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聊城:科學布局預拌砂漿企業
預拌砂漿作為散裝水泥產業鏈的重要產品,是繼預拌混凝土之后的又一新型建筑材料,因其具有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確保建筑工程質量、實現資源綜合利用等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被國家列為發展散裝水泥“三位一體”的產業組成部分。
預拌砂漿行業發展現狀
2007年,商務部、公安部、原建設部、交通部、質檢總局、原環保總局等6部門聯合頒布了《關于在部分城市限期禁止現場攪拌砂漿工作的通知》(商改發〔2007〕205號).要求北京市等127個城市將從2007年9月1日起,分3年時間、先后分3批分別實施禁止在施工現場攪拌砂漿。
200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并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明確規定了“鼓勵使用散裝水泥,推廣使用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國務院也陸續將促進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及預拌砂漿發展的要求列入國家“節能減排方案”和“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政策體系中,隨后各地紛紛出臺了預拌砂漿推廣的政策法規,極大地推動了我國預拌砂漿行業的發展,已逐步從市場導入期進入快速成長期。目前,預拌砂漿建站規模逐年增大,全國建站數量達687家,設計產能達21646萬噸以上,僅山東省預拌砂漿企業就達110家,設計產能達430萬噸。
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一是預拌砂漿行業門檻較低,進出相對較易。我國發展預拌砂漿起步較晚,至今才二三十年的歷程,在有關行業管理、行業標準、檢測標準、應用技術等方面還不夠規范和完善,容易讓人產生誰都可以生產預拌砂漿的錯覺。
二是部分地區對城市建筑面積及預拌砂漿供應量的有效配置還不能準確掌握,預拌砂漿項目存在盲目建設、惡性競爭;預拌砂漿項目建設布局不夠科學,造成經濟資源嚴重浪費。因此,根據各地建筑施工實際來科學布局預拌砂漿企業建站規模成為行業的關鍵。
科學布局的調查分析
預拌砂漿生產企業的設立,應堅持根據當地發展情況和城區建設規模等條件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預拌砂漿企業建設規模應與本地建筑工程預拌砂漿需求總量相匹配,避免產能過剩、資源浪費。
山東省聊城市散裝水泥辦公室對該市的部分工程使用預拌砂漿情況進行了抽樣調查。通過抽樣調查可以簡要計算出:框架結構建筑工程每平方米使用預拌砂漿約0.09立方米,磚混結構建筑工程每平方米使用預拌砂漿約0.12立方米。根據實際工作中預拌砂漿平均配合比重約1.7噸/立方米,可以算出每平方米建筑使用預拌砂漿數量為:框架結構建筑工程每平方米使用預拌砂漿約0.153噸,磚混結構建筑工程每平方米使用預拌砂漿約0.204噸。也就大約估算出建筑規模總量之每平方米建筑工程使用預拌砂漿約為0.179噸。如果建設一個年生產能力達30萬噸的預拌砂漿站,開機率按50%計算,年可生產15萬噸,就可滿足建筑約100萬平方米建筑工程預拌砂漿用量。
當前應抓好的重點工作
一是行業主管部門須科學制定預拌砂漿企業建設布局,不可盲目審批,以免造成盲目投資。設立每個預拌砂漿企業,必須做好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及總體規劃設計。
二是預拌砂漿行業管理必須加強調控與指導,規范市場秩序,避免出現監管不力導致惡性競爭的局面。在預拌砂漿行業的發展過程中,要綜合運用宏觀調控這支“有形的手”與市場“無形的手”,創造預拌砂漿健康有序的發展環境。
三是目前市場上諸多的預拌砂漿生產企業,無論是技術水平還是經濟實力,都參差不齊,有些完全是濫竽充數,根本不具備條件,預拌砂漿行業目前的特點是“重價格、輕質量”,質量低、價格低是目前最為明顯的銷售方式。主管部門應鼓勵企業在服務和技術上放開手腳,展開充分的競爭,不斷提升行業整體素質和服務水平;同時使競爭維持在適度、有序的范圍之內,反對不正當競爭,營造協同發展,共同繁榮的局面。
編輯:袁燕萍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