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常見樁型的經濟比較分析
1、靜壓管樁:利用抱壓設備或頂壓設備將預制管樁通過抱壓力或頂壓力將樁沉入預定的標高或達到預定的終壓值的施工方法。
2、灌注樁:灌注樁系是指在工程現場通過機械鉆孔、鋼管擠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樁孔,并在其內放置鋼筋籠、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樁,依照成孔方法不同,灌注樁又可分為沉管灌注樁、鉆孔灌注樁和挖孔灌注樁等幾類。
3、CFG復合地基處理:
a.CFG 樁:又稱水泥粉煤灰碎石樁。
b.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法: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等混合料加水拌和形成高黏結強度樁,并由樁、樁間土和褥墊一起組成復合地基的地基處理方法。
二、施工流程
1、靜壓管樁的施工程序為:測量放線定位——樁機就位——復核樁位——吊樁插樁——校正垂直度——靜壓沉樁——接樁——再靜壓沉樁——送樁——終止壓樁——樁質量驗收——切割樁頭
2、灌注樁主要施工工藝流程為:場地平整→孔位測定→護筒埋設→鉆機就位→開鉆成孔→提鉆→第一次清孔→檢孔→鋼筋籠吊放→下導管→第二次清孔→水下混凝土灌注→提拔導管→成樁。
3、CFG 樁復合地基技術采用的施工方法有:長螺旋鉆孔灌注成樁,長螺旋鉆孔、管內泵壓混合料灌注成柱,振動沉管灌注成樁等。一般流程為:測量放線→樁機就位→成孔鉆進→砼攪拌→泵送砼及提升鉆桿成樁。
三、幾種基礎形式及造價分析
A、基礎的大體分類:建筑物分上部結構和下部機構(基礎),基礎又分為淺基礎和深基礎。
1、一般埋深小于5m的為淺基礎,大于5m的為深基礎。
2、也可以按造施工方法劃分,用普通基坑開挖和敞坑排水方法修建的基礎為淺基礎(如:磚混結構墻基礎,高層建筑箱形基礎)。用特殊施工方法將基礎埋植于深層地基中的基礎稱為深基礎(如:樁基礎、沉井、地下連續墻等)。
B、常見淺基礎的類型
1、獨立基礎
概念:是整個或局部結構物下的無筋或配筋的單個基礎。
特點:方形,上下分幾級,結構簡單,造價低,可以根據上部荷載的需要進行尺寸大小的調整,
適用范圍:常用于荷載低的輕鋼廠房、水塔、多層住宅、機器設備基礎等,應用十分普遍。
2、條形基礎
概念:是指基礎長度遠遠大于基礎寬度的一種基礎形式。
特點:條形,結構簡單,造價低,也可根據上部荷載調整基礎寬度。
適用范圍:多應用于多層建筑,沿著墻下分布,地基土質好的情況下最為適用。
3、筏板基礎
概念:用鋼筋混凝土做成連續整片基礎,俗稱“滿堂紅”。
特點:基礎面積大,整體沉降均勻,節省構造板,造價較高。可根據荷載調整厚度,荷載大時配合著樁基礎使用組成樁筏基礎。
適用范圍:地基不好的多層建筑、帶有地下室的多層、高層建筑。
4、箱型基礎
概念:由鋼筋混凝土底板、頂板和足夠數量的縱橫交錯的內外墻組成的空間結構。
特點:剛度大、沉降均勻,混凝土用量大易出現裂縫,造價高,箱型空間可作為人防,停車場等,目前采用的較少。
適用范圍:高層建筑、大型設備基礎、地下車站。
以綠地世紀城為例
(一)工程概況
本工程擬建高層住宅樓9棟,框剪結構,基礎埋深約5m,以7#樓為例(占地面積約525m2,地上18層,地下1層),總建筑面積約9975m2,建筑物總荷載截取20KN/m2 則該住宅樓總荷載為:20KN/m2x9975m2=199500KN.
(二)經濟比較分析
衡量樁基的經濟效益,以每米造價或以單方混凝土造價對比都是不科學的,應以單位承載力(每KN的造價)及單個工程樁基總造價作對比才是合理的。根據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和工程經驗,就本工程可能采用的三種樁型分析如下:
1. 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估算(見表1)
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計算表(表1)
[Page]
注:各種樁型承載力特征值應通過現場載荷實驗確定(管樁可試樁)
2. 每KN承載力成樁造價對比分析(見表2)
三種樁型每KN承載力造價計算表(表2)
3.單項工程總造價對比分析(見表3)
7#樓基礎布樁及總造價計算表(表3)
(三)推薦樁型
通過以上分析,筆者建議本工程采用PHC預應力管樁。PHC管樁因技術先進、質量可靠、造價低、工期短將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現就管樁生產與施工作一些簡單的介紹。
1、質量優勢:管樁為工廠現代化制作,混凝土強度等級C80以上,出廠前都經過多道質量檢驗程序把關,運到現場又經業主(駐地監理)現場檢查驗收合格后才準使用,樁身質量有保證。其它在現場灌注混凝土樁受場地條件及施工人為因素的影響,容易出現縮頸、樁身夾泥、承載力不夠等質量問題,因此,管樁的樁身質量明顯優于在現場灌注混凝土的其它樁型。使用管樁施工現場干凈衛生,并沒有泥土污染,施工人員少,用電設備固定,安全易控制,工藝簡單直觀,便于監理。
2、設計優勢:管樁規格多,單樁承載力特征值從600KN到3300KN,既適用于多層建筑,也適用于100 m 以下的高層建筑,而且在同一建筑物基礎中,還可根據柱荷載的大小采用不同直徑的管樁,既容易解決設計布樁單樁的承載力利用率問題,也可充分發揮每根樁的最大承載能力,并使樁基沉降均勻。
3、價格優勢:管樁價格優勢十分明顯,通過7#樓樁基礎總造價分析(見表3),可以得出以下經濟對比結論:
①:使用鉆孔樁比使用PHC-A500(100)管樁貴33.17萬元,多投資45.08%;
②:使用CFG樁比使用PHC-A500(100)管樁貴10.03萬元,多投資13.63%;
4、工期優勢:施工管樁周期快、時間短,先打樁再進行基坑開挖,節省降水成本并減少因降水對周邊建筑物影響的風險。
綜上所述:
筆者認為以工期、質量保證、安全、造價、檢測等幾個方面來看,PHC管樁都比CFG復合地基優越性更大,建議業主充分考慮后優先選用。
編輯:王欣欣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