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回顧:2014年水泥行業十大事件
2014,風起云涌。兼并重組、協同處置、國企改革……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水泥行業正經歷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
關鍵詞:并購
焦點事件:拉法基豪瑞宣布合并
4月7日,全球前兩大水泥生產商--法國Lafarge與瑞士Holcim公布合并協議條款。此項合并將締造一家合計營收達320億歐元(440億美元)的世界水泥行業巨擘。合并后公司的董事長將由Wolfgang Reitzle擔任,Lafarge現任執行長BrunoLafont將擔任新公司執行長。截至目前,拉法基豪瑞合并案已經通過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反壟斷審查。
核心評述:拉法基豪瑞宣布合并,對于世界水泥格局,無疑是一顆重磅炸彈。對于國內水泥行業而言,拉法基豪瑞的合并,一方面給國內企業進軍海外市場購進優質資產提供了契機,另一方面也代表了水泥行業兼并重組的時代潮流。
在國內,水泥工業經過十多年的高速發展,雖然產業規模得到了快速擴張,但發展質量卻并不算高,在產能過剩的同時,能耗、自動化水平等方面的發展均參差不齊。
與此同時,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房地產投資的低迷態勢延續整年,水泥行業競爭更加激烈,利用兼并重組實現資源的優化整合,進而提升企業競爭力是必然的選擇。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國內水泥行業內發生兼并重組案約20起,其中最為引人關注的是,一向對并購采取謹慎態度的海螺成為參與并購次數最多的企業。另外,以臺泥為代表的臺資企業利用并購渠道,大舉進軍內地水泥市場也同樣引起了業內不小震動。
從企業發展角度來看,以海螺為代表的一批集團企業掀起并購熱潮并非空穴來風。在經濟大環境方面,經濟新常態下固定資產投資放緩給產能過剩中的水泥行業帶來了不小壓力,企業急切需要通過產業整合,縮減成本提升市場控制力。而在市場需求方面,“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推進預示著沿途基建的提速,將拉動中西部及長江流域各省市水泥需求,企業需要通過并購實現自身發展戰略的落實。另外,從企業自身發展來看,兼并重組后,市場、技術、資本等資源的整合也將對提升盈利能力產生有利的推動作用。
因此,無論從企業自身適應經濟新常態發展的需要考慮還是從行業的發展角度考慮,兼并重組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國內水泥行業的主旋律之一,對于提升行業整體發展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附:2014年那些兼并的事兒
[Page]
關鍵詞:水泥指數
焦點事件:中國水泥價格指數發布
2014年4月,由國家工信部、中國水泥網聯合發布的中國水泥價格指數(CEMPI)就象一股春風吹進了水泥行業,幫助企業快速判斷水泥市場動向,助力企業健康發展。經過大半年的運行,水泥指數得到了行業內外的高度認可,已被諸多行業研究、資信評級機構、財經媒體等引用,水泥/混凝土行業資深專家劉效鋒對此高度評價:“水泥價格指數是突破性創新!”
核心評述:中國水泥價格指數(CEMPI)和長江流域水泥價格指數(YRCPI)等區域性價格指數是行業內第一次推出水泥指數,具有其獨特的屬性。即:可結合其他數據信息,預測行業的利潤水平、預測主要企業集團的經濟效益,預計水泥制品行業相關產品的價格走勢。正是基于多方綜合優勢,水泥價格指數一發布便引起行業震動,獲得了眾多業內資深專家、領導的肯定,當之無愧成為水泥市場行情風向標。如今已被最大的金融數據和分析工具服務商——萬得資訊所收錄,并被許多證券分析報告所引用。
對于水泥企業而言,水泥價格指數的推出將為企業市場決策提供重要幫助。眾所周知,水泥是一種標準化的產品,但又是一種短腿產品,價格的地區差異性很大,僅依據各省會城市的水泥出廠價來研究各區域及全國的市場行情走勢,難免以偏概全。在水泥行業同質化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企業將更加難以單憑以往經驗和模式做出決策,通過詳實的數據進行分析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判斷依據。
水泥價格指數的發布不但可以指導水泥企業生產、運營、銷售、及物流等資源調配;引導水泥行業戰略并購及產業資本的投資方向;引導社會資本對水泥行業的評估與投入,而且由水泥價格指數還可以衍生出一系列行業相關指數,并可以產生對應的金融產品,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另外水泥價格指數也是中國水泥行業與國際水泥行業接軌的重要一步。
據悉,后期中國水泥網還將推出水泥行業景氣指數、預警指數,這些都有助于業內從更宏觀、更全面的角度,更前瞻性地觀察和了解水泥行業運行情況。
關鍵詞:國企改革
焦點事件:國企改革提上日程引發行業兼并重組猜想
7月15日,國務院國資委公布了試點企業名單。中國建材集團成為了首批混合所有制試點企業,被列為國資委混合所有制經濟和央企董事會行使三項職權的雙項試點企業。
核心評述:從2015年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來看,國企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頭戲,被列入加快推進改革開放的重點內容。這也意味著2015年將進入國企改革實施階段,特別是醞釀兩年之久的國企改革方案將在2015年出臺,國企改革由此進入“落實年”,由國資委監管的112戶央企可能會重組為30到50戶左右。
緊隨中國建材之后,北京建材的龍頭企業金隅集團也有可能被納入北京市國企改革方案中的混合所有制試點企業。不少業內人士預測,雖然金隅集團屬于建材企業,但在這幾年改革發展過程中,已逐步演變為房地產綜合開發公司和新材料提供商,尤其是它在北京地區擁有大量的工業用地儲備和二級房地產開發項目,讓其在新一輪國資改革中,有望繼續成為改革先鋒,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或改組成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
在水泥行業,很多大型企業集團都是國企,國企改革將成為企業發展的新紅利。就在12月份,海螺水泥、海螺型材雙雙停牌。復牌后,海螺公告稱,海螺集團擬通過改革持股方式,將安徽省投資集團持有的海螺集團公司51%股權轉換為直接持有海螺水泥、海螺型材的股份。這意味著海螺集團整體上市的啟動,海螺系國資改革正式開啟。
不得不提的是,早在2014年2月海螺就已經通過競價交易的方式,增持同為國有企業的冀東水泥股份至18.55%,另外中國建材更是3億真金白銀認購,成為同力水泥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達到10.11%。
未來,水泥行業內國企改革步伐將加快,有利于推動行業兼并重組進程,也有助于行業消化過剩產能。展望2015年,水泥行業國企改革將步入實質性落實年,行業大并購可能一觸即發,值得業內期待。[Page]
關鍵詞:錯峰生產
焦點事件:新疆今冬全面實行水泥熟料錯峰生產
2014年9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環境保護廳,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環境保護局聯合印發《關于實行水泥錯峰生產有關要求的通知》,根據通知要求,水泥熟料生產和采暖期錯峰進行。所有生產水泥熟料的企業(用電石渣生產水泥熟料企業除外),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3月1日全部停窯,停止熟料煅燒。
核心評述:新疆曾經被認為是中國水泥最后的“樂土”,但是僅僅數年時間,這一“樂土”變告淪陷,產能過剩問題嚴重制約了當地水泥工業發展,企業虧損嚴重,成為去年國內水泥行業效益最差的地區之一。此番錯峰限產得到了當地工信部和環保局的支持,主要目的在于減輕冬季大氣污染,化解當地水泥產能嚴重過剩矛盾。
新疆公布錯峰限產措施之后,各地也紛紛效法。2014年12月1日2015年4月1日,東北三省實行水泥錯峰生產,103條水泥熟料生產線統一停窯。12月27日,泛華北地區水泥企業冬季錯峰生產會議在濟南舉行,通過《泛華北地區水泥企業錯峰生產自律公約》,山東、河北、山西、河南、北京、天津等省市將于2015年1月中旬停窯至3月中旬(山東、唐山市和晉東南地區停窯至2月底)。陜西關中地區水泥企業也將于2015年1月1日至3月15日實施有計劃的錯峰生產,至此錯峰生產幾乎覆蓋了整個北方地區。
對行業來說,錯峰生產主要解決了何時生產對國家、環境、行業和企業更為有利的問題,是一種對社會資源科學合理的配置和組織調度。此次水泥行業錯峰生產涉及15個省市自治區,742條生產線,按冬季采暖期平均停窯3個月估算,將至少減少1.8億噸水泥熟料的生產和冬儲,減少煤耗2800萬噸,減少CO2排放1.56億噸、SO2排放5400噸、氮氧化物排放19.98萬噸,企業將減少熟料冬儲管理成本29億元。正如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孔祥忠所言“錯峰生產是由行業協會發起的行業自律行為,是水泥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表現。”
關鍵詞:協同處置
焦點事件:全國政協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就“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垃圾廢棄物”建言獻策
10月30日下午,全國政協在京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委員們認為,在固體廢棄物日益增多,“垃圾圍城”日趨嚴重、污染治理設施不足的情況下,利用現有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和固體廢棄物,是一件值得重視的好事,對化解水泥行業產能過剩、促進水泥行業綠色轉型發展,保護生態環境、提升居民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委員們同時建議,要高度重視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垃圾廢棄物問題,關鍵要制定具體可行的政策,并確保政策落地。
核心評述:我國工業固體廢物年產生量約32.3億噸,城市生活垃圾年清運量約1.7l億噸,但由于我國廢棄物處置能力相對不足,大量固體廢物未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處置。通過現有水泥生產線進行協同資源化處理,可以提高我國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能力,有利于化解我國廢棄物處理處置的難題,是循環經濟的重要領域。
近年來我國一些水泥企業已經開展了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理工業廢物、污水處理廠污泥、污染土壤和危險廢物的實踐,同時進行了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和垃圾焚燒飛灰的探索,并取得了顯著成效。過去十幾年間,中國水泥行業在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工藝方面的探索已經日臻成熟完善,尤其是在過去的這一年,白龍港項目立項、石門海螺、堯柏水泥、華潤水泥、華新水泥、中國建材、中國中材、臺泥等多家水泥集團企業垃圾處理項目簽約或投產。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項目建設迎來了井噴式發展的一年。
然而,正如國務院參事、原國家建材局副局長蔣明麟所言,雖然目前我國的垃圾處理已經取得了一些進步,但與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日益嚴格的要求相比,利用水泥工業“協同處置”生活垃圾、污泥和危險廢物的開展仍是“杯水車薪”,與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尚存在巨大差距,發展速度緩慢。因此,若要真正在全行業推廣水泥窯協同處置,還需要從政策導向、法律和財政支持、以及裝備研發等多方面入手。
目前來看,國家已經充分肯定了水泥窯協同處置在促進水泥工業節能減排和推動“兩型”社會建設中的意義,相關配套技術規范也陸續出臺。另外,2014年10月,工信部、科技部、環境保護部三部委聯合發布《國家鼓勵發展的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目錄(2014年版)》中,也將水泥窯協同無害化處置成套裝備列在推廣類中固體廢物處理10項裝備第二項,無疑將對相關技術裝備的研發產生有效的促進作用。
毋庸置疑的是,隨著社會對環保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及水泥工業升級發展的需要,水泥窯協同處置無疑將是未來行業推廣的重點,也必將讓行業煥發出新的面貌。[Page]
關鍵詞:“一帶一路”
焦點事件:“一帶一路”規劃上報國務院 掀起基建狂潮
2014年10月上旬,由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牽頭編制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總體規劃上報國務院。后續還將出臺專項規劃。據估算,“一帶一路”沿線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約占全球的63%和29%。
核心評述:2014年年初以來,以房地產投資走弱為代表,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進一步放緩。另外,從國家統計局1月20日公布的數據來看,去年全年GDP增速已經降至7.4%,創下24年以來新低,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趨勢明顯。在此背景下,一方面國內水泥、鋼鐵等行業產能過剩情況嚴重;另一方面,在產業轉型升級的今天,中西部地區受制于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等因素,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對東西部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形成了嚴重的阻礙。
“一帶一路”作為中國首倡、高層推動的國家戰略,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被稱為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雖然從本質上講,“一帶一路”與真實的馬歇爾計劃存在根本的差別,但毋庸置疑的是,在資本輸出大背景下,具有資本優勢和產業優勢的中國,將是其中的最大受益者,不但可以幫助國內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化解產能過剩難題,更能以此為契機,加快中西部地區基礎建設力度,推動產業轉移和升級。
近兩年,產能過剩給國內水泥工業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問題,“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不僅讓水泥企業找到了走出去的方向,還將會緩解國內水泥產能過剩的矛盾,并加速國內大型企業的國際化戰略實施。
關鍵詞:審批權下放
焦點事件:水泥投資建設項目實行備案管理
10月31日,國務院下發《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4年本)》(國發〔2014〕53 號)。其中,水泥建設項目調整為“目錄外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即實行備案管理。
核心評述:在《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3年本)》里,水泥項目屬于由省級政府核準。從2013年本到2014年本,時間跨度不足11個月,側面可見中央改革力度之深和之快。但是,審批權的下放,并非意味著為新建水泥項目開了口子。在2014年本中,有明確要求:監管重心要與核準、備案權限同步下移,地方政府要切實履行監管職責。對于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項目,從嚴格控制新增產能的要求相應調整為不得以其他任何名義、任何方式備案新增產能項目。
從中可以看出,國家對產能過剩的遏制依舊保持了高強度,審批權的下放的作用在于簡化了水泥立項流程,明確了地方政府職責,并非意味著項目建設的無序推進。從水泥投資建設項目從核準到備案我們可以看到,政府在切實轉變政府投資管理職能,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確立企業投資主體地位方面正在不斷努力。
關鍵詞:走出去
焦點事件:南加海螺一期項目投產
11月18日,南加海螺一期3200t/d水泥熟料生產線點火儀式舉行,標志著南加海螺的建成投產,國內水泥巨頭海螺集團國際化發展戰略的首個實體建設項目在海外正式轉入試運營階段。
核心評述:近年來,在國家實施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的政策指導以及水泥行業在國內由于產能過剩被嚴格控制的情況下,越來越多中國水泥企業選擇向海外市場拓展業務。除了水泥產品出口和水泥技術、裝備出口外,從2009年開始,冀東水泥、華新水泥、海螺水泥等國內大型水泥企業開始走出國門,正式拉開了海外投資建廠試水的帷幕。2014年里,海外投資已經初見成效。在塔吉克斯坦,華新水泥已成為當地水泥第一品牌。海螺在印尼項目的開花結果也進一步代表了當下水泥企業走出去戰略的快速推進。
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看到國內企業走出去過程中的風險,我國的水泥企業在海外投資尚處于起步階段,各方面的經驗和資源并不十分充足,面臨著多重嚴重的挑戰。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國外政府的政治阻力,致使我國企業在境外投資或并購面臨一些限制措施;二是,一些國家和地區政局動蕩不安,政策穩定性和延續性差,投資合作面臨不確定性,安全風險加大;三是,當前世界經濟呈緩慢增長趨勢,我國水泥企業在海外投資成本較高,面臨投資回報風險增加問題;四是,在海外直接投資建廠,需要考慮當地的金融環境,包括匯率政策、利率政策、總體貨幣政策等。一些發展中國家其匯率并不穩定,這將直接導致投資企業直接受損;五是,由于對當地文化、法律法規、市場運作等理解存在誤差,造成企業運營和市場銷售方面的被動或損失;六是,國內政府引導和扶持的政策法規相對滯后于企業“走出去”的需求,使“走出去”存在重重障礙。
中國水泥企業欲想在海外市場獲得良好的生存和發展機會,在當地開展穩定的生產和參與市場經營活動,獲得理想的利潤還有很多工作要做。[Page]
關鍵詞:碳交易
焦點事件: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 碳交易迎來新契機
11月12日,中美雙方在北京共同發表《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聲明》中,中國宣示氣候減排目標:計劃2030年左右CO2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并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因此,中央和國務院明確要求:要建立一種倒逼機制,促進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核心評述:《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發表時隔一個月不到,12月10日,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發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正式發布國家層面上的碳市場建設政策。此前,中央已將碳排放權交易明確列入今年的中央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這份年底發布的管理辦法既符合了中央改革小組的時間要求,也呼應著利馬氣候變化會議上中方展現的決心和行動。
事實上,通過一段時間的運行,我國碳排放市場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據英大傳媒投資集團公司總經理石玉東介紹,2014年前10月,全國7大省市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已經累計完成二氧化碳交易1375萬噸,成交金額突破5億元。隨著未來全國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形成,我國碳交易潛力將十分巨大。
從行業可持續發展角度而言,降低碳排放,參與碳交易,水泥行業將首當其沖,低碳經濟也是水泥工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部分水泥企業已經加入到碳排放交易當中。據葛洲壩水泥的消息,該旗下8家窯線企業已經列入湖北省首批碳排放配額管理企業當中。到2014年11月24日,葛洲壩水泥全面完成2015年碳排放監測計劃,并提交碳排放權交易的省級碳交易主管部門湖北省發改委。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推動水泥工業低碳生產技術研發和應用,促進水泥工業大幅度節能減排,實現水泥工業先進、綠色制造,是水泥工業發展面臨的緊迫任務。
關鍵詞:32.5復合水泥
焦點事件:32.5復合水泥產品標準被取消
12月10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官網正式公布:關于批準發布GB175-2007《通用硅酸鹽水泥》國家標準第2號修改單的公告。修改單主要內容是取消32.5復合硅酸鹽水泥,并將于2015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
核心評述:上述標準的公布,終于為業內關于是否取消32.5復合水泥的爭議做出了定論。
從有關統計來看,目前國內大量低標水泥存在,一方面,使得同等數量熟料產能因高摻雜比形成了更大規模水泥產能,加劇了產能過剩問題;另一方面,小粉磨站更是通過高摻雜比降低水泥生產成本,借此搶占市場份額,擾亂行業競爭環境。而與此同時,在國家提出大力發展高性能混凝土,提升建筑物質量和使用壽命之后,也對水泥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取消32.5復合水泥對于水泥及建筑行業發展而言具有重要意義。不但可以促使一批中小企業退出市場,穩定行業競爭秩序,推動整個水泥工業的產業升級和合理化發展,更能通過更高性能水泥的應用,提升混凝土性能,保證建筑工程質量,一定程度上改變我國建筑壽命普遍偏低的現狀。
當然,同樣需要看到的是,新標準的落實仍然存在一些阻力,多年來形成的使用習慣也并非簡單替換就能改變,在新標準的落實和監督,建筑施工的規劃和技術跟進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同步推進。
編輯:曾家明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