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乘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記2014年上半年中國水泥行業
回顧2014年上半年,我們看到淘汰落后、嚴控新增、并購重組、環保增壓等主題依舊是行業運行的主線。面對產能過剩和環境壓力不斷增大的市場環境,企業開始日益重視內部精細化管理的提升和外部新市場的開拓,無論是產業鏈延伸,還是進軍海外市場,水泥企業在探索的道路上越來越胸有成竹。中國水泥行業已經到了“乘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的時候了。
從中國海螺到印尼海螺 海螺進入國際化戰略新階段
海螺作為一個綜合性的集團,在中國,除水泥主業外,還覆蓋裝備制造、化學建材、物流等眾多產業。在水泥業發展上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技術研發、裝備制造及人才培養等方面也走在了世界行業的前頭。但是相比與世界水泥巨頭,在國際化上卻存在著不足。
今年隨著印尼南加項目的全面建設投產在即,孔雀港項目正在進行道路施工,其他項目也在積極推進,我們可以看到從中國海螺到印尼海螺,海螺已經成功的走好了國際化的第一步,為實現“十二五”國際化發展目標奠定了基礎。
這幾年,中印關系的持續推進帶來了中國企業進入印尼的戰略黃金期,海螺為進一步實施“走出去”的發展戰略,努力實現海螺“十二五”規劃目標,印尼海螺水泥公司于2011年11月底完成公司注冊,承擔著海螺在印尼的發展規劃,也是項目的管理中心。
2011年9月20日,印尼海螺在雅加達召開首次董事會,決定投資南加海螺。管理團隊也正式進駐印尼,先后在南加、西巴、蘇拉威西、蘇門答臘、爪哇等項目選點。
海螺集團在水泥廠建設上優勢突出,并且在大型水泥生產線裝備成套、余熱發電、垃圾焚燒等技術方面也有著領先優勢。其中垃圾焚燒技術,排放值低于歐洲標準,非常適合印尼發展和環保的要求,既符合海螺發展的需要,也符合印尼工業發展的需要。我們希望通過在印尼國際化的成功經驗,拓展到其他國家,使海螺的國際化戰略再提升一步,帶動中國水泥企業的國際化步伐,使中國從“水泥大國”轉變為“水泥強國”。
華新水泥增資柬埔寨公司 海外擴張步伐加快
華新水泥作為湖北省最大的水泥企業,也是中國最早創建的水泥企業之一。早在十年以前,華新就通過產品出口的方式走出國門,拓展海外市場。華新黃石、陽新、武穴、南通、蘇州等地的新型干法生產基地通過港口運輸將水泥和熟料銷售美國、尼日利亞、利比亞等國家和地區。2011年,華新水泥成立控股子公司——華新中亞投資(武漢)有限公司,在塔吉克斯坦興建一條25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成為塔吉克斯坦第一水泥品牌,目前華新還在建設第二條1000t/d水泥生產線,預計2015年投產,這是華新以海外建廠方式走出國門的第一個項目,標志著華新海外發展戰略由此正式啟動。
2014年6月,華新水泥投資柬埔寨市場,將新建一條3200t/d新型干法熟料生產線,投產后年產熟料100萬噸,水泥110萬噸。
無論是在塔吉克斯坦還是在柬埔寨,華新水泥追尋其東家豪瑞的本土化管理腳步,獲得了當地政府和民眾的廣泛支持。通過穩步推進海外投資發展戰略,華新水泥不僅可以降低其在國內市場變化帶來的風險,而且也拓展了其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和知名度。華新在塔吉克斯坦的發展也為其帶來了極高的收益。2013年,塔吉克斯坦水泥價格平均在100美元/噸左右,遠高于國內水平。
[Page]
江西水泥成立兩子公司 積極延伸產業鏈
面對水泥市場的飽和和產能過剩,早在幾年前,水泥企業紛紛拓展產業鏈,今年上半年,江西水泥擬與江西御天湖商貿有限公司共同合資合作,成立江西錦溪建材有限公司來實施公司在贛東北地區的產業鏈延伸項目。同時,公司獨資成立萬年縣萬年青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生產燒結多孔磚、空心磚等系列產品。通過這兩個方案,公司將拓展新型墻材業務,以實施延伸產業鏈戰略。建設項目以煤矸石、頁巖為原料生產新型墻體材料—煤矸石、頁巖燒結磚,項目集“節能”、“節地”、“利廢”于一體,符合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綜合利用的產業政策。
6月26日,江西水泥稱,公司在鷹潭獨資成立鷹潭萬年青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名稱以工商核準為準),投資建設年產4×1.2億塊(折標磚)燒結巖多孔(空心)磚項目,注冊資本2000萬元。
塔牌擬新建兩條萬噸線 加大對市場的控制力
塔牌集團4月21日晚間發布公告,公司擬在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文福鎮新建2×10000t/d新型干法旋窯熟料水泥生產線(含2×20MW純低溫余熱發電系統)項目,項目計劃總投資35.55億元。
據介紹,該項目采用新型干法預分解生產工藝和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建設2×10000t/d熟料水泥生產線,年產熟料600萬噸;配套建設2×20MW純低溫余熱發電機組,年發電量為25920×104kWh,年供電量為23976×104kWh。
此次對外投資將進一步鞏固塔牌在粵東的龍頭地位,加大對市場的掌控能力。為做大做強公司水泥主業生產規模,彌補區域市場落后水泥產能淘汰騰出來的巨大市場空間,推進公司中長期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
華潤水泥牽手福建水泥 強強聯合成區域龍頭
6月23日福建水泥發布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福建省能源集團(以下簡稱:福能集團)與華潤水泥的合作事宜,又取得了實際進展。雙方于2014年6月23日在福州市簽署了《關于福建省建材(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增資擴股協議書之補充協議》等法律文件,對雙方增資福建省建材有限責任公司(福建水泥控股股東,以下簡稱:福建建材)具體事宜做出了約定。
華潤水泥與福能集團牽手,這也意味著福建省內兩家最大的水泥企業走向了聯合。
從產能規模上來說,華潤水泥與福建水泥水泥產能分別為1090萬噸和800萬噸,二者相加已占到了福建省水泥產能總和的兩成以上。二者走向聯合,那么在市場上的話語權相應就更大,這將對穩定區域內的水泥價格作用顯著。
由于石灰石資源等因素限制,福建省水泥企業多集中在閩西地區,尤其是集中在龍巖、三明寥寥幾地。而在地域布局上看,華潤水泥難得的與福建水泥并無重合,華潤水泥生產線都集中在龍巖市,而福建水泥則分別在永安和順昌縣,二者在市場上沖突并不明顯,避免了同業競爭情況發生。
在產能已全面的過剩的情況下,華潤水泥入股福建建材,促成區域內兩大水泥企業聯合,對未來福建水泥市場將帶來積極的影響,有助于水泥價格穩定、提升,也有利于提振區域內水泥企業的業績效益。
同時,在供給水泥供給已整體大于市場需求的情況下,二者的聯姻,也加大了未來區域內的水泥企業協同的可能性。
因此,隨著華潤水泥入股福建建材,與福建水泥走向聯合,福建水泥市場的格局已被打破,由于未來協同的預期增強,市場應該會朝著較好的方向發展。
[Page]
同力水泥欲引進中國聯合水泥集團公司做第二大股東的定增方案,5月19日終于拿到了證監會的批文。
對拿出“真金白銀”認購股份做定增的中聯水泥來說,與同力水泥合作也是意在進一步開發河南的水泥市場。與一般商品跨區域銷售不同,水泥在生產之后,通常都在附近銷售,并不長距離地運輸,因此區域性很強。選擇與同力水泥合作之前,中聯水泥已經在河南的南陽、洛陽、安陽、濟源生產銷售水泥,年產量約2000萬噸。
但這樣的產能,并不足以有效覆蓋產業集中度比較低的豫西、豫南市場。而整合當地產能一直是中聯水泥占領市場的手段之一,這次選擇與同力水泥合作,也是想發揮兩家的各自優勢,有效覆蓋目前集中度還比較低的豫西、豫南市場,甚至搶占豫北市場。
在定增方案通過證監會審核之前,今年3月份,同力水泥與中聯水泥曾簽訂了一份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其中也透露,除了定增之外,雙方還有進一步整合的空間。
現在河南市場亟需市場整合,中聯水泥成同力水泥第二大股東,加速了河南市場的整合。
天元錳業狀告中國水泥協會 開中國企業狀告行業協會的先例
去年年底,寧夏天元錳業水泥僅因為中國水泥協會一紙文件的披露而提起訴訟,開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宗企業狀告行業協會的先例。這起訴訟案件引起了水泥行業和社會媒體的高度關注,無論訴訟的結果如何,其意義已遠遠超出訴訟的本身。案件于2014年3月31日,在寧夏中衛市中寧縣人民法院開庭。
案件起于2013年10月15日,中國水泥協會在數字水泥網上披露了《寧夏天元錳業違規新上水泥項目,中國水泥協會上書工業和信息化部》一文,成為寧夏天元錳業起訴中國水泥協會的導火線。之后,天元錳業曾派律師來協會,要求協會撤掉這篇文章。據協會負責人稱,由于來人并非企業代表,開始就由律師介入,自然遭到了協會的拒絕,隨后天元錳業以名譽權侵害理由起訴中國水泥協會。
此案件一公布,立即引發了業界的廣泛熱議,支持與反對意見此起彼伏。這個案件牽扯到產能過剩、環保治理、簡政放權等三大社會熱點問題,也是目前水泥行業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在行業產能過剩環境下,在事中事后監管手段和方法有不到位時,在強化環保、能耗、技術等標準形勢下,容易滋生企業不正當競爭和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如對這些行為不能有效制止,市場的公平就會喪失。
整件案件始末還有可能涉及有關部委、地方工業主管部門、環保主管部門、地方水泥協會、周邊水泥企業等。案件到了法庭,進入司法程序,此案件的判決結果對水泥行業影響非凡。今后對行業協會在國家經濟宏觀管理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將去如何理解和執行?行業協會維護協會會員的利益以及協調行業內與行業外企業之間的利益,也都將是新的課題。
[Page]
中國建材成為混合所有制試點 成國企改革典型樣本
6月30日從接近國資委的消息人士處獲悉,備受矚目的國資改革方案已經出爐并在各部委交換意見,國資委也已草擬設立國有投資公司、發展混合所有制、選聘董事會高管等工作的試點方案,并按照這幾個方案圈定第一批試點的5家央企。
2014年7月15日,國務院國資委宣布在所監管的央企中開展“四項改革”試點,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節能環保公司6家央企納入首批試點,央企“四項改革”找到了最先落地的受體。根據國務院國資委的規劃,試點企業改革將以不等不停、先行先試、一企一策的方式梯次展開。
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已成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當前,各地國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如火如荼,但處在改革攻堅期,許多深層次問題亟待破題,而中國建材作為國資委啟動的發展混合所制經濟和董事會落實三項職權雙試點企業,在此分享混合所有制經濟經驗,為發展混合所制經濟、促進國企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鑒。
2002年,中國建材集團的前身中國新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只有20億元的收入,到2013年,其全年完成營業收入2570億元、利潤總額123億元,它是如何做到的?
在宋志平看來,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央企市營”,早在六七年前,混合所有制尚未被提出,宋志平就提出了“央企市營”的概念。而在2010年前后,他又比較早地提出“國民共進”的觀點,他認為,我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簡單概括就是國民共進。他是個大型央企負責人,但主張和民企合作。他認為在中國特色的巿場經濟環境中,不應搞企業所有制歧視,不能人為的撕裂國企和民企,不能宣染成國企民企兩大陣營,國企民企同屬于一個大家庭,是攣生兄弟,是哥倆好。前幾年當社會上大談“國進民退”時,個別學都把國企和民企對立起來,認為沒有國企,民企會發展的更好,對此,宋志平說“合作起來不更好嗎?”
在《國民共進》一書中,宋志平介紹,所謂的“央企市營”即在堅持央企國有企業屬性的同時,建立適應市場化經濟要求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后來逐步總結為五大核心內容:股權多元化、規范的公司制和法人治理結構、職業經理人制度、公司內部機制市場化、按照市場規則開展企業運營。
“當時的想法是,把重組中一些成功的市場化做法概括一下,尤其是在如何發揮國企民企優勢、促進融合方面,歸納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既是對自身經驗的提煉總結,也希望促進整個社會關注和支持央企改革。”
最初,宋志平理解的企業內部市場化,還僅僅局限于產品定價市場化、經理人薪酬市場化、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等方面,沒有過多涉及產權改革等核心問題。
后來,隨著聯合重組和混合所有制實踐的一步步深入,他對于“央企市營”的思考也不斷完善升華,逐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現在看來,其實‘央企市營’一個很重要的內涵就是混合所有制,中國建材集團之所以能夠成為混合所有制的先行者,追根溯源,是因為在市場化改革中踐行了‘央企市營’模式。”
經過“央企市營”的不斷探路,中國建材集團在混合所有制的道路上已經領先了一步,成為深入推進國企改革的實踐者和發展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典型樣本。
2014年上半年中國水泥企業發生了許多大事,整個行業也面臨著諸多變化,并且還出現了探索新模式的發展,那就是水泥的期貨和現貨。鄭州商品交易所推出了水泥期貨交易,中國水泥網也準備推出現貨交易。水泥期貨和現貨,是水泥行業參與金融衍生品市場的一個機會,而通過將期貨與現貨經營匹配操作,也將開辟水泥企業生產的新藍海,實現企業“兩條腿走路”,促進行業穩步發展。期貨市場為水泥行業發展提供新的拓展空間,可以說是一種全新的理念和嘗試,期貨交易和水泥現貨電子商務作為水泥行業發展的兩種新模式,對于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編輯:武文博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