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明年338城或按新標實時監測空氣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近日在第十屆環境與發展論壇開幕式上表示,環保部將全面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的各項監測任務,力爭2015年1月1日起,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部按新標準開展空氣質量監測并發布實時信息。
據他介紹,近年來,環保部門積極探索環境保護新路,在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一是污染防治力度不斷加大。堅決向污染宣戰,以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為主戰場,發布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十條35項綜合治理措施,重點治理細顆粒物(PM2.5)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污染,正在抓緊編制《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二是主要污染物減排進展順利。 “十一五”期間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下降14.29%和12.45%,污染減排任務超額完成。“十二五”前三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累計分別下降7.8%、7.1%、9.9%、2.0%。今年上半年,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繼續下降。
三是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作用日益顯現。過去三年,環保部對不符合要求的103個項目環評文件不予受理、不予審批或暫緩審批,涉及總投資5321億元。發布各類國家環境標準289項,大力推動環保產業發展,對重點地區的火電、鋼鐵、石化、水泥、有色等行業執行更加嚴格的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
四是民生改善工作有序推進。2010—2013年,中央安排專項資金116億元支持重金屬防治項目實施。全國15個省堆存半個世紀的670余萬噸歷史遺留鉻渣全部處置完畢,新產生鉻渣基本做到當月無害化處置完畢。加強飲用水源環境保護,約談存在突出問題的城市政府,解決了一批久拖不決的問題。強化環境監督執法,三年來出動執法人員700余萬人次,檢查企業278萬余家(次),查處違法問題2.56萬多件。
五是生態和農村環境保護得到加強。深入實施《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全國自然保護區數量達2697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活動,全國已有16個省(區)開展生態省(區)建設,1000多個市(縣)開展生態市(縣)建設。2008-2013年,中央安排農村環保專項資金195億元,帶動各地投入260多億元,支持4.6萬個村莊開展環境綜合整治,8700萬人口直接受益。
六是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13年,七大水系577個國控監測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同比上升2.6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同比下降1.5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中國74個重點城市中,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7.9%,PM10平均濃度下降6.5%,重污染天氣的影響范圍、持續時間和污染強度均有所減輕。
吳曉青同時也承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發達國家一兩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近3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集中顯現,呈現明顯的結構型、壓縮型、復合型特點。老的環境問題尚未得到解決,新的環境問題日益凸顯,環境質量改善與公眾期待仍有較大差距。
“我們提出要站在推進國家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著力構建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四梁八柱,一是以積極探索環境保護新路為實踐主體,進一步豐富環境保護的理論體系;二是以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實施為龍頭,形成有力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法規體系;三是以深化生態環保體制改革為契機,建立嚴格監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環境保護組織制度體系;四是以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為抓手,構建改善環境質量的工作體系。”他表示。
編輯:鞠麗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