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支持底層或高層輕型鋼結構的輕型鋼材
記者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住宅產業博覽會”上走訪企業時,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國家能否出臺政策,將行業落后產品直接淘汰?”或是“期待國家政策能有經濟支持和補貼”.
如此這般的大聲疾呼說明行業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遇到了苦惱與困惑。建材行業面臨轉型升級,大浪淘沙之間“?!闭邽橥?。綠色,是不可逆轉的建材行業大勢,是建材行業先知者的覺醒。然而,覺醒之后無論是技術攻關還是推向市場的步步試水,其間的艱辛困苦絕非一言兩語可以描述,而求助的對象自然轉向國家。
習近平總書記26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正確發揮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市場,這是看不見的手,在建材這樣一個傳統大行業轉型升級之時該發揮怎樣的作用?政府,對于促進行業綠色發展又將有何舉措?而建材企業又當依靠誰、關注誰?近日記者采訪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產品認證處處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劉敬疆。
窮則思變 企業應自省
縱觀今年建材行業大勢,綠色是第一主題。圍繞綠色而來的綠色建筑、被動房、明日之家、零能耗,不僅倒逼建材企業轉型,也激發了建材企業自主創新的活力。
全民的綠色意識可追溯至1972年在日本簽訂的《京都協議書》,而中國建筑業的綠色行動于近幾年駛入快速路。被動房也好,明日之家也好,都是政府提供給企業的技術導向或者說是探索性的開創行為。我們不能否認,建筑的綠色化帶來整體成本的提升。而在記者采訪住建系統領導的時候,也常常會聽到不同的聲音。比如,企業應當通過提升自身技術降低生產成本以獲得競爭優勢。又如,企業應尋求屬于自身產品的市場。然而,如被動房一類的綠色建筑會給建材市場帶來多大的影響?
如劉敬疆所言,推動任何產品都要看具體情況。政策是導向性的推手,市場才是真正的主導力量。綠色形勢下,對企業來說,機遇與挑戰并存。
劉敬疆說:“企業首先應該自問,產品是否符合綠色建材的標準?是否能夠應用到綠色建筑之中?”的確,當產能過剩等嚴重問題成為橫亙在建材如水泥、玻璃等產業面前的鴻溝,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思變呢?
抓準先機 尋求突破口
現在建材市場缺什么?
這個問題在建材行業經歷綠色浪潮過程中提出并不唐突。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住宅產業博覽會”上,我們明顯地看到住宅產業化與被動房在大會中的主推地位,然而這兩個方面在建筑行業何時能夠普及、真正成為房地產市場的主導力量?
答案正如劉敬疆所說,在住博會上我們能夠體會到一些住宅產業化的元素,也能夠看到被動房的實際成果,然而裝配式住房與新能源、新材料的使用才是住博會真正需要建材企業關注的亮點。
劉敬疆建議,目前住建部在大力發展面向城鎮、農村的裝配式低層建筑,其采用了輕型鋼結構。然而,用以圍護墻板的輕型鋼材在目前的建材市場中比較少見,可以說,沒有一家能夠支持底層或高層輕型鋼結構的輕型鋼材。另外,如防水、保溫一體化等功能性材料也應發力。隨著國家防火規范的出臺,功能性材料需要阻燃性的提升。如聚苯板等需要通過調整配方、提升產品技術含量等加強阻燃功能。
另外,在記者走訪住博會的被動房開發商時,一些開發商提到,目前被動房等綠色建筑項目,缺少氣密性材料及高端的節能門窗。尤其是門,目前中國建材市場沒有能夠提供給被動房使用的節能門。
其實,劉敬疆的一番話已經解答了建材企業在綠色新興市場中的種種疑惑。“在推動綠色建材發展的過程中,政府將以鼓勵推廣為主,限制淘汰為輔,真正決定一切的是市場。房地產的市場化要求建材企業首先考慮產品的市場接受度,其次牢牢把握政策導向。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傾斜,綠色建筑將不可避免地成為所有建材企業關注的對象和賴以生存的條件?!?
今天的建材企業是幸運的,因為國家政策已清晰明了地展現在建材行業面前。正如剛晉升中國首富的馬云所說:“發令槍一響,你不可能有時間看對手是怎么跑的,只有一路狂奔,向前沖!”
發令槍已經打響了,建材企業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編輯:何姝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