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水泥逆市擴張的底氣何來?
通常,一個行業遇見危機時,行業內大小企業都會抱團取暖、協同作戰,控制產能,守住底價。然而,有時也會有“例外”發生。海螺水泥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2012年下半年起,隨著水泥價格的下跌,水泥企業利潤急劇下滑,行業開始實行區域協同、限產保價。然而海螺水泥憑借較低的成本優勢,反其道而行之,在資本市場購進同行業上市公司股票,戰略布局收購兼并同行業公司,投資擴大產能。當年不論是產量還是銷量,都是不減反增、逆市而上。
逆勢擴張
2012年的行業困境,為海螺水泥提供了以較低成本進行擴張的機會。
首先是在資本市場購進同行業上市公司股票。海螺水泥認購上市公司青松建化定向增發比例達20.08%的股份,在公開市場斥資買進福建水泥、同力水泥的股票,持有巢東股份、冀東水泥各超過15%的股權。
其次是戰略布局收購同行業公司。海螺水泥先后收購了四川南威公司、新疆哈密建材、廣西凌云水等6家水泥企業。
另外就是新增或擴大自己的產能。海螺水泥新建了宿州海螺、遵義海螺、全椒海螺等9條熟料生產線及其配套的余熱發電機組,開工建設了揚州海螺水泥、江華海螺水泥、龍陵海螺水泥等19臺水泥磨。
這些行動的結果是,整個2012年,海螺水泥不論是產量還是銷量,都是不減反增、逆市而上。據統計,2012年全年,海螺水泥共生產熟料1.54億噸,同比增長13.81%;生產水泥1.49億噸,同比增長17.17%。同時市場份額也在不斷提升,東部區域銷量同比增長17.82%,中部區域銷量同比增長6.68%,南部區域銷量同比增長9.56%,西部區域銷量同比增長57.19%。在國際市場方面,東南亞和非洲等新興市場出口銷量同比增長43.87%。
不僅如此,海螺水泥在2013年工作計劃中還提出:“2013年,水泥行業產能過剩、結構調整的大局不會改變,隨著環保要求日趨嚴格,經濟結構調整的持續和深入,缺乏競爭力的小水泥企業將面臨較大壓力,有利于大企業實施并購重組,加快行業整合,提高行業集中度。本集團將抓住水泥行業結構調整的有利時機,加快新建及續建項目建設,同時加大中西部地區的項目并購力度。繼續積極穩妥實施國際化戰略,推進印尼南加水泥項目的建設,并尋求其他合適的海外項目載體。此外,本集團將探討和實施上下游產業鏈的延伸,擴大骨料項目投資,適時進入商品混凝土市場。2013年,本集團資本性支出計劃約82億元(不含并購項目支出)。”
事實也確實如此。2013年,海螺水泥實現了利潤93.8億元,同比增長48.72%。并且實現了進一步擴張,不僅在國內新建收購眾多項目,而且在印尼完成南加水泥項目的開工建設,并對越南、緬甸等項目進行調研。產銷量繼續大幅增長,在全國范圍內的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升,成為行業當之無愧的龍頭。
底氣何來
什么原因讓海螺水泥如此豪氣十足,在行業整體低迷時能夠逆風而行?仔細閱讀其2012年財務報表,可以看出答案。其水泥產銷量約1.5億噸,水泥主營業務成本262億元,由此計算其單位成本約為每噸175元。而在滬深兩市23家上市水泥企業中,成本控制較好的天山股份單位成本為每噸225元,塔牌集團為每噸221.7元。成本控制稍差的福建水泥單位成本為每噸240元,四川雙馬為每噸232元。海螺水泥每噸水泥的成本比行業平均水平低50元以上。
也就是說,當行業向好時,海螺水泥每噸水泥可以比同行多賺50元。在同行盈虧平衡時,海螺水泥每噸水泥還有50元的利潤。而當海螺水泥盈虧平衡時,同行每生產一噸水泥將虧損50元以上。
海螺水泥的生產成本能如此之低,得益于其極強的成本意識和有效的成本控制。
據海螺水泥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其成本控制的方法主要有三個方面。最重要的一項是其“T”型擴張戰略。所謂“T”,橫代表沿海,“豎”代表長江。T形戰略就是指在長江沿岸石灰石資源豐富的地區興建、擴建熟料生產基地,在沿海無資源但水泥市場發達的地區低成本收購小水泥廠,并改造成水泥粉磨站就地生產水泥最終產品。
水泥是短腿產業,銷售范圍不超過直徑50公里。而海螺水泥這一做法不僅占據了黃金水道,形成物流的低成本優勢,而且在石灰石資源豐富的長江沿岸興建海螺水泥熟料廠,節省了原料運輸至生產地的費用。據統計,這一方式比直接輸出水泥產品可節約10%~50%的運輸費。
另外就是降低能源消耗。煤和電力等能源消耗是水泥企業的主要成本。在煤炭采購方面,大型水泥企業的煤炭采購基本上以現貨市場為主,主要在水泥廠的周邊地區采購。而海螺水泥的煤炭由集團采取統一采購,通過與國家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關系,確保在能源供給緊張時保證對其公司的煤炭供應。同時,在遭遇煤炭市場供大于求的情況下,海螺水泥也能爭取到行業內最大的優惠空間。
在節電方面,海螺水泥大力推行余熱發電技術,就是利用熟料生產過程中的低廢氣產生低品位蒸汽,以此來推動汽輪機組做功發電。比如,其投資的新項目將全部配套建設余熱發電項目,這一做法既環保又實現了能源循環利用,同時也降低了成本。
再有就是通過優化工程設計來有效控制成本。海螺水泥對工程設計極為重視,其總結出的“科技創新、設計優化、國產設備、業主負責”的水泥工程建設管理方法,已經成為行業內學習的典范。利用這些經驗,海螺水泥近年來的工程投資成本不斷下降,投資效率大幅提高,從源頭上控制住了生產成本。
比如海螺水泥荻港一期工程,兩條每天2500噸的熟料生產線,包括礦山、碼頭等輔助設施,總投資不到4億元,噸投資不到250元,遠低于行業內所認為的每噸400元熟料的先進水平,創下了新型干法最低噸投資記錄。投資效率的提高使得海螺水泥新增產能所需的邊際投資減少,從而使其固定資產原值與年產量的比率逐步下降。
海螺水泥控制成本的措施還有很多,而概括為一點,就是其將成本控制深化到產業規劃、生產布局、工程設計、節能降耗、費用控制等各個環節,這才使其擁有行業中最低的費用和最高的盈利能力。這一點,值得多數工業企業借鑒和學習。
編輯:仲夢麗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