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依托傳統發展新型建材工業
關于以傳統建材產業為依托加快發展新型建材工業的意見
(省建設廳 二○○五年三月二十一日)
為推動我省新型建材優勢產業發展,更加有效地利用和節約資源、能源,根據我省目前建材產業發展實際,提出以下意見:
一、加快培育我省新型建材優勢產業的思路、目標和重點
總體思路:緊緊抓住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有利時機,以我省豐富的非金屬礦資源為基礎,以科技進步為依托,加快傳統產業的調整改造和新型產業的發展,不斷把我省建材工業培育成為土地資源得以有效保護、工業廢渣得以有效利用、能源消耗得以有效降低的新型產業,成為資源枯竭城市或地區發展接續產業的一個主導產業。
發展目標:“十一五”期間建材工業年均增長速度要達到25%,到2010年建材工業增加值達到87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220億元。主要產業發展的具體目標是:
水泥工業。到2010年水泥產量達到2350萬噸,其中新型干法水泥所占比重達到80%,非粘土配料水泥所占比重達到65%以上,水泥散裝率達到40%以上。
平板玻璃工業。到2010年平板玻璃產量達到660萬重量箱,其中浮法玻璃所占比重達到86%以上。
新型墻體材料工業。到2010年城鎮新型墻體材料所占比重達到80%以上。
發展重點:
一是圍繞水泥、平板玻璃等兩大行業,加快傳統建材產業的結構調整和升級;
二是圍繞新型墻體材料、化學建筑材料等兩大行業,加快發展新型建筑材料產業;
三是圍繞優勢礦種,提高非金屬礦及制品的深加工比重及附加值,做大做強企業集團;
四是圍繞我省汽車產業的優勢,發展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產業及其配套產品。
水泥工業。以發展新型干法水泥為主線,在資源充裕的地方重點建設熟料基地,在缺少資源且有市場的地方分散建設粉磨站。
一是重點培植亞泰集團和冀東水泥吉林有限責任公司,使其成為產能分別達到1500萬噸和500萬噸以上的龍頭企業;
二是整合通化、延邊市場,培植通化特水和延邊德全兩大水泥集團,使其產能均突破200萬噸;
三是重點支持煤炭資源枯竭城市或地區發展接續產業,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等廢棄物生產水泥;
四是逐步限制使用污染嚴重、浪費能源、質量不穩定的立窯水泥,加快水泥產業的技術進步;
五是積極推廣應用散裝水泥,降低生產成本,減少環境污染。
平板玻璃工業。充分發揮雙遼市矽砂資源優勢,在原400噸級普通浮法改460噸級優質浮法玻璃生產線的基礎上,再上一條600噸級優質浮法玻璃生產線,以滿足我省汽車工業發展對深加工玻璃原片的需求。
新型墻體材料工業。加快禁止使用粘土實心磚(以下簡稱“禁實”)步伐,緊緊圍繞節地、節能、利廢與建筑配套,著力發展新型墻體材料的生產。
一是重點培育長春煤矸石和吉林粉煤灰燒結空心磚產業示范工業園區的建設,支持遼源等煤炭資源枯竭、通化等工業廢渣量大面廣的城市或地區發展煤矸石、粉煤灰等非粘土燒結空心制品;
二是圍繞我省水泥產業先行發展的優勢,大力發展承重和非承重砼空心砌塊,培育年產砌塊30萬m3以上的大型企業集團和10萬m3以上的骨干企業;
三是充分發揮德惠、農安、前郭等地陶粒頁巖資源豐富的優勢,鼓勵發展粉煤灰、頁巖等結構和保溫陶粒的生產;
四是擴大輝南火山渣、延邊浮石等礦產資源在輕體建材生產中的應用比例。
化學建材工業。以塑鋼門窗、塑料管材管件為重點,以突出建筑節能為中心,針對我省生產企業小而散的狀況,整合市場布局,培育吉林塑鋼窗、延邊塑料管材等大型企業集團和名牌產品。
非金屬礦及制品工業。
一是有效地保護資源,做到資源合理開采與綜合利用;
二是整合生產與銷售市場,培育大型企業集團并以此帶動整個行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三是以我省優勢礦種為重點,拓寬應用領域,提高精細加工比重。
無機非金屬新型材料工業。發展萬噸級池窯拉絲玻璃纖維及制品;擴大長春福耀、皮爾金頓等汽車用玻璃和長春、柳河等摩擦密封材料的產能,提高為我省汽車產業配套的能力,力爭自給自足。
二、加快新型建材優勢產業發展的主要措施
(一)積極扶持新型建材工業發展。就全國而言,建材工業與建筑業已經共同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我省在“八五”期間就把建材工業作為優勢產業加以扶持。當前,在振興吉林老工業基地,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形勢下,要把建材工業列入我省的優勢產業重點加以扶持和發展。
(二)理順行業管理機構。將各市州的建材行業管理職能,包括墻體改革和推廣散裝水泥辦公室等統一歸口到建設行政部門管理,形成建材業與建筑業聯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局面。
(三)加快“禁實”與禁止現場攪拌砼(以下簡稱“禁現”)步伐。嚴格按照國家要求,長春市(市本級,下同)和吉林市城區“禁現”,長春市要在2005年底前全面“禁實”。其他市州也要積極為早日“禁實”和“禁現”創造條件,推進新型建材產業加快發展。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禁止違規減、免、緩征政府專項基金的行為,加大基金收繳力度;
二是擴大主導產業鏈,積極鼓勵應用砼路面、建筑物應用鋼筋砼結構體系等,大力推廣應用商品砼,提高散裝水泥應用比例,擴大水泥等建材主導產業的生產鏈條,并為其快速發展提供市場保障;
三是嚴格市場準入制度,充分發揮稅收激勵機制的作用,凡生產新型墻體材料、建筑節能和工業廢渣綜合利用等產品享受減免稅優惠政策的,必須先經過行業主管部門認定;
四是提高產品標準,杜絕低劣產品進入建筑市場;五是凡建材企業生產用渣和用于商品砼的運輸車輛,每年可報停6個月,報停期間免征養路費。
(五)加大資源勘探力度。加大基礎性勘查力度,探明全省非金屬礦資源儲量及分布情況。一方面,有效地加以保護,做到合理開采,促進資源的綜合利用;另一方面,促進招商引資,加快資源轉化。同時,在積極爭取中央財政投資和廣泛吸收社會投資基礎上,加大地方財政在地質勘查中的投資力度。
(六)嚴格執行建筑節能標準。加強建材工業與建筑業的有機結合,促進建材生產和建筑節能。要把節能建筑和新型墻體材料推廣的執行情況,作為各級政府績效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嚴格按照國家強制標準和“禁實”、“禁現”時間表的要求執行。節能建筑按照節能率50%和65%的比例,相應減收熱費。
(七)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實行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和補償恢復機制,嚴格審查采礦技術和設備,把住環保入口關,切實實現新型建材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雙贏。
編輯:xuchong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