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氧覆蓋 引領綠色建筑新風潮
“將綠色建筑與健康產業相融合。”在不久前的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上,一家新興的綠色環保企業——唯氧科技提出了這一口號。據悉,該企業已與“中國當代十大建筑”之一的駿豪·中央公園廣場開展深度合作,將成為全國第一家全氧覆蓋的房地產項目。
打造綠色健康空間
根據環保部發布的《2014年上半年全國環境質量狀況》報告,2014年上半年,實施空氣質量新標準的161個城市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年均值進行評價,僅9個城市達標,其余152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均未達標。
室外空氣污染嚴重,室內空氣質量更差。受裝修、家具、家用化學產品影響,室內污染濃度遠遠高于室外,并且還存在比污染更嚴重的氧缺失問題。
在室內空氣質量問題日漸凸顯的情況下,綠色建筑的發展速度卻在加快。根據《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的要求,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將從2012年的2%提升到2020年的50%。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名譽副會長童悅仲認為,《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給房地產行業相關企業提出了新挑戰,打造綠色健康居住空間是行業面臨的新課題。“房地產企業應該更加注重建筑品質的提升,注意結合節能、低碳、綠色、環保、生態、健康等多項環節,并特別關注與人類呼吸密切相關的空氣健康問題。”童悅仲表示。
開辟環保科技領域藍海
追溯綠色建筑環保科技應用的歷程,不難發現,人們對于室內工作、生活舒適度的要求越來越高。
恒溫空調的發明,使人們可以長時間生活在比較適宜的溫度里,促成了第一次技術革命。近年來,隨著城市空氣污染的加重,很多企業都在致力解決PM2.5污染問題。眾多空調廠商借助建筑中已經普及中央空調的優勢,針對解決室內空氣污染問題,推出新風系統,搶占千億元市場份額。
但空調、新風系統的使用,卻造成了室內環境密閉,加之室內人員密度較大,造成大量二氧化碳的釋放,氧含量嚴重不足。室內氧污染、氧缺失已經成為目前影響人們健康最大的問題。
在目前已經進入白熱化競爭階段的新風市場里,唯氧科技對氧污染、氧缺失問題的解決,可以視為行業內又一次具有革命性的技術創新。據唯氧科技董事長邱秀俐介紹,空氣中正常氧含量為21%,而在國內一些大中城市的室內,氧含量約為20.5%左右。
0.5%的差距看似微不足道,反映在人體內部的血氧濃度含量上卻有著質的區別。資料顯示,當氧含量低于20%時,人體亞健康癥狀頻繁發作,會出現疲勞、失眠、胸悶、頭痛、打鼾、精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精神壓力過大、心煩易怒等癥狀。而當氧含量降到15%以下時,人將會感到呼吸困難,如果不及時補氧就會危及生命。
“由于室內氧含量逐年降低,因此充足的氧氣對改善亞健康、提升身體健康是非常關鍵的。”邱秀俐表示,“目前市面上的制氧機多屬于二類醫療器械,主要用于醫療。唯氧科技正是瞄準這一空白,將人們思維中固有的醫療用氧和工業用氧引領至商用或者民用制氧領域。”
綠色建筑“成色”更足
駿豪·中央公園廣場即將于今年10月份入市,安裝了能夠恒定保持室內理想供氧濃度的制氧設備后,該項目作為高端綠色建筑的“成色”更足。
據邱秀俐介紹,唯氧制氧設備的模塊設計能夠根據任何建筑規模進行組合,并使制氧過程節能低耗,減少各方面浪費,再加上低噪音、零微塵、100%的防水設計、-40—45攝氏度的嚴寒酷暑保護,使產品持久耐用。
在地產項目建設過程中,通常會以最終使用者的需求和選擇為導向,來采購真正為業主所需要和喜歡的教材與設備,這點在高端地產項目中尤為明顯。換言之,能夠真正從業主角度進行考量的供應商,能夠造福業主健康的部品,自然是未來綠色地產采購鏈中最重要的參與者。
駿豪地產營銷中心總經理張勝認為,在綠色地產采購方面,成本控制很重要,但價值更重要。“成本方面,高端技術國產化可以使成本直接降低;價值方面,就是一定要有針對性地為我們的目標客戶解決問題,與唯氧科技的合作就是基于這樣一個考量。”張勝告訴記者。
據了解,駿豪·中央公園廣場由知名建筑師馬巖松操刀,以“山水城市”為設計理念,欲打造真正內外兼修的天人合一。“在外,將建筑理解為環境的一部分,把山形建筑融入朝陽公園,與公園內的自然景觀相呼應,打造出一幅立體山水畫卷。在內,在有著充足自然氧份的環境里辦公和生活,猶如在樹林里漫步,這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張勝說。
據邱秀俐介紹,唯氧制氧系統采用物理方法進行純凈制氧,不產生二次污染,每分鐘輸送的氧氣量相當于800株松樹產生的氧氣。“大家每天工作壓力那么大,仿若置身森林或海邊的充足氧氣會讓身體感到輕松。”邱秀俐說。
有業內人士預測,就高端項目而言,由于購買者對項目的要求比較高,尤其是考慮到居住環境對身體的影響,恒氧有可能成為繼恒溫、恒濕之后,高端項目的另一個標配。
“不過民眾對于氧污染、氧缺失嚴峻性的認識還未真正形成,大范圍推廣是我們面對的難題。”邱秀俐坦言,“當下要做的是加強并提升民眾對室內健康生活環境的關注。”
編輯:何姝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