理水平、增強環保意識。
各子公司通過建立健全管理體系,明確節能環保的發展理念;通過技改、對標,不斷優化數據節能減排;通過全員努力,綠化美化打造生態工廠。2013年海螺水泥熟料標準煤耗、熟料綜合電耗、熟料綜合能耗等指標均優于GB16780-2012《水泥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標準。
[Page]每一個海螺基地工廠都有一座海螺湖,這湖本來是為設備生產提供冷卻用水的,而在海螺,一座海螺湖就是一個小型游園。海螺人在湖里養起了魚,在湖中建起噴泉,在湖邊植滿垂柳,沿湖小路卵石鋪地,青草依依,各類健身設施散落其間。利用湖水,部分子公司還搭建了開心農場,開展釣魚比賽等活動。老汪是銅陵海螺的一名勞務人員,他實實在在地見證了公司在環境保護項目上的諸多投入。他常和人絮叨說剛建廠的時候灰塵很大,更重要的是皮帶的噪音很大,這對于過慣了安靜生活的村民來說可是個不小的折磨。后來,廠里一步步的改善環保條件,通過大量種植草坪和樹木有效的阻隔了灰塵,在皮帶廊修建的隔音墻更是還了村民一個寧靜的夜晚。老汪說曾經的池塘變成了現在的人工湖,比那時的池塘更大、更深,也更漂亮了。每次公司舉辦的釣魚比賽老汪總會忍不住跑去瞅瞅,今年秋季比賽上有個員工釣了一條重達22斤的草魚。老汪繪聲繪色地比劃:那條魚足足有一米長,魚鱗片比銅錢還大——這種魚即使在我們小時候也不多見啊……
在打造生態環保工廠的目標下,走進海螺的任何一家子公司,廠區綠化面積都占可綠化面積的90%以上,銅陵海螺綠化面積近28萬平方米,實現綠化面積占可綠化面積的100%;池州海螺綠化面積占可綠化面積的93%以上;北流海螺廠區、生活區綠化98%以上……各地企業屢獲綠色企業、環境保護模范企業、環境友好型企業、節能先進企業等榮譽稱號。“藍天、白云、綠地、紅頂”,這是數字水泥網總裁劉作毅先生多次來海螺考察后的評價。
白馬山水泥廠
三、節能環保,海螺在產業延伸中促行業轉型升級
2010年,海螺集團董事長郭文叁在建材工業“由大變強、靠新出強”發展戰略回顧與展望座談會提出,堅持科學發展,努力把水泥工業打造成節能環保新產業。海螺集團“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將“節能環保”列為四大板塊之一。2013年12月,海螺創業在香港成功上市,海創以新型建材、節能環保等為主要產業,上市募集資金40多億元。海創的成功上市是海螺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的重要一步,有力促進了綠色建材、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
利用水泥窯處理生活垃圾系統(CKK)就是海螺發展新的節能環保產業的創舉。在銅陵海螺六樓的咖啡吧里,你可以一邊悠閑地喝著咖啡,一邊像欣賞劉謙的魔術一樣,見證城市生活垃圾變成可燃氣體的奇跡。而在這個魔法般的變化中,不僅聞不到垃圾異味,不會影響品咖啡的心情,而且可燃氣體還可循環再利用。自2010年4月10日項目建成投運,銅陵市每天所產生的城市生活垃圾,都會被運到這里進行處理。
該項目環保排放數據委托國內權威機構進行檢測,其中二惡英由具有CNAS國際互認資質的EurofinsGfAGmbH德國實驗室分析,結果顯示各項排放指標均優于國家標準,二惡英排放濃度僅為國家標準的百分之二。
CKK項目投產運行不久,為驗證各類報道對該項目無污染、無異味宣傳的真實性,某電視臺的記者決心通過暗訪的方式進行實地調查。這位敬業的記者重點走訪的就是離銅陵海螺CKK項目只有一條馬路、直線距離不到50米的一批小餐館老板。記者很關切的問大家這個垃圾處理廠建成后對你們的生意有沒有造成影響,本以為會聽到小餐館老板們控訴的記者卻得到了讓他意外的回答:“影響當然是有的,現在來參觀這里的人越來越多了,我的生意也越來越火,我想好了,下個月就著手開一家分店。”
銅陵海螺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項目
國發[2013]41號文件中明確指出,支持利用現有水泥窯無害化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和產業廢棄物,進一步完善費用結算機制,協同處置生產線數量比重不低于10%。為海螺垃圾處理項目的推廣提供了廣闊前景。截止目前,海螺簽約的垃圾焚燒項目已達18個(12個BOT項目,6個EPC項目),有意向簽約項目10個,爐排爐垃圾發電項目已在安徽金寨試點建設。
海螺蕪湖、亳州新型建材基地已經分別建成投產,如今海螺節能環保產業及裝備制造累計完成產值約150億元,成為繼水泥、型材后的又一支柱產業。
回顧海螺集團的節能環保之路,正是由于海螺堅定改革發展,才能為企業發展和環保事業提供了強大動力和資金保證;正是由于海螺始終把科技創新放在重要位置,海螺的節能環保裝備技術才能不斷進步。如今,國家高度重視節能環保產業,將之作為7個新型產業之一,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更是將生態文明建設上升到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等同的高度,顯示了國家的堅定決心。未來,海螺將繼續推進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機制創新,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進一步發揮大企業的社會責任,推動行業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轉型。
編輯:馮磊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