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水泥與混凝土矛盾日益凸顯,打破行業樊籬勢在必行!
“為了北京新機場建設,2014年我走訪了多個省,共計三十多家水泥廠,沒有一家的水泥可以滿足建設的需求,這對一個混凝土工作者來說,可謂觸目驚心”。這是出自一位從事民航建設者的心聲。
他表示,當前許多水泥廠為了商業利益最大化,用劣質的原材料、差的粉磨工藝、最大的混合材摻量已成常態,“三高”水泥(高細度、高含量( C3S 、 C3A)、高三天強度)依然有巨大的市場空間。然而混凝土想要實現無裂縫則需要高質量、強適應性的水泥產品。
他指出在水泥生產方面影響混凝土裂縫的因素有十四種,最重要的是首先解決三高問題,尤其以三天強度過高危害最大。鋁酸三鈣(C3A)含量高的水泥,終凝時間短,容易造成混凝土假凝;水泥細度越大,混凝土凝結速度的越快,使混凝土收縮速度加快,使混凝土早期開裂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兩者都是混凝土裂縫斷板的主要因素。
該人士表示希望水泥廠在生產水泥的過程中能夠降低C3S和C3A含量,提高C2S含量;適當降低比表面積、延長終凝時間;降低三天強度、降低堿含量、設計合理的混合材摻量,使水泥強度有一個持續、長期地增長。
關于以上所述的水泥行業與混凝土行業之間的問題由來已久。之前因認識還不深入兩者之間的矛盾表現尚不明顯,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需求,外加劑、混合材等的加入改變了混凝土和水泥單一的依從關系加劇了二者之間的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從清華大學教授廉慧珍發表的《混凝土企業如何面對市場的競爭?》一文也曾提出過這一問題。廉慧珍表示100多年以來水泥生產技術的發展主要是圍繞著提高強度和降低能耗。其中提高水泥強度的主要技術路線是增加熟料中C3S和C3A含量和提高比表面積,而提高比表面積要比增加C3S和C3A含量容易得多。然而C3S、C3A含量的偏高、水泥過細嚴重阻礙了水泥及砼產業的健康發展,并嚴重影響了工程質量。
當前,水泥與混凝土行業矛盾日益凸顯,打破行業樊籬已勢在必行。
水泥只能做為原材料用于混凝土,顯而易見拋開混凝土只談水泥的質量、應用、轉型升級等是不現實的;離開砼,水泥基本沒任何意義。那么水泥企業作為水泥的供應者,在保證產品的質量,更要清楚地了解用戶的實際需要,從用戶真正需要出發,生產和改善自己的產品,主動研究自己產品對用戶的影響,正確引導使用,避免市場的盲目性。
同樣,身為混凝土企業,除了是水泥等原材料的用戶也是建筑單位的供應商,面對雙重的身份,混凝土企業更應當發揮其樞紐作用,幫助引導水泥、混凝土、建筑單位打破產業隔閡,產生行業共鳴。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部分水泥企業已開始向混凝土、砂石等方向延申產業鏈。相信在水泥企業進入混凝土行業后,隨著兩者的真正融合,將會對我國的建筑業帶來質的飛躍。
編輯:梁愛光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