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模:經濟新常態 發展新思維 新活力 新資源
“要充分估計國際格局發展演變的復雜性,更要看到世界多極化向前推進的態勢不會改變;
要充分估計世界經濟調整的曲折性,更要看到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會改變;
要充分估計國際矛盾和斗爭的尖銳性,更要看到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不會改變;
要充分估計國際秩序之爭的長期性,更要看到國際體系變革方向不會改變;
要充分估計我國周邊環境中的不確定性,更要看到亞太地區總體繁榮穩定的態勢不會改變。”
這是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會長徐永模在2014年度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大會上,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所做出的判斷。他表示,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仍處于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因此,全行業企業要善于謀大局、謀長遠!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會長徐永模
在當前經濟新常態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企業將以怎樣的新思維,注入哪些新活力,如何去發展,還面臨著哪些發展機遇?徐永模說,從國際到國內,可以看出當前面臨的經濟新常態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經濟發展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因此,面對經濟"新常態",要認識新常態,把握新常態,順應新常態,還要從微觀模式來具體進行了解。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經濟新常態內容中,轉方式調結構、釋放改革紅利、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建設都是與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最為密切相關。
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點
(一)、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是勞動密集型的行業,由于行業入門投資門檻低、技術水平要求也不高,過去的行業經濟增長方式主要依靠數量擴張。對于今后的發展,將要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競爭將從數量擴張和價格競爭,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競爭為主。
(二)、目前所謂"人口紅利"已經逐漸消失,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感觸最深,很多行業已經開始向智能化、自動化的發展方式轉變,因此,產業結構必須優化升級,企業兼并重組、生產相對集中不可避免。
(三)、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我們期待未來行業內會出現指數型發展的技術,會有顛覆性的、革命性的進步。
(四)現在個性化、多樣化消費已經漸成主流,那么在以傳統材料和制品為主的行業會不會也出現這種情況,如果出現,將以什么樣的形式出現,這是值得期待的。
(五)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為產業組織新特征。當前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與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可能還有些距離,不過,行業內的一個分支,裝飾混凝土產業異軍突起,它是以創意、藝術為導向的,很有可能會首先成為生產小型化、藝術化、專業化的先行軍的典型。
最后,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也是以資源為主的行業,中國經濟發展到現階段,資源、環境的承載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作為水泥產品的下游產品,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必須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轉方式、調結構
面對經濟新常態的諸多特點,轉方式、調結構將作為今后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發展的主要內容。行業要高度關注,國家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將會對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帶來一定影響;在逐步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服務業的支撐方面也給予了行業一定的政策紅利;同時企業要高度重視兩化融合當中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兩方面;最重要的是作為以傳統制造業為主的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是處于低端產業的位置,行業的發展方向應向著力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產業邁進。
釋放改革紅利
國家現已對審批權取消或下放作了相關規定,但是還遠遠不夠,我們仍將更多期待。如:1、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企業資質問題該如何管理,審批權是否要下放,目前住建部還沒有定論,國務院已經下達要求審批權下放文件,具體如何執行還需進一步商討。2、長期以來,商品混凝土企業一直按6%增值稅率征收,而建筑企業自己的商混站按4%增值稅率征收,造成明顯的市場競爭不公。幾年以來,協會一直向政府反映這一現象,終于在今年7月份下達文件把預拌混凝土行業增值稅調整為3%。3、目前資源綜合利用的稅收優惠政策征求意見稿已經出臺,但是其中關于稅點調整,相關部門爭議很大,預計最終門檻將會很高,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將會不斷進行爭取。4、農村土地正在進行改革,其中關于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方面,使土地由資源變為資產,意義重大。隨著農田土地的整治,當它實現規模化經營的生產方式時,將對水泥制品行業可能是一個大有作為的機遇期。
城鎮化,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支撐
年中國城鎮化率按戶籍計算還是比較低的,僅為35%左右,預計2050年達到70%-75%。但是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提出一組數據顯示每提高1%城鎮化率,將對新增城市用水量17億立方米、 新增能耗6000萬噸標準煤、新增建設用地1004平方公里、特別是對新增鋼材、水泥、磚木等建材總量將達6億噸。對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來講,盡管房地產市場不景氣,但是在城市改造、房屋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城鎮化改造方面需求巨大。
交通水利,經濟增長的調速器
今明兩年我國有172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投資達6000億元,今年還擬安排中央預算內水利投資700多億元。在中西部地區建設一批重大調水工程、大型水庫和節水灌溉骨干渠網,解決現在農村發展中"望天田"問題。今年年底中西部鐵路建設64個項目年底前全部開工,投資2000億以上。特別是,隨著區域經濟發展的重新布局,城際鐵路(京津冀一體化、長三角、珠三角、長株潭、大武漢、大鄭州……)、中西部崛起及我國高鐵"走出去"、 "一帶一路"這些概念下,都見證了我國交通建設的高速發展,這些對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的發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更多本網相關新聞:
編輯:鞠麗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