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全國第36次質量管理小組代表會議召開
沙南生在發言中充分肯定了QC小組活動近些年所取得的成績。他指出,工業和信息化部連續三年將“質量品牌”工作列入到部專項行動之中,推動工業企業質量管理創新一直都是專項行動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質量標桿”學習、交流、移植推廣活動作為推動質量管理創新的一種主要方法,三年來共樹立106項標桿經驗,其中有10項QC小組典型經驗,占總數的近10%,是眾多先進質量管理方法中數量最多的之一。實踐證明:QC小組扎根生產和管理一線,堅持開展群眾性、創新性質量改進活動,尤其是基層員工的主人翁精神和質量改進意識,為質量創新注入了強勁動力,成為學習實踐質量標桿經驗的主力軍,為我國工業質量品牌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沙南生對于下一步QC小組工作提出了三點意見:一是要讓QC小組成為新常態經濟的動力源。從促進經濟發展的大局出發,引導QC小組活動向適應新常態發展,發揮QC小組在質量品牌領域的傳統優勢,進一步圍繞增強競爭優勢、擴大消費需求、創造價值,讓QC成員們的聰明智慧,更集中地匯聚到新常態下的新需求,為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做出更大貢獻。
二是要始終把創新作為QC小組活動的目的和手段。QC小組的魅力和生命力就是創新,要充滿信心地投入到創新驅動戰略中去,在創新成果轉化上下功夫,加快把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和競爭力。三是QC活動要為打造高素質的職業技術隊伍服務。李克強總理在剛剛結束的中國質量大會上指出:要著力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技能,培育職業精神,造就責任心強、有專業素養的職業隊伍。QC小組植根一線,與廣大職工接觸最廣泛,聯系最密切,很多小組成員本身就是技術工人,這是天然的優勢,是寶貴的平臺。要有計劃地吸引和帶動更多的職業技術工人加入到QC隊伍中來,把QC活動更深入地扎根到生產一線、操作一線。讓QC小組不僅成為創新改進的平臺,也成為培養高素質職業技術隊伍的舞臺。
本次會議由中國質量協會、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中華全國總工會、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主辦,部分省、市、行業質協來自全國各地區、各行業推薦的48個小組(含4個香港地鐵小組)代表進行成果發表,共1200余人參加了此次盛會。
編輯:何姝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