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國外建筑產業化技術成果 推動建筑產業進程
近幾年,在建筑產業化形成以來,歐美等西方國家在技術領域率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住宅產業化發展迅速,各國建筑產業化發展的特點不一,值得我國引以為鑒。尤其是目前我國還處在建筑產業化發展初期,對于建筑產業化的需求與日俱增,國內建筑界對于建筑產業化技術的研究與突破的呼聲日益強烈。
“五、六十年代為了適應對住宅需求量猛增的需求,“住宅產業化”這一名詞首先出現在歐洲人們的腦海里”,衛德住工科技總經理劉向南說。
此時,前蘇聯、東歐和英法等國家首先形成了裝配式大板住宅建筑體系,瑞典是世界上住宅工業化最發達的國家,其80%的住宅采用以通用部件為基礎的住宅通用體系,而法國1977年成立構件建筑協會(ACC),80年代統一又編制了住宅通用構件C5軟件系統。
在談到美國住宅產業化發展時,劉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他說“美國住宅建筑市場發育完善,住宅用構件和部品的標準化、系列化,及其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程度很高,幾乎達到100%。”由于美國未受戰爭影響的特殊性,他們更注重于住宅的個性化、多樣化,往往能是住戶達到滿意的標準。隨后他又介紹了日本建筑工業化中的特點,他說“日本目前90%的建筑采用了工業化方式建設。其特點是建筑物結構施工與精裝修同步進行,建筑結構構件在構件廠預制,統一模數化、標準化,現場進行精細化的安裝施工。其工業化住宅注重成套技術發展。”
據分析,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住宅產業化發展已進入成熟階段,工業化住宅生產已達到70%的比例。住宅節能水平在65%以上,其中模塊化建造技術代表了歐洲乃至全世界住宅產業化的最先進住宅工業化水平和住宅節能水平,其工業化程度已達到85%的比例,節能水平高達75%,其系統的絕大部分構件都在工廠生產線上生產和組裝而成,真正意義上做到了住宅產業的徹底工業化和住宅產業可持續發展。
根據各國總體發展的趨勢,可以總結出以下特點。
一是注重引進高新技術,對住宅產業技術進行更新改造;二是注重技術轉移與研究成果的企業化。
劉向南強調,在學習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先進的住宅產業技術的同時,我們不能機械的照搬,而應結合我國建筑業的具體情況,確定建筑產業化發展的實施路線。如今國內早已實行建筑工業化生產方式,即設計生產施工一體化。設計,標準化設計,考慮購配件標準制定,設計成果考慮建筑體系的配套技術與規模等;生產根據設計方案,將構配件部分或全部進行工廠化生產操作、施工裝配,根據設計方案,將構配件進行現場裝配。
目前,國內已先后批準建立了45個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面對當前住宅產業化發展標準滯后,設計軟件缺乏,關鍵技術創新不足,住宅產業化與綠色建筑結合不夠緊密,產業鏈脫節,場地和運輸受到限制等諸多問題,這向中國的現代化建筑界又提出了一個個嚴峻的考驗,從另一個側面鞭策著建筑產業化的進步。政府將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與建筑產業化企業一道推進我國建筑產業現代化的發展進程。
編輯:鞠麗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