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商砼云南公司2014發展一瞥
中建商品混凝土云南公司所屬的全封閉式環保節能的綠色攪拌站——大漁站
中建商品混凝土云南公司于2013年12月25日挺進首項在滇的重點工程--昆明春城時光工地,從此以擲地有聲的氣勢而一發不可收拾:2014年該公司不僅史無前例地在收購第一家攪拌站的當月就盈利數十萬元,而且在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的客觀環境下,仍然超額完成了母公司下達的利潤、產值利潤率、工程回款率等主要經營指標,充分展示了這家央企在滇幾年后將引領行業的雄心與志向。
學習務實型的領導班子
該公司班子成員始終將“學習化生存”和“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理念深深地烙在腦海里:一直堅持了黨委中心組學習等5項制度,并與時俱進地適應新常態努力扮演好了設計師、仆人、與教練的角色,尤其是幾乎每天都要在生產廠站和施工現場“旁站”。這一年的50個星期里,正副總經理徐志飛和駱東、孫亮,就至少有46周的“5+2”和“白+黑”。其中,駱東和助手王曉龍屢次冒著昆明8月一反常態的氣溫(一旬連續高達攝氏38度以上)在昆明一號重點工程西山萬達廣場工地現場指揮混凝土的加緊施工,總工程師唐天明不顧3月第二周突患重感冒和老胃病犯了的難受,在服上藥并用左手頂住隱隱作痛腹部的同時,還通宵達旦地思考復核將要采取的新配合比。
管理創新促進轉型升級
這家從四川拓展到云南的混凝土生產企業堅決地認定,管理的推力是理念,理念決定著行為、思路、方向和未來。于是,他們主動地用一種創新的工作方法、路數來改造提升管理工作,即通過“站內是專家、站外是行家”等一系列新理念引導管理廠站班組和員工。公司所屬的春雨、大漁和經開等綠色環保攪拌站,通過團隊學習、深化實踐和“知行合一”,系統地探索并不折不扣地實施運用了生產管理的流程化、設備管理的精細化、成本控制的規范化、員工管理的人本化;嚴格實施運用了動態細化的原材料特別是骨料的技術配合比信息庫以及延伸職能的服務工程師在現場施工管理工作的進一步夯實。由此,促使公司全年混凝土試塊抽樣率強度合格率以及質量、商務策劃率皆為100%,全年質量爭議索賠為零,確保了馬街摩爾城、昆鋼、白沙潤園等重點工程混凝土清潔文明地連續澆筑。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樓高306米西山萬達C60高強混凝土(2015年元月8日20:00已泵送澆筑至298米高度,比原定工期縮短了60天)的泵送施工期間,在整個云南首創出28天后的C60混凝土強度值達到了當地其他所有企業望塵莫及的83兆帕,遠高于昆明47兆帕的標準值。
安全生產的“念經、抓手、入腦”卓有成效
該公司全年至始至終并認真嚴格地貫徹了“強化紅線意識、促進安全發展”的主題和宗旨。在這家公司,2014年不僅無任何B級以上安全事故,而且連C級安全事故也幾近為零。如此上佳的安全生產效果,絕對與該公司“念經、抓手、入腦”的安全理念、舉措在全員、全環節、全過程的落地生根密切相關。即制度宣貫、觀念引導、思想灌輸的“經”念在嘴里不停歇;專項檢查、全方位巡檢,牢牢抓在手里不放松;安全意識、安全文化和安全交底,不融入人腦不罷休。
負重前行、眾志成城的文化氛圍
這家一年前才入滇的新公司,在2014年所遇到的重重困難和巨大挑戰是前所未有的。這不僅體現在中建商砼對其所下達的各項經濟指標是又高又硬的,更是具體表現在昆明氣候、混凝土市場、原材料的性能、價格等要素與四川相比,具有相當不確定的不利情況。與此同時,處于與經營任務、建站周期等實際因素相匹配的考慮,這年的上半年入滇的員工也較少。就是在這三重的壓力、困境、緊張和艱苦的環境條件下,該公司每個員工咬緊牙關、砥礪前行、堅忍不拔,硬是在這一年不僅非常漂亮地打開了局面,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在公司里形成了命運共同體,使得大家充滿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氣氛,形成了“人脈和合、人文契合、人緣切合、人才集合、人力聚合”的文化品格與 “家”的文化氛圍。
編輯:王欣欣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