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加:推動現貨貿易 掌控大宗商品定價權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2019第一屆大宗建材現貨產品交易大會”于近日在深圳召開,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參加本次會議,并為會議致辭。
大會現場
李小加首先向本次會議的主辦單位中國水泥網,指導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表示由衷的感謝,同時也感謝中國水泥網董事長邵俊搭建了一個良好的溝通平臺,能夠與國內水泥行業同仁一同探討水泥現貨貿易。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
李小加與水泥行業結緣開始于25年前。據他介紹,25年前,華新水泥剛剛B股上市,當時李小加作為華新B股承銷律師參與其中。不過據他的回憶,那時候的水泥行業和資本市場之間幾乎沒有任何的聯系,但是今天國內幾乎所有大型的水泥企業都實現了與資本市場的接軌,其中不少都是在香港上市。
港交所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幾個交易所之一,在過去十年IPO總量7次第一名,在過去5年更是4次排名全球第一。然而,港交所卻有一個更大的夢。李小加表示,單做股票業務的交易所不太可能成為一個全球性的交易所,真正的全球性的交易所必須要做FICC,即債券市場和大宗商品市場。
今天的世界兩元化趨勢明顯,形成了以美國為主的西方世界與以中國為主的東方世界,兩個世界實際上是中美兩大經濟體系,金融體系,市場體系,政治體系的對弈,這是我們這代人和下一代人必須面對和適應的常態,并在這樣的常態里彼此長期合作,長期競爭。在國際貿易中,定價權尤為關鍵,而資本市場實際上就是一個定價平臺。由于大宗商品所具有的跨國貿易特性,大宗商品定價權也是國際貿易博弈的核心內容之一。
李小加指出,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商品消費地,也是全球舉足輕重的原材料進口國和出口國,但是我國大宗商品市場的發展還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一方面國內一直沒有將大宗商品的定價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另一方面國內缺少把大宗商品的價格服務和大宗商品的生產、消費、加工、貿易等相關方有效結合的方式。
與此同時,經過70年的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內經濟高速發展,社會資本規模空前,但是中小企業卻面臨著融資難的困境,導致實體經濟發展受阻。以水泥行業為例,作為資本密集,交易密集型行業,中小企業眾多,但是受產能過剩等行業客觀因素制約,企業融資難于上青天。
李小加表示,基于上述原因,前海聯合交易中心就是要從現貨出發,服務實體客戶,讓中小企業融資不再難,拿到能夠承受得起的融資,并擁有價格風險管理工具,避免價格大起大落對實體經濟的摧毀性打擊。
為此,大宗商品需要建立一種交易模式,一方面改變我國缺少大宗商品定價權的現實狀況;另一方面幫助是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服務實體經濟,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然而,要實現上述目標并不容易,李小加認為公信力是核心,港交所作為全球最大的交易所之一,具有極強的公信力。未來,希望通過全行業的努力,通過共同的戰略合作,推出標準化的水泥產品,在水泥行業建立標準化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
最后,李小加表示:“今天的會議是水泥行業第一次探討建立標準化的水泥品種的交易市場,各方一起來探討夢想,開創一個全新的生態圈”。香港交易所言必信行必果,接下來將努力打造出標準的水泥產品,標準的倉單,使得銀行,保險公司,貿易公司等從業人員基于彼此互信,加入到水泥現貨貿易過程當中,建立公允的定價機制,服務實體經濟,共建公平化、綠色化、國際化的水泥貿易環境。
“這個夢很可能是很遙遠的,但是大家努力做的話可能也不遙遠”,李小加表示。
編輯:梁愛光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