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龍德:集行業之力遏制新增產能 加快提升水泥行業經濟效益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會長、中國水泥協會會長喬龍德
——記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會長、中國水泥協會會長喬龍德在“東北地區水泥企業化解過剩提高效益論壇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
中國建材聯合會與中國水泥協會在西南和東北接連召開了兩個會議,一個在云南昆明,一個在遼寧沈陽,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要進一步統一全行業的認識,把貫徹國務院【2013】41號文件和【2014】23號文件,堅決遏制水泥新增產能和努力化解產能過剩,促進提高水泥行業經濟效益,推進節能減排,低碳發展作為現階段全國水泥行業的共同目標、共同任務、共同責任與共同的行動。
今天的標題應該確定為:集行業之力遏制新增產能,加快提升水泥行業經濟效益。這次會議在東北地區召開,得到了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的重視與支持,得到了東北三省的工業主管部門的支持與參與,得到了東北三省建材協會、水泥協會和東北地區各大水泥企業的踴躍參加,得到了吉林亞泰集團的支持與承辦,會議開得很成功。政府、協會、企業三合一,三家一臺戲,這種會議形式也是不多的。因為遏制產能也好,提高效益也好,并不是單方面、單個環節的問題,與各方面的工作都密切相關,只有當各方面的力量結合到一起形成正能量的時候,才能產生效果。大家不是不想提高經濟效益,哪一個企業不想提高效益呢?哪一個人不想努力得到呢?問題在于我們的一些努力有沒有形成一個結合點!有人在努力形成正能量,有人在搞負能量,有人在中間鉆空子,在這樣的情況下遏制新增產能就會無力,提高經濟效益就會乏力。現在的問題是大家的認識并不完全一致,沒有形成合力,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這種會議形式是很好的,讓政府了解企業現狀、了解協會的目的,讓協會和企業也了解政府主管部門的想法,大家共同把遏制新增產能、提高經濟效益的工作做好。這么多人在這里開會,關鍵是要解決問題。召集那么多人,不是熱鬧一下就完了,什么問題都沒解決,那這個會就白開了。通過剛才東北三省政府主管部門和協會對本省水泥行業與問題情況的分析,說明對建材行業和水泥行業情況是比較了解的,通過這次會議更容易統一大家的認識。
(一)為什么要開這樣的會?為什么要放到東北來開?為什么要放到遼寧來開?
應該說中國建材聯合會和中國水泥協會在貫徹國務院【2013】41號文件,遏制新增產能、化解產能過剩的整個工作中,把遏制新增產能、提高經濟效益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從三月開始,我們集中了相應的力量,由陳國慶副會長組織有關力量制定了貫徹國務院【2013】41號文件的政策建議,提出在遏制新增產能、化解產能過剩方面要從制度創新、政策調整、機制完備等方面達到能夠治本的目的。但我們不僅要研究治本的問題,也要有力地治標,治標要和治本雙軌齊下。中國建材聯合會專門向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匯報了我們提出的7項政策建議,并向工信部主管政策的蘇波副部長做了專門匯報。工信部產業政策司馮飛司長一行來聯合會與我們交換意見。我們還向國家發改委打了專題報告,并有了一定的反饋。我們認為,核準權、審批權如果簡單地下放,搞不好未來會帶來新的新增產能的混亂,這是我們始終擔心的。沒有放下去都沒有審批好,沒有一個好的機制放下去能審批好嗎?所以我們一直強調,這種審批權下放是基于面對原來審批制度弊端的一種改革,是靠改革形成有效的機制,而不是簡單的放權。因此在政策制度層面上相信可能會有質的轉變。同時,化解產能過剩也要有出路,在政府部門提出“四個一批”的基礎上,我們提出“六個一批”。增加了“遏制一批”和“提升一批”。“遏制一批”就是要解決遏制新增產能,嚴禁現有技術裝備水平的重復建設和違規新建。“提升一批”就是要加快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術裝備的研發創新。使其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提升一批也是“治本”。與此同時要堅持“轉移一批”,將產能向國外轉移。我們現在有的企業已經到國外興辦實體,但是沒有形成一個氛圍。中國這么大的水泥產量、產能,這么雄厚的技術裝備水平,這么多的技術人員,卻只是產量占優勢,僅僅在國內市場上中國企業與中國企業進行競爭博弈,這是缺乏出路的結果。所以必須走出去,要搞一個走出去的辦法,這是我們正在醞釀的。化解產能不是一個渠道就能解決問題,要多個渠道、多軌齊下,所以我說貫徹國務院【2013】41號文件,包括調整結構、轉型升級要有若干個支撐點形成工作連環系統。光喊口號沒有用,喊一輩子都解決不了問題。一個是要有支撐點,一個是要有人干,一環扣一環。解決當前現實的矛盾最重要的是遏制新增產能,這是治本的必然,也是治標的必須。這個問題解決不好,水泥企業的經濟效益從根本上無法提高。因此,遏制新增產能也好,提高經濟效益也好,都要既立足現在,也著眼未來。為什么在這一招上最近花了很大力氣呢?同志們要知道,如果水泥行業多數企業當前都站不穩,當前企業的經濟效益都嚴重下滑,怎么搞技術創新提升?怎么搞節能減排?怎么提高員工工資、穩定職工隊伍呢?未來的問題是要用心思考的,但是當前的現實問題都不解決,你今天都站不住,還要說以后如何,誰會相信呢?所以,當前的水泥行業如果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候走到了彎路或者邪路上去,產能一再過剩,效益一再下滑,誰有再大的能力都扭轉不了這種被動局面。所以我認為立足于當前比長遠更為重要。聯合會提出了要在2030年超越引領世界水泥工業發展,如果當前都垮下去了還怎么說引領,誰會相信?所以首先要抓好現實,治本和治標兩手必須都要抓。這里我要解釋的是,大家不要誤認為我們只重視遏制新增產能和重復建設,其實我們是全方位的系統治理,正在全面全力地治理這個行業的問題。我們面對的問題和矛盾很多,即使這樣系統地來做,我也沒有把握一定能做好,還是要靠大家。所以要把一些基本的想法告訴大家。
本次會議為什么在東北召開?為什么要在遼寧召開?這其中總有一定的道理。第一、剛才各位也分析了,前幾年東北地區的水泥產量增長比較平穩,效益比較領先,在水泥行業發展中起了很好作用。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到今年的狀況,東北就掉下來了。東北的水泥狀況和全國形成反差,今年全國水泥行業1至4月份產量增加4%到5%,實現利潤從去年同期的82億增長到172億,增加一倍還多。全國范圍看,水泥行業的利潤同比是上升的。但東北的走勢是下降的,而且是環比、同比都下降,這就引起了我們的注意。第二、遼寧情況的好壞對東北三省至關重要,如果遼寧問題解決了,東北問題也就基本可以解決。遼寧問題的解決在客觀上是有難度的,并不是遼寧的同志不努力,遼寧水泥協會為此做了很多工作,但主觀上也存在不足。遼寧從客觀上受到外部的沖擊,華北等其他地方沖擊東北都是先沖到遼寧,因此,遼寧能不能站穩,能不能處理好,不僅對自身,還可以減少對吉林、黑龍江的壓力。這是遼寧省的第一個問題。第二個難度是產業集中度比另外兩省相對低一些,缺乏協調引導市場的主心骨,企業相互內斗。第三、遼寧在新增產能的遏制方面做得不如其他兩省,有的企業在沒有獲得批準的情況下違規新建項目。剛才黑龍江工信委和協會也講了,他們省內也存在個別沒有執照、違規生產的水泥企業。剛才幾個企業代表都用鞠躬的方式希望外省不要在輸入水泥沖擊自己的市場,鞠躬表示友好是可以的,但關鍵問題的矛盾必須揭露出來。如果遏制新增的問題不解決,其他的工作即使做了也無法達到應有的效果。遼寧省的水泥今年產量還是增加的,增加了14.8%,但水泥的價格比去年降低了40到50元。多數企業上半年虧損,這是什么問題呢?一方面客觀上有外部產能輸入的沖擊,但遼寧省內部市場有沒有自律協調治理好?所以東北地區,一至四月底,加在一起,三個省才掙了2.3億利潤,而全國是掙了172億利潤。所以為了遏制東北地區新增產能,提高經濟效益,這個會必須在東北召開。本次會議得到了遼寧省政府的支持,主管工業的譚作鈞副省長與我們一并商討了遏制新增產能的有關問題。
(二)把貫徹執行國務院【2013】41號文件作為化解產能過剩,治理水泥行業,促進轉型升級的行動指南。
國務院【2013】41號文件是國務院和國家工業主管部門在聽取包括中國建材聯合會和中國水泥協會的政策建議之后形成的化解水泥行業產能過剩的重要文件。我們不能只把文件念一念就了事,關鍵還是要認真落實。為我們行業的事情,黨中央國務院出臺政策,我們如果不落實,誰落實?我們要提高認識,把這個文件當作治理這個行業、發展這個行業、提升這個行業和調整結構的有力武器和行動指南。現在大家都在講調整結構,轉型升級,但不做實事,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支撐點在哪里?如果繼續搞雷同技術的重復建設,搞來搞去還在原來水平上,這樣產業怎么升級?都在說要節能減排,盡社會責任,大家把目標還放在新增產能上,把未來的發展領域給占有了,今后節能減排和新技術就沒有空間了。如果繼續新增產能,現在的產能都嚴重過剩,哪有這個必要?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統一到國務院的文件上,這是第一位的。要真正治理這個行業和解決當前問題,把行業思想統一起來,把企業的認識統一到這個問題上來。統一到總體的、共性的、整體的利益上,那么肯定也要犧牲一些局部利益。如果大家只固守自己的利益,那就不可能統一到中央的方針上,就會各行其是,散沙一盤,最后在共同利益受損失中人人都不能幸免。
[Page]
(三)只有遏制新增產能才能遏制經濟效益下滑,兩者之間有著必然聯系。
在水泥行業發展的問題上有技術創新與提升,節能減排、兼并重組、優化存量等一大堆工作,但當前的主要矛盾首先是遏制新增產能。因為前門關不住,越化解產能,總量只會越來越多,有什么用?去年全國水泥產量達到24億噸,增加了9.7%,增長的絕對量達到2億多噸!但是我們停窯限產的企業越來越多,什么原因?被新增產能吃掉了。新增產能吃完市場拉動的新增需求還不夠,還要吃存量企業的現有市場,所以造成很多水泥企業停產的時間越來越長,產能利用率越來越低。一些同志在埋怨說經濟外部拉動不夠,項目不夠,房地產下滑,但絕對量是增加的,你還埋怨什么?一季度還有7%-8%的增長,現在到了4、5月增長降到4%,但這4個百分點,乘以半年12億噸的產量,也有5000萬噸增量。所以不要去埋怨市場,要先反思自己,反思我們自己的行業自律做得是否到位?所以這道門如果不堵,其他的措施無濟于事,產能新增是根源。產能過剩帶來的問題是一系列的,給水泥行業帶來的災難是嚴重的。所以我認為提高經濟效益首先要遏制新增產能!作為企業最關心的應該是你職工隊伍的穩定和經濟效益的提高,你技術水平要上去,節能減排要投入,稅收要保證,職工生活水平要提高,完成這些事是要有效益保證的。所以企業的落腳點一定要找準定位,共同把新增產能遏制住了,優化存量才有指望。
(四)不等揚鞭自奮蹄,做到“三個不能等待”:
第一個不能等待是我們不能等新的審批機制和審批辦法下來之后再去遏制新增產能,全行業一定要緊張行動起來。現在正在制定新的審批政策和準入機制,我們不能麻痹大意,不能等新審批機制出來之后再行動。如果現在不行動,新的機制出來之前可能又會冒出一批新增產能。特別要關注現在這個青黃不接的時候,老的辦法下放了新的辦法還沒有制定出臺之前,政策缺位中間殺出一批新增產能,這是最可怕的。所以我們不能坐等政府下文,而要積極推動政府方面出臺新的政策機制,積極向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提出政策建議的同時,以行業的力量共同遏制新增產能。否則新的機制還沒有形成,帶來新的混亂。同時應該相信根據國務院【2013】41號文件要求,新的審批機制肯定要符合文件精神。東北地區的違規生產線也需要清理,首先要把底子搞清楚。東北三省中吉林搞得好一些,它集中度也相對高一些,政府在審批上搞得也好一點。黑龍江省內新建生產線的問題現在需要注意,中國建材聯合會已經向黑龍江省政府工業主管部門發函,希望引起當地政府和有關企業的重視。在不可回避的問題面前,我們要有勇氣,要有原則。有些地方長官新官上任三把火,沒有項目也要硬弄兩個,有些問題是審批部門的問題。貫徹國務院化解產能也是保護行業自己的利益,我們自己不干誰干,我們自己都不保護,那誰來保護?因此在遏制新增產能、提高效益的問題上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并積極主動開展工作。
第二個是節能減排達標不能等待。現在國家發改委已經出臺能耗限額規定和大氣污染排放的達標標準,而且從2014年全部鋪開。然而現實是我們很多的企業都沒有達標。下一步在節能減排的方面,可能用差別電價和碳排放量限額來控制。對能耗和排放不達標者將從經濟上重罰,直至不許生產,這些措施都會到來。因為節能減排比任何一件事都重要,這是全社會的共同關注。所以企業節能減排達標不能等待,不能坐等更加嚴厲的約束政策措施都出來了再說,那樣就被動了,就要按照達標的要求提前謀劃,積極推進。
第三、不能等待市場經濟機制成熟以后再去搞行業自律,再去進行市場協調。在市場經濟形成的初期,必然會出現不完全成熟的市場狀態,此時行業的自律和協調尤其重要。在這個問題上,各方的認識差異也比較大。市場經濟的三大原理即供需規律、競爭規律和價格規律都要全面統一掌握。現在有些企業只考慮了“競爭”兩個字,其實市場應該首先解決供需問題,如果供需無規律,競爭肯定不規則。所以在市場供需規則沒有完全形成之前,包括市場上缺乏中介機構和價格裁定機構,缺乏資源配置引導機構,缺乏市場監督機制,法律制度又不健全且執法不嚴的情況下,行業自律尤其重要。市場對配置資源起決定作用,理論和方向都是對的,但需要一個形成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現在的市場還不完善,很多情況下還需要政府對經濟的調控。所以簡單地用價格競爭來解讀市場經濟是不完整的。我們不能說因為市場不完善,我們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我們也不是主張水泥企業利潤越多越好,但更不能沒有利潤也不要自律。所以我們不能等待市場經濟機制完善之后再自律,要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不斷完善機制,機制是在實踐中由人民群眾創造的,我們也有責任去創造和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機制。我們在行業自律上不能等待!
(五)中國水泥工業在經歷艱難的轉型升級之后將出現并進入嶄新的發展階段。
現在很多人對水泥行業有誤解,我在這里要通過媒體告訴社會各界和全國的水泥企業:我們水泥行業的貢獻是很大的!水泥行業由于全行業的努力,已經從總體上達到了世界先進和領先水平,為此我們已經提出了創新提升、超越引領世界水泥工業的戰略目標。現在因為全社會把節能減排,包括消除霧霾污染,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上來。這容易造成社會對水泥行業的誤解。其實這種認識是片面的。我的觀點是中國水泥的發展和進步在世界上都是有貢獻和影響力的。正因為前些年我們發展提升了,所以我們敢于提出要超越引領。以前是“跟隨”階段和“追趕”階段,現在我們要“超越和引領”。我們能進入第三個階段是水泥行業的進步。中國經濟發展的結構特征是以基本需求為特征的,剛性需求為主,以投資拉動為支撐,基礎設施、城市建設、房地產建設、城市化建設、水利建設、新農村建設、公路交通哪里沒有水泥?所以水泥行業貢獻極大。因為水泥的用量、范圍、領域是由經濟發展結構所決定的,包括今年市場雖然啟動慢,但要保持7.5%的增長,一定的投資拉動也是必須的。要保7.5%的增長就會帶動水泥市場需求會有一定量的增長,只要不新增產能,我們的存量優化作用會發揮得更好,對此我們應該充滿信心。
由此出發,我們當前在水泥行業要抓好四件事:一是遏制新增產能,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二是創新技術,研發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術裝備;三是推進節能減排,實現清潔生產和低碳運行;四是推進兼并重組,進行產業組織結構的調整,目的是實現轉型升級,向新一輪更高水平發展。水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不能再發展雷同技術,但并不是說水泥工業不再發展,而是一種更高水平、更高技術、更高節能減排、更加資源能源效能和增加附加值的發展。這是發展方式的轉變,更新更高水平的發展還在后頭,我們的目標是“兩翼起飛”,是指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兩翼起飛,這是發展方式的轉變。水泥是耗能和排放量大的產業,但是我們的能耗降低速度和排放降低水平是五年一個大臺階,一年一個小臺階。我們不僅自身降低能耗和排放,還具有利廢替代燃料的功能、協同處置垃圾的功能。我們的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術裝備研發創新之后,其中氮氧化物排放標準達到歐洲先進水平,將成為生產原材料和處置城市垃圾、凈化環境的產業。現在所處的階段是轉型升級的階段,只要我們按照既定的目標共同努力,一定會迎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不僅敢于跟世界領先比肩,而且還要引領它,中國水泥行業應該有這樣的勇氣和自信。水泥行業發展還大有可為,責任重大,任務光榮。
(六)多軌齊下,創新機制,遏制新增產能,提高經濟效益,努力營造水泥行業發展的新局面。
我們不能為開會而開會,中國建材聯合會、中國水泥協會、東北三省的水泥企業、東北三省建材協會和水泥協會的同志們通過這次會議,要進一步統一思想,積極行動。
第一、要加大“兩個遏制”的工作力度,企業要顧全大局,推進行業自律,企業要在自覺自愿的基礎上組織并形成遏制新增產能聯盟的群眾組織,依靠群眾的力量治理違規項目建設。同時水泥協會要有引導性地與省市協會協商,建立各地區遏制新增產能的聯盟,發揮各方積極性,在優化存量、節能減排、提高效益上有新的舉措,改變被動的現狀。各地方協會可以組織大企業通過股份制互相交叉參股,運用經濟紐帶形成遏制新增產能和提高經濟效益的合力,減少無序競爭。第二、中國建材聯合會要加大政策研究的工作力度,在確定新的審批準入機制、等量或減量置換產能,爭取節能減排政策等方面積極向政府部門提出政策建議,推進政策創新和機制完善。第三、盡快著手界定與制定淘汰落后產能的新標準,推動政府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第四、加快兼并重組的步伐,推動產業組織結構的調整;第五、組織企業走出去,向國外轉移產能。最后要創新機制發揮地方協會協調、服務的功能和作用,機制是在實踐中形成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希望各省、市建材協會、水泥協會切實地履行協會的職能,為行業發展,為大家共同利益,共同在遏制新增產能,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中發揮作用。
編輯:王欣欣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