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我國水泥工業發展步入新常態
今年8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跌破17%,為最近12年來最低;全國水泥產量增速跌破4%,為最近16年來最低;水泥價格再次跌破每噸300元,為最近4年來最低。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水泥工業發展也已經步入新常態,產量的高增長不再是水泥工業發展的主要特征。抑制水泥產能過快增長,加速淘汰水泥落后產能,提升水泥企業整體競爭力,是水泥工業發展步入新常態的主要任務目標。
全國投資增速
12年來最低
8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繼續回落。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1~8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16.5%,增速比1~7月回落0.5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回落3.8個百分點,比年初回落1.4個百分點;1~8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完成建筑安裝工程量同比增長18.9%,增速比1~7月回落0.7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回落5.3個百分點,比年初回落2.3個百分點(見圖1)。
今年前8個月投資16.5%的同比增長率,不僅是今年以來的最低增長率,而且也是2002年我國國民經濟進入快速增長通道以后的最低增長率(見圖2)。
去年前8個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波動中下滑,8月份一度恢復到20.3%。而去年8月份以后投資增速除了今年6月份微弱回升以外,一年中基本上一路下滑(見圖1)。
從影響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的主要行業來看,1~8月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4.1%,增速比1~7月回落0.5個百分點,比去年1~8月回落3.8個百分點;房地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3.4%,增速環比回落0.6個百分點,比去年1~8月回落7.9個百分點(見圖3)。截止到8月份,今年制造業和房地產業投資分別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34%和25%,制造業投資趨向飽和與房地產業投資不振,無疑是今年投資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
在基礎設施建設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投資1~8月同比增長15.7%,增速比1~7月回升0.5個百分點;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同比增長20.4%,增速比1~7月回落1個百分點;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同比增長25.8%,增速比1~7月回落1.9個百分點(見圖4)。今年以來,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增長總體平穩,但截止到8月份,今年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14.6%,不足以彌補制造業和房地產業投資增速下滑的影響。
投資到位資金不足是影響投資增速下滑的重要因素。去年全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19.6%,年末到位資金同比增長20.1%,投資到位資金與投資增長基本匹配。而今年8月末,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到位資金34萬億元,同比增長12.8%,今年以來投資到位資金增長速度遠遠低于投資增速(見圖5)。在各項資金來源中,8月末國家預算資金同比增長12.2%,比7月末回升1個百分點,今年以來,國家預算資金撥付穩定,今年5月份曾經同比增長19.7%,顯示了宏觀調控對基礎設施和保障房建設的導向作用。不過國家預算資金僅占投資資金來源4.5%,而利用外資和包括購房按揭貸款的其他資金同比分別下降10.1%、2.7%。占投資資金來源12.4%的國內貸款,8月末到位資金4.2萬億元,同比增長12.6%,增速比7月末回落0.1個百分點,比年初回落1.8個百分點。占投資資金來源69.9%的企事業單位自籌資金,今年以來同比增速持續在16%徘徊,8月末到位23.8萬億元,同比增長16.6%。企事業單位自籌資金中多數直接或間接來源于銀行貸款,今年投資資金不足的主要原因是銀行放款不足。
自從銀行貸款受限以來,投資方拖欠工程和設備款成為彌補資金不足的重要手段。而欠款不可能持續擴大,今年8月末,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方各項欠款為3.8萬億元,同比增長18.8%,增速比7月末回落6.2個百分點。投資欠款不可能持續維系投資增長。
全國投資增速回落到12年來最低,表明我國國民經濟已經進入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要特征的新常態,高速度已不再是經濟發展的主要追求目標。水泥市場需求不可能再現前幾年的高增長。
水泥產量增速
16年來最低
7月份歷來是水泥生產淡季。受6月份宏觀經濟數據轉好的刺激,今年7月份水泥產量增速比6月份有所回升,但8月份水泥產量同比增速再次回落。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8月份水泥產量2.2億噸,同比增長3%,增速比7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1~8月,全國水泥產量15.9億噸,同比增長3.5%,增速比1~7月回落0.2個百分點(見圖6)。今年前8個月,全國水泥銷量約15.6億噸,同比增長4.5%,銷量增速同比回落6.3個百分點。
去年全國水泥產量為24.3億噸,如果今年全年全國水泥產量如年初樂觀估計增長6%的話,那么在今年剩余的4個月中,全國月水泥產量平均必須達到2.47億噸以上。從目前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和水泥需求情況來看,今年全國水泥產量增長6%已經絕無可能。如果今年后4個月全國水泥月平均產量能達到2.3億噸以上,全年水泥產量增速將在3%~4%之間。這個增速將是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后中國水泥產量最低年增長率(見圖7)。
水泥價格
4年來最低
繼今年7月份全國通用水泥月平均出廠價格跌破每噸300元心理關口以后,8月份全國水泥價格繼續下跌。據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信息和經濟運行部、中國建材數量經濟監理學會監測統計,今年8月份全國通用水泥平均出廠價格每噸293.8元,比7月份下降4.8元,比去年8月份低5.8元,1~8月平均比去年同期高6.5元(見圖8)。因去年前7個月全國水泥價格基數較低,今年前7個月全國水泥價格環比下降,同比仍高于去年同月。但今年8月份是水泥價格和行業經濟效益的轉折點,8月份全國水泥月平均出廠價格已經低于去年8月份水平。今年前7個月,規模以上水泥制造業毛利率和銷售利潤率穩步上升,8月份以后轉為下降。預計9月份以后,全國水泥價格自年初累計平均水平也將低于去年同期,對水泥行業經濟效益產生不利影響。[Page]
自今年年初以來,全國水泥價格持續走低,今年8月份,全國通用水泥月平均出廠價格每噸已經比年初下降28.1元。作為水泥制備的半成品,全國水泥熟料價格也顯示了同樣走勢。今年8月份,全國水泥熟料平均出廠價格每噸267.9元,比7月份下降4.3元,比年初下降26.8元。
今年8月份全國水泥價格是2010年10月份以后最低價格(見圖8)。水泥價格重回4年前水平,充分表明在投資增速下降中的水泥市場需求不振,而產能過剩又使水泥市場供大于求。
水泥行業經濟運行
仍在合理區間
今年以來水泥需求增速下滑,水泥價格下跌。但從水泥行業前8個月經濟運行情況來看,當前水泥行業經濟運行狀況仍在合理區間,換句話說,水泥行業經濟效益還在可接受、可控范圍內。
水泥需求量還在增長。今年水泥產量增速和水泥價格的回落,緣于水泥需求量增速的回落,而水泥需求增速的回落,則緣于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回落。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國全社會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已經超過45萬億元,如此龐大的投資規模不可能再持續維持高增長。如果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回落到16.5%,年完成投資額也將增加7.5萬億元,這相當于2004年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目前的投資增速拉動的建筑材料及水泥需求絕對數量仍然可觀。去年,我國水泥產量已經超過24億噸,即使今年全國水泥產銷量只增長4%,但增長量也將接近1億噸,相當于2004年前后水泥產量兩位數增長時的年增長量。
行業經濟效益平穩。據國家統計局提供數據顯示,今年1~8月,規模以上水泥制造業完成銷售收入6248億元,同比增長5.4%,實現利潤462億元,同比增長29.7%。銷售利潤率7.4%,遠遠高于今年前8個月工業部門5.5%的平均水平。行業平均噸水泥利潤約20元,對比其他原材料工業,水泥產品盈利水平仍處于較好水平。今年以來的水泥行業利潤率,從歷史對比來看,也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見圖9)。從9月份全國水泥市場價格來看,因目前水泥價格已經跌破部分企業的盈虧平衡點,對這部分企業而言,停產或減產有利于水泥市場產銷平衡,水泥價格下滑趨勢已經探底。
今年以來水泥行業盈利水平的平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煤炭價格和水泥煤耗成本的下降。據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信息和經濟運行部、中國建材數量經濟監理學會監測統計,今年8月份,全國建材企業煤炭購進價格平均每噸582.8元,比年初下降43.6元(見圖10),1~8月平均比去年同期下降43.3元,噸水泥煤耗成本因此下降4元左右。目前建材企業煤炭購進價格,也和水泥產品價格一樣,回落到4年前水平(見圖10)。全國投資增速的回落,抑制了鋼鐵、水泥等耗煤產品產量的過快增長,進而影響煤炭需求和價格的回落。這也是我國國民經濟進入新常態特征之一。
水泥工業發展
步入新常態
上世紀90年代前期,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年增長速度曾經達到25%左右,帶動全國水泥產量年增長率達到20%左右(見圖7)。隨之,在90年代中期,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年增長速度回落到10%上下,全國水泥產量年增長率回落到5%左右,水泥工業經歷了5年的低速增長期(見圖7),又經過兩年的低速徘徊,在2002年以后我國水泥工業在全國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的帶動下,進入10年黃金發展期。在這10年中,我國水泥工業基本完成了生產工藝結構調整,新型干法工藝基本取代傳統工藝成為水泥生產主流,水泥單位產品煤耗大幅度降低,生產技術水平大幅度提升,水泥生產企業從7000多家銳減到3500多家。行業銷售規模達到1萬億元左右,實現利潤總額超過1000億元。
以往水泥工業發展,特別是在“短缺經濟”年代,發展速度是主要衡量指標。2011年,水泥行業在高需求的刺激下,水泥產量年增長率達到11.4%,水泥年平均出廠價格達到322元,當年規模以上水泥制造業利潤總額達到1069億元。行業平均銷售利潤率達到11.7%,噸水泥平均利潤達到35元。然而高增長、高效益掩蓋了高投入,水泥生產年石灰石消耗量已經超過15億噸,煤炭消耗超過2億噸。水泥業內有識之士已經對水泥生產的高增長、高投入感到憂慮,行業上下逐步形成的共識是,水泥行業應該抑制產量的過快增長。
近10年來,水泥行業在高需求的刺激下,水泥生產能力超過34億噸。而在龐大的水泥產能中,生產技術和單位產品能耗、排放水平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只占15%左右,國內一般水平占據水泥產能主體,高能耗、高排放落后產能還有相當比重。今年以來,水泥市場供大于求,水泥價格下跌,反映的是水泥行業產能過剩,落后產能不適應國民經濟轉型升級的要求。
今年前8個月,規模以上水泥制造業虧損企業近千家,企業虧損額75億元,企業虧損面28.3%,比去年同期上升1.8個百分點。今年水泥行業企業虧損面為2006年以后最高水平(見圖11),充分表明在我國國民經濟進入轉型升級時期后,部分水泥企業的競爭力不適應國民經濟新常態的市場競爭環境。從上半年水泥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來看,一些著名水泥上市公司也處于虧損狀態。目前在我國水泥企業中,因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的差異,使噸水泥生產成本在先進和落后企業之間相差60元。在水泥需求充分,水泥價格高企的時候,先進企業能獲取超過行業平均水平的超額利潤,落后企業也能略有盈利。而今年水泥需求不振,水泥價格下滑,先進企業還能保持一定盈利水平,落后企業陷入虧損就不足為奇了。
中國經濟和中國水泥工業發展步入新常態,為中國水泥工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水泥需求增速的回落,有利于水泥行業抑制龐大產能的進一步過快增長,淘汰、調整缺乏競爭力的落后產能。而對于水泥企業來說,應該徹底摒棄幻想。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我國水泥工業在歷經一段低速發展后,隨著水泥需求的高速增長,水泥工業經歷了10年的發展黃金期。而如今,水泥需求和產量都已經接近25億噸,今后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絕無可能再度支撐水泥產銷的高增長。水泥企業只有堅決響應國家和行業的引導,加快企業落后產能的淘汰,加速技術進步和管理提升,降低單位產品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當中國水泥企業競爭力整體提升時,中國水泥工業將步入世界先進水平行列。
編輯:何姝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