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明年起新出讓宅地100%實施產業化
“自2015年起新出讓宅地必須100%實施產業化。”日前,在由深圳萬科聯合深圳人居委舉辦的主題為“住宅產業化”的沙龍中,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人居建設發展處副處長岑巖表示。
近前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深圳市住宅產業化的指導意見(試行)》(下稱指導意見),明確了深圳市住宅產業化的發展方向與大趨勢。
革命:新出讓宅地100%實施產業化
深圳住宅或許即將迎來一場產業化革命,“自2015年新出讓宅地必須100%實施產業化”。在昨日的“住宅產業化”沙龍中,深圳市人居委建設發展處副處長岑巖提醒了各位在場媒體關注一份足以促成深圳住宅革命的文件。
根據岑巖的展示,11月11日,深圳市住建局、規土委、人居委聯合發布了此前遭遇媒體忽略的《關于加快推進深圳市住宅產業化的指導意見(試行)》(下稱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明確了深圳市住宅產業化的發展方向與大趨勢。
根據這份指導意見,自2015年起新出讓住宅用地項目和政府保障房、安居型商品房必須100%采用住宅產業化方式建造,而存量土地自愿實施產業化方式建造的,則給予3%的建筑面積獎勵,地價按50%市場評估地價計收。另外,施行住宅產業化項目的預售時間將從主體建設到2/3改為1/3。
“我國建筑行業去年產值高達近16萬億元,從節約資源以及產業標準化的角度來看,住宅產業化必須向前推進。”岑巖透露,這份《指導意見》目前處于試行過渡階段,“接下來將于住建局與規土委商榷,最快明年發布強制性新規。”
岑巖反復提到,相對于傳統的建造方式,利用產業化方式建造住宅可以減輕勞動強度、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效率、保證建筑質量、節約資源。
模式:像搭積木一樣建造房子
“住宅建造構部件只有像汽車底盤一樣標準化了之后,才能在此基礎上像搭積木一樣蓋房子。”在昨天的住宅產業化沙龍中,岑巖提到。
其實,早在2006年,深圳市確定為全國首個“國家住宅產業化綜合試點城市”,那時的萬科為響應國際政策,積極的進行了住宅產業化的研究、探索和實踐。當年就進行了全PC外墻(預制混凝土外墻構件)“青群實驗樓”的試驗。到了2010年,萬科在承建保障房項目龍悅居時,已大規模應用了產業化方式,包括PC外墻、疊合陽臺、預制樓梯、大鋼模、爬架等。
深圳萬科工程管理中心總工程師甘生宇表示,用簡單的話來講,萬科產業化住宅建造流程首先要將一棟樓所需要的建筑體分解成標準化部件,隨后在加工廠內批量化生產這些部件,然后再運抵工地進行全工業化的裝配。
根據甘生宇提供的資料顯示,深圳萬科近幾年入市的萬科第五園五期、萬科翡麗郡三四期、龍悅居三期,以及即將入市的萬科公園里三期等均屬于住宅產業化的操作。甘生宇還表示,2014年萬科有近20萬平方米的在建項目為產業化住宅,還有7個住宅產業化項目計劃開工。
深圳作為首個國家住宅產業化綜合試點城市,至今已有8年。在政府的引導下,萬科、嘉達、中建國際、華陽等各企業的產業化技術體系已基本建立,保障性住房標準化設計已得到應用,但是仍然有很多房企與普通市民的對住宅產業化的認知停留在初級階段。
困境:政策、標準、規模、模式的不適應
除了政策與宣傳上的引導不夠之外,深圳萬科設計管理中心總經理薛濤認為,規模不夠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萬科試行住宅產業化是因為其各地的規模能夠支撐,“而其他房企規模不夠的話,試行住宅產業化在短期內勢必增加成本。”
另外,薛濤也表示,住宅產業化將住宅建筑傳統的現場建造模式改變為部品生產+總裝模式,是管理模式與建造方式、標準的全面創新,而目前的工程資質管理、工程總承包和招投標模式,不適應住宅產業化的需求。
岑巖最后在沙龍上也坦言,關于住宅產業化的《指導意見》下發之后,仍然沒有太多的房企給予回饋,“在接下來的兩個星期內,我們將開展兩場座談活動,邀請房企以及建筑企業討論交流住宅產業化議題。”
編輯:王欣欣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