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工六建承建北京市最大保障房項目 綠色建筑將成保障房“標配”
“這是一個外墻的預制件,保溫層直接預制在外頁板和內頁板之間,房子建好后就省去了保溫層施工。”9月3日下午,在通州區臺湖鎮馬駒橋附近,北京建工六建承建的北京市一個公租房項目工地現場,項目負責人介紹說,與傳統混凝土澆筑的建筑不同,這個總建筑面積15萬余平方米、3004套的公租房項目全部使用預制構件拼接而成,是目前全市在建最大預制構件結構的綠色建筑項目。
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北京市建設綠色保障房約40萬套,近3000萬平方米,納入實施產業化計劃的項目已累計超過600萬平方米。
日前北京市出臺新規,10月1日起,新建保障房將逐步化身為“綠色建筑”。凡納入北京市發展規劃和年度保障性住房建設計劃的公租房、棚戶區改造項目應率先實施綠色建筑行動。而馬駒橋保障房,就是率先在指導意見出臺之前進行試點的項目。
隨著《指導意見》實施,今后經濟適用房、限價房將通過分類實施產業化方式循序推進綠色建筑行動。北京市住建委住保辦主任鄒勁松認為,推動建筑行業的產業化將是實施綠色建筑行動和未來建筑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而產業化的前提是建筑構件和裝修的標準化。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里沒有成群的工人忙碌的身影,沒有滿地的鋼筋、磚塊,更沒有飛揚的塵土,只有幾架塔吊在作業。“預制結構建筑施工打破了傳統混凝土澆筑建筑的產業鏈,很多工序從工地現場轉移到預制構件工廠里,不僅是施工,監理和驗收也轉移到工廠里,所以工地現場只看到樓一天天增高,但看不見有很多工人。”項目負責人稱,這個由預制構件拼接的項目豎向作業面上的鋼筋綁扎工作量減少了60%左右。
專家觀點 預制板蓋樓 一年少砍樹300萬棵
保障房政策專家組專家宋兵表示,與傳統施工工藝項目相比,預制結構建筑施工具有質量好、效率高和成本低的特點:“由于預制構件在工廠是在水平作業面上制作的,表面非常平整,傳統施工在模板內豎向澆筑混凝土容易產生膨脹,模板拆掉后表面不平整,還要抹水泥、刮膩子或者貼磚,現在這些工序都省了;另外,預制構件建筑精度可以達到1至2毫米,國家建筑行業的標準精度是8至10毫米,‘長城杯’獎項的要求是3至5毫米,誤差小了以后,加上內裝修的標準化,建筑的質量就大大提高了,比如窗戶滲水現象就不會存在了?!?
“大約每使用3平方米的預制復合樓板,就可以少砍伐一棵樹,現在每年大約使用1000萬平方米,就大約少砍了300多萬棵樹,相當于6個奧林匹克公園的樹木。”對于預制結構建筑的綠色環保效果,北京市住建委標準化信息處處長楊家驥舉例說,推動建筑行業的產業化發展在節能、節水、節材、節地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前景。
實現建筑產業化 要打破行業利益鏈條
既然建筑產業化是推動綠色建筑的重要途徑,也是諸多優點,為何只在保障房項目中推行呢?對此,鄒勁松坦言:“先選擇政府投資建設的保障房推行,主要原因是現在商業住宅的開發商推廣產業化的積極性還不高,下一步,市建委和市規劃委還要發文件在商品房里面推,因為根據現在的技術水平和行業形勢,建筑行業產業化是必然方向?!?
對于商業住宅開發商不愿推廣產業化的原因,楊家驥表示,在現有建筑行業產業格局下,僅就建設成本而言,產業化建筑的成本達不到一定的規模時,成本無法降低,而只有達到一定規模后建筑成本才會低于傳統施工工藝的建筑?!跋胍尳ㄖ袠I像汽車行業一樣產業化,就必須實現標準化,戶型就不能那么多,像保障房一樣三五個戶型,然后像汽車一樣大批量生產標準化的零部件,全社會進行集團化采購裝配,這樣成本肯定能降下來。”宋兵補充說。
對于產業化建筑的成本問題,北京市保障房投資中心一位劉姓負責人有著不一樣的看法:“和其它開發商不一樣,我們作為市政府投資的企業,不僅要投資建設,還要進行管理和運營,所以更看重住宅的全周期成本,建設成本高一些,但從今后幾十年的運營管理的成本來看,產業化的建筑維修、更新構件非常方便,成本較低?!彼e例說:“一個產業化建筑本身要比傳統建筑報修率底,我們對比發現,一個產業化住宅小區每月報修數百次,而相當的傳統建筑小區每月報修率要上萬次。”
鄒勁松認為,建筑行業實現產業化會形成一個全新的產業鏈,從對現有建筑行業設計、施工、監理甚至是政府部門的監督和驗收都是一個變革,雖然會培育一批新的產業工人,但傳統的建筑工人就做不了,“所以要打破現在的行業格局和利益鏈條肯定需要一個過程,推廣過程中甚至會遇到一些阻力?!?
編輯:徐潔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