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缺一不可
9月15日在首屆中國質量(北京)大會上,李克強總理說,中國經濟要保持中高速增長、向中高端水平邁進,必須推動各方把促進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經濟質量效益上來,把注意力放在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上來,牢固確立質量即是生命、質量決定發展效益和價值的理念,把經濟社會發展推向質量時代。李總理強調,提升質量歸根到底靠企業。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也是講道德、講誠信的經濟。企業要堅守商業道德,擔起產品和服務質量的主體責任,在創新、管理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下功夫。
要把注意力放在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上來,就要認識產品和服務都是質量不可缺少的組成內容。僅有產品質量過硬,服務沒有跟上的話,質量是瘸子。企業產品是品牌,其服務也要是品牌才行。
本網刊載了來自通達耐火的報道“團隊的力量——金隅通達耐火窯口和噴煤管長壽命耐材暢銷市場”。報道講了通達耐火如何研究解決窯口和噴煤管產品的使用壽命問題。講到了為此成立了水泥窯窯口和噴煤管專項小組。將以前公司管理是職能型的,研發的管研發,質量的管質量,售后的管售后的模式改成能夠把各個環節作為一條鏈運作起來的模式。經過近兩年的努力,通達耐火窯口和噴煤管產品成功升級,窯口和噴煤管澆注料平均使用壽命分別達到12個月和6個月以上,成為通達耐火挺進市場的兩個“硬拳頭”。 窯口和噴煤管新產品和新服務模式的持續推出,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通達耐火實現了由制造業向生產性服務業的轉型。
今年7月,國務院下發《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指出,加快生產性服務業創新發展,實現服務業與農業、工業等在更高水平上有機融合,推動我國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指導意見》提出,堅持創新驅動。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專業化生產性服務業體系,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在生產性服務業的應用,鼓勵企業開展科技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發展新興生產性服務業態。《指導意見》提出了十一項主要任務,其中第十項為售后服務。鼓勵企業將售后服務作為開拓市場、提高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增強服務功能,健全服務網絡,提升服務質量,完善服務體系。
從解決窯口和噴煤管產品的使用壽命案例中可以看出,通達耐火堅持創新驅動,在科技、產品、管理、市場和商業模式上都有創新,特別是改變過去制造企業往往重技術、重產品制造轉變為為用戶提出完整的配套方案(市場上流行稱量身定做)和強化方案執行力度,強化售后服務,以保證方案不折不扣得以實現的整體創新服務模式,這一做法值得行業內企業借鑒。
李總理在質量大會上說,要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堅持嚴字當頭,注重基礎和細節,向管理要質量。“細節”不細確是中國企業的軟肋,這里所指的細節不僅是指反映在產品質量上的細節,而且還包括在服務上的細節。產品上的細節往往容易看到和作出改進,效果也立竿見影。但服務上細節的改進就要難得多,涉及在管理、市場和商業模式上都需改進且需要時間磨合。另一方面服務質量的提升也與服務對象的轉型密切相關。在《指導意見》提出的發展導向中指出,以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為導向,進一步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引導企業進一步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分離和外包非核心業務,向價值鏈高端延伸,促進我國產業逐步由生產制造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
在企業中的“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形成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有其當時企業的外部環境條件所決定。事至今日,除了有企業管理者萬事不求人慣性思維影響外,與生產服務業滯后也有一定關系。如果水泥企業在耐火材料使用上由耐火材料制造商專業承包(應該能做到在經濟上對水泥企業也合算),對耐火材料制造商而言,將從單純制造耐火材料產品轉型為耐火材料生產服務商。反過來,對水泥企業而言,可以分離和外包耐火材料使用非核心業務。據此類同,當水泥企業能盡量把企業內非核心業務分離和外包后,水泥企業便可以精力十足地向價值鏈高端延伸,也將由生產制造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這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產品供應商由生產制造型向生產服務型的轉變,其自身適應經濟發展,勇于改革創新是關鍵因素,而這一轉變又將反過來可以影響和促進水泥企業由生產制造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同樣,水泥企業轉型又會對產品供應商提出更高注重基礎和細節的服務要求。雙方相互促進的結果是使水泥行業全面提質增效升級。
編輯:何姝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