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振華:煤炭消費量何時達到峰值取決于技術
在25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和發展改革委氣候司司長蘇偉就即將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利馬會議和25日發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4年度報告做了介紹和解讀。
記者: 如果中國實現非化石能源目標和碳排放峰值的目標,必須控制煤炭的消費量,所以我想問一下,你個人認為煤炭消費量什么時候會達到峰值?下一個五年規劃里面,你認為應該包括一個有約束力的目標嗎?
解振華: 我們正在研究編制“十三五”規劃,“十三五”規劃編制完成之后,要經過人大審議,人大審議通過之后,這些指標都是有法律約束力的,是在國內必須要執行、必須要落實的,這一點上沒有問題。所以剛才你旁邊這位記者也談到了美國的兩個黨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不一樣,我們也很擔心這個問題,因為過去氣候變化進程中出現過京都議定書這種情況,美國因為國內政治的原因沒有批準京都議定書,所以我們也擔心2015年協議面臨同樣的問題。這次在德班平臺的談判中已經反映出,一是要不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這次中美聯合聲明里明確了,雙方都贊成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二是行動目標是自下而上決定還是自上而下決定,這次的共識是各國根據自己的國情、能力、發展階段、歷史責任,各自決定自己的貢獻。所以這次中美宣布的目標也是各自國內確定的目標,我想這也是根據雙方各自的國情提出來的。
下一步,怎樣來評價各自目標與全球長期目標的差距,這個差距缺口怎樣彌補,這是需要談判來解決的。再有一個問題,你剛才關心的,2015年協議有沒有法律約束力呢?中國肯定是要經過人大批準的,是有法律約束力的,我們也希望其他國家有法律約束力,大家共同攜手采取行動。現在這個問題正在談判過程當中,我們對法律形式和法律約束力的問題持開放態度,我們認為協議的內容決定形式,我們希望這一協議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有些國家可能有自己的國情,需要通過談判,找到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但是中國肯定是有法律約束力的。
另外是峰值問題,剛才我已經講了,中國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這是一個綜合性指標,要通過節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發展可再生能源、非化石能源、增加森林碳匯以及提高適應能力等綜合政策來實現的,其中在節能方面,主要是要轉變粗放型的發展方式。在結構調整方面,除了產業結構的調整、經濟結構的調整之外,很重要的是能源結構的調整,在能源結構的調整當中,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發展核電。在結構調整的同時,能源供給還要得到保證,但排放會大大降低,特別是煤炭消費,我想能源結構當中煤炭的消費應該逐步降低。提高了非化石能源的比例,實際上大大降低了化石能源的比重,化石能源當中天然氣又是比較清潔的,實際上主要是針對煤炭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來降低煤炭的比重。到底煤炭的消費量什么時候達到峰值,取決于技術。比如核電,我們在搞AP1000,因為用美國的技術,由于技術問題沒有解決,耽誤了34個月,核電的發展有所滯后。另外,在可再生能源當中,有些核心技術沒有突破,所以我們希望加強這方面的國際合作,進行技術合作、技術轉讓,能夠讓大家共同地擁有低碳技術,這樣我們的煤炭比重會減少得快一些,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會好一些。可再生能源的前景是非常大的,現在國際上預計在今后幾年當中會有7萬億美金的可再生能源的市場,潛力還是非常大的。另外,最近也有一種估計,未來15年,全球的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需要90萬億美元,新的基礎設施建設當中,我想應該是盡量采用綠色低碳循環的技術,也就是說,低碳技術、低碳產業、低碳產品有相當大的前景,這都需要全球合作才能夠取得進展。
編輯:袁燕萍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