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且慢可圈可點
近有一篇關于水泥業淘汰落后產能,正在進入年底的沖刺階段的報道。報道對2014年水泥行業淘汰落后產能所做的努力稱贊為可圈可點,結論是有望圓滿收官。報道中也以肯定口吻定論目前水泥行業新增產能實現零增長,有效緩解了產能過剩帶來的市場壓力。
水泥工業產業結構調整確實成績斐然,可最近一篇《湖南紅網》報道了今年以來,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大氣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組安排有關人員,先后對全省14個市州50余個縣市區實施大氣污染防治法的情況進行了執法調研、重點抽查、隨機暗訪、抽查后回訪,對群眾舉報的環境污染問題進行了調查核實的情況,在報道中公布大氣污染等問題較嚴重區域及企業名單。看了這篇報道后,似被打了記悶棍,不是個滋味。
報道中提到,有14家水泥企業已列入落后產能淘汰公告目錄的生產線還在非法生產。其中甚至有在2010年就該淘汰的生產線還在生產,即又“超齡服役”了4年。這些生產線是否全部已經停止了“服役”,從報道看也還不能確定。從報道所披露的信息至少可以判斷在已(按淘汰目錄名單)匯總的淘汰產能數字中存在有一定的水分,有些甚至可能已是“蒸鍋水”。
多年來,國家一再明確(過剩行業)嚴禁建設新增產能項目。要嚴格執行國家投資管理規定和產業政策,加強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項目管理,各地方、各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核準、備案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據報道,僅2014年1-6月全國新增水泥熟料生產線21條,新增產能達2988.4萬噸。沒有看到官方就這些生產線是否依法等量或減量置換了落后產能表態,或作為“在建項目”清理結論。因此,現就下目前水泥行業新增產能實現零增長的結論似也顯不夠硬氣。
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大氣污染防治法執法的情況也提醒工業主管部門的工作還應再做實一點,計劃數字匯總易,計劃落實難。上一世紀九十年代淘汰落后紡織設備砸紗錠的做法和勇氣還歷歷在目,等真“砸”了,再可圈可點也不遲。
編輯:周夢瑩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