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編制區域大氣污染防治中長期規劃
1月26日上午,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
去年,本市PM2.5濃度同比下降4%。今年,本市將修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并研究實施網格化管理。
北京及周邊省區市還將共同編制區域大氣污染防治中長期規劃,研究實施合作治污等機制。
部署
五大方案力爭讓PM2.5下降5%
今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的下降指標仍為5%,將從五個方面治理大氣污染。
法治:依法履責嚴懲環境違法行為
本市將全面認真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條例》賦予的職責,將依法履責貫穿于決策、治污、執法等各方面和全過程,完善環保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機制,嚴懲環境違法行為。
減排:東西城基本實現“無煤化”
今年全市燃煤總量壓減到1500萬噸左右,基本實現東城區、西城區“無煤化”,城六區基本無燃煤鍋爐,調整退出300家污染企業。同時,淘汰老舊機動車20萬輛,推廣新能源車,抓好公交、環衛等重點行業車輛的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工作。此外,綜合運用價格、稅費等經濟政策,引導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
管理:網格化管理明確監管職責
在全市劃分環境監管網格,逐級明確監管職責和責任人,實施網格化管理。開展環境保護大檢查,嚴厲查處違法行為,進一步提高法律的威懾力。今年開征施工揚塵排污費,完善施工單位信用體系,倒逼落實揚塵控制責任。推廣道路清掃保潔新工藝,加大利用再生水沖洗道路力度,減少道路揚塵污染。
應急:修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
今年本市將修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預計10月修訂完成,提高應急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有效發揮“削峰、降速”的作用。重點是嚴格應急措施,加大力度,擴大范圍,提前實施,盡最大努力抑制空氣重污染的不利影響,保護公眾健康。
聯防:編制區域防治中長期規劃
積極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充分發揮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的作用,加強同周邊地省(區、市)、中央有關部門的協作,共同編制區域大氣污染防治中長期規劃,進一步完善科技治污、監測預警、應急聯動、聯合執法、合作宣傳等“聯動”機制,并且研究實施合作治污等機制。[Page]
舉措
環境監測站點將加密
記者從市環保局了解到,本市目前正在研究增加環境監測站點的密度,提高空氣質量預報準確度。
目前市環保局官方微博“北京環境監測”每天都會發布本市各區域PM2.5濃度,預報當天晚上及第二天白天的空氣質量情況,及時發布空氣重污染預警信息。同時,北京花瓣寶監測中心官網也會實時發布空氣質量情況。據了解,目前全市共有35個環境監測站點,除了分布在全市16個區縣的監測站點以外,還包括對照區域及交通污染監控點。市環保局局長陳添表示,北京目前正在研究增加環境監測站點的密度,提高空氣質量預報準確度。
對于市民普遍關心的手機APP軟件空氣預報準確度,陳添介紹,北京市自2001年開展空氣質量預報預警工作,目前已經有超過10年的歷史,形成了比較完備的預報技術手段,預報人員預報經驗很豐富,準確度在70%至80%,預報水平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具備較強的預報預警能力,在奧運空氣質量保障、APEC空氣質量保障,以及空氣重污染應急工作支持中都經受住了考驗。
代表聲音
公布污染成因應更詳細
26日下午,在豐臺團的小組審議時,市人大代表郭繼孚表示,希望政府部門能詳細公布每次污染天的具體成因,這樣老百姓才能知道自己在減排方面應該承擔什么責任。
“現在出現空氣污染后,究竟是哪種因素超標其實很容易識別,比如要是硫酸鹽超標那說明是有工業污染,如果是硝酸鹽超標,那就是居家燒煤氣產生的污染。”郭繼孚認為,政府應該在每次污染出現的時候,詳細告訴老百姓這次污染產生的原因,這樣老百姓才能知道自己究竟應該在減排方面承擔什么樣的責任。“空氣污染是人為因素造成的,每個人都有責任為減排出力。”
“美國等發達國家都經歷過類似的污染過程,中國遇到的污染問題應該放在更高、更大的背景下來考慮。”郭繼孚表示,比如北京的污染治理就應該放到整個京津冀的大范圍里考慮,未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也應該是京津冀共同努力。“‘世界工廠’的發展模式未來必須轉變,而且是整個京津冀地區都要轉變。”
編輯:何姝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