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從瀕臨倒閉到區域強企 探秘媧石集團的前世今生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自然淘汰法則,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
上個世紀90年代,隨著國內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水泥需求受投資拉動大幅增長,原有機立窯產能低下,環境污染嚴重,已經無法跟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此時,新型干法水泥走到了歷史的前臺,短短十余年時間,伴隨著這樣的行業變革,面對要么毀滅要么重生的選擇,不同的老立窯企業走上了迥異的發展道路,有的在困境中徘徊,有的卻通過銳意革新,實現“鳳凰涅盤”。
始建于1970年的媧石集團就是在這樣一個特殊歷史時期下,積極創新、轉型,實現涅磐重生的企業。
位于武漢市新洲區的媧石集團,前身是湖北省水利廳陽邏水泥廠,1996年改制為湖北媧石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6月由國有控股公司改制為民營股份制公司。
改制后的媧石集團用10年時間演繹了一段企業發展傳奇,完成了從最初僅有4座機立窯的水泥廠到集水泥、熟料、建材石、商砼、房地產開發、鋼質船舶生產及銷售、礦山開采、水陸貨物運輸、編織袋制造、中等職業技術教育、新材料、科技產品研發等為一體的集團企業的華麗轉身。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改制”是上個世紀末至本世紀初國內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特點,在市場經濟浪潮沖擊下,部分國有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困局,“改制”成為企業生存的重要方向,但這樣的道路卻并不好走,媧石的改制路同樣充滿荊棘。
從國企到民企
“公司在2004年改制為民營股份制企業,那時候只有4臺立窯,工藝極為落后,加之債務負擔重,人員眾多,脫離國有體制以后的企業發展面臨極大的困境。”談及近十余年的發展歷程,媧石集團董事長魏華山記憶猶新。
媧石集團董事長魏華山
從2006年出任總經理到2008年成為董事長兼總經理至今,魏華山見證了媧石集團歷經滄桑蛻變的8年。據魏華山講述,正如很多改制企業一樣,資金和人才是媧石集團改制后面臨的兩大難題。
魏華山告訴記者:“企業改制前經營效益不理想,以前老企業只借錢不還錢,所以銀行信貸困難,也很少有人愿意投資,企業可用資金非常少,這是我們早期發展中面臨的最大困難。”
彼時的媧石集團,正值發展初期,老廠工藝落后,生產力低下,成本過高,生產線改造,項目建設,企業運營均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對于這樣一個急需推陳出新的企業而言,資金匱乏帶來的困難可想而知。
為解決資金匱乏帶來的困難,媧石集團想了很多辦法。一方面通過企業內部融資籌集發展資金,另一方面引入外部股東增加企業流動資金,同時逐步償清銀行貸款,建立起企業信譽。經過持續不斷的企業管理改革和誠信建設,媧石集團發展之初的資金問題得到緩解。
另一個困擾媧石發展的是人才稀缺。魏華山介紹說:“企業發展以后,人才問題更加凸顯。隨著企業的發展,先進設備運行和企業規模化經營對人員素質要求卻越來越高。”
為提高員工素質,媧石集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對員工進行定期的專業培訓,收效明顯,對解決技術人員緊缺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僅僅去年,我們就一次性在武漢理工大學報了100多個為期兩年的專業培訓,對提高公司員工知識技術水平大有益處”,魏華山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還為部分高管、中層干部、技術人才公司配送股份,讓他們扎根企業,做企業主人!
作為企業多元化發展的一部分,媧石集團投資創建了一所名為“武漢市媧石技術學校”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目前在校注冊的學生已達1800余人。該學校的設立不但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優秀人才,更為媧石集團自身發展輸送可用之才,進一步提升了人才隊伍的建設厚度。
媧石集團總部
從立窯到旋窯
2008年國家加快落后產能淘汰力度,立窯關停進度加快,媧石集團的4條立窯生產線雖然投入大量資金改造,但生產成本過高、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仍然難以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都迫使媧石必須加快企業升級步伐。
[Page] 事實上,早在2008年國家相關政策出臺以前,媧石集團已經開始著手為立窯淘汰做準備。魏華山說:“第一步就是在陽邏主動新建一座年產150萬噸水泥的粉磨站。”
陽邏粉磨站的建立,對提升媧石集團經營效益發揮了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立窯線關停之后對企業的影響。與此同時,2009年媧石集團還在陽邏建成了年產60萬方的混凝土公司。
2008年以后,由于立窯拆除,企業缺少固定熟料來源,而外購熟料帶來的質量波動對公司生產經營造成了諸多不便。雖然在2008年媧石集團就從相關部門拿到了建設批文,同時收購湖北黃石陽新縣水泥廠準備建設熟料線,但并未全面動工,為徹底解決對熟料的依賴,搬開阻礙企業發展的又一塊“大石頭”,投建熟料線的工作必須加快。
2011年3月,拿著通過內部集資、企業貸款、外部融資等方式籌集的2個多億,媧石集團在湖北陽新的5000t/d生產線全面破土大動工。2012年3月生產線建成投產,一個月后達產達標。
目前,媧石集團水泥生產成本比一般企業要低,42.5水泥在保證高品質的前提下,粉磨電耗控制在30度以內,熟料電耗58度以內,標煤耗103公斤,噸熟料發電平均32度以上。已經達到國內先進的水平,而在脫硝、除塵等環保方面的指標也全面低于國家標準。
至此,媧石集團完成了由國企向民企,由立窯向旋窯的蛻變,逐步在武漢市場站穩腳跟。
媧石集團5000t/d熟料生產線
鉛華褪盡,管理和多元化發展功不可沒
作為企業改制的案例,媧石無疑是成功的,而回顧十余年的發展之路,媧石集團沉淀的兩個發展亮點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很大程度上也正是有基于此,媧石得以快速發展。
企業的精細化管理
國有企業改制之前,基本存在一個通病,即:管理粗放,人員冗雜,效率低下,媧石的成功正是因為通過企業精細化管理解決了這一短板。
“品牌定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而樹立品牌的前提要保證產品質量,提升企業信譽,這就要求企業在管理過程中需要確定各項生產技術指標,并且通過明確的責任考核,不折不扣的落實。”魏華山對于企業管理有自己的一套經驗。
為保證企業管理制度的推行,媧石集團設立了專門的綜合管理部負責企業考核,針對不同崗位制定考核細則。與很多企業不同的是,媧石集團考核制度細化到每個員工,并適度加大考核力度,提高員工工作責任心,而“自己對自己負責”也是魏華山在采訪中重點提到的一句話。
以物資采購為例,“大型設備招標,備件、材料每月每項必須三家以上報價核定一次價格,并且按照生產單位、技術部制定的指標計劃采購。”有基于此,媧石物資采購有效防止采購價格過高、物質質量欠缺或者備件儲備混亂等情況發生。
媧石集團的企業考核范圍之廣別具一格,甚至連集團總裁也包含在內,“就我自己來說,與各子公司總經理考核掛鉤”,魏華山表示。正是出于精細化的管理和切實有效的執行,讓媧石集團企業運行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此外,記者發現,媧石水泥還為自己所在市場內存在的所有水泥品牌建立檔案,定期抽查檢驗,數據與媧石水泥進行對比,通過分析對手產品尋找自身差距,同時研究混凝土的使用性能來提升媧石產品性能,一流的品質讓媧石水泥在武漢、黃石等市場迅速站穩腳跟,獲得市場的廣泛認可,也贏得了區域內亞東水泥等大型水泥同行的尊重。
此外,DCS、OA等先進信息化系統的運用也為媧石集團的精細化管理提供了重要幫助。據了解,通過自動化控制和上下游工序的責任追究,媧石實現了對產品質量和生產線運行的實時監控,有力保障了產品質量和生產線穩定運行。
[Page] 魏華山用一句話表達了媧石水泥在精細化管理方面的理念和追求:別人在做的工作,我們也要做;別人能做的工作,我們要做得更好!
媧石集團管理團隊
產業的多元化發展
近年來,國內水泥企業不斷嘗試拓展混凝土、砂石骨料等相關產業,而媧石集團產業鏈擴展不但相對較早,涉足產業之多也是業內少見。
在眾多涉足產業當中,混凝土是媧石集團產業鏈擴展的重要方向。2008年,陽邏公司投建以后,立志創新發展的媧石已經意識到水泥企業向混凝土行業延伸發展的重要性。“由于資金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難,但是我們依然投建了一座產能規模為60萬方的攪拌站”,魏華山表示。
而媧石的混凝土產業拓展之路并未停留與此,在陽新5000t/d熟料生產線建成之后,當地30萬方商混產能也相繼建成,此時媧石集團已經形成了90萬方的商混產能規模,而根據魏華山的計劃,明年將新增4個商混站,預計混凝土產能將達到200萬方。
媧石集團自有碼頭
相比于業內同行,媧石的產業多元化發展更為全面。魏華山認為,“企業向相關產業發展有其必然性,我們的產業擴展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生存的需要,現實點來講,產業鏈打通以后,就算幾乎所有環節平價銷售,但是有一個環節盈利,企業就能占據發展的先機。”
從媧石集團的產業布局來看,礦山開采、熟料、船舶制造、水路運輸服務于水泥生產,商砼為水泥提供市場,船舶運輸解決了水泥擴大銷售半徑的物流條件和成本控制。工程建設則為混凝土贏得市場,每一個產業方向自成體系卻又相互聯系,相互服務。尤其是船舶運輸的發展,將媧石集團濱臨長江黃金水道的區位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有力提升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根據媧石集團發展規劃,明年媧石集團砂石骨料產能將增加到1500萬噸,同時著重發展船舶年運輸量達到500萬噸。
在魏華山看來,向相關產業的延伸是企業發展的必然,有利于增加企業盈利空間和生存能力,同時深加工的發展也是經濟發展的需要,行業發展的需要。
魏華山接受中國水泥網記者專訪
展望未來,智能工廠正在起步
“企業發展沒有止境,需要時刻存在危機感,不斷提升競爭力,未來在企業生產智能控制方面,我們還會加大力度。”魏華山表示。
DCS系統的引入已經幫助媧石集團實現了初級的工廠自動化,但是對于魏華山而言,這并不是企業自動化的最終目標,通過信息數據,實現對生產運行的智能化管控是未來媧石集團企業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目前,媧石集團已經投入120多萬建立起企業內部網絡通道,并實現了對生產運行情況的視頻監控,接下來將投入300萬左右資金建立ERP系統,推進企業智能化建設。
魏華山簡單描述了自己對ERP系統的期待,“我們希望通過ERP提升管理,對企業供銷合同管理、生產管理、物流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這五大塊進行綜合管控,實現對生產經營狀況的實時預警和自動處理。”
魏華山同時認為,如今企業生產雖然很大程度上實現了生產的自動控制,但是決策和操作依舊大量依靠人工完成,容易出現誤差,不利于企業精細化管理提升,智能控制系統的建立,將進一步提升生產線運行效率,并降低單位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媧石集團也將不遺余力的推進企業智能化工廠建設。
何為“媧石”?筆者以為,媧石之意當為“女媧補天之石”,即:為社會發展撐起一片天空。8年時間,回首一片崢嶸。媧石集團由弱到強,靠的不僅僅是精細化的管理和多產業的協調發展,更重要的是企業“對員工負責、對自己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當前國內水泥工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媧石集團以水泥、商混、建材骨料、水路運輸為主業,結合現代企業管理技術,積極謀求新的轉型高科技方向發展,促進企業良性發展的做法,讓人眼前一亮,不但為企業做大做強提供了幫助,更將為國內水泥工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思考和方向。
編輯:余樂樂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