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馮晨暉:干混砂漿不能走水泥和混凝土發展的老路
“十八大以后,國內更為強調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很多省市出臺了相關政策,禁止砂漿的現場攪拌,在此背景下干混砂漿整體正面臨一個非常好的發展環境。”北京成達睿信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馮晨暉表示。
從目前行業趨勢來看,在可以預期的未來,干混砂漿市場需求擴大是必然的結果,而即便如此,未雨綢繆對于當前干混砂漿發展而言依舊非常重要。
事實上,作為一種新型建材產品,干混砂漿發展起步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但是一直發展較為緩慢,直至近年來,政府環境保護力度加大,尤其是在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隨著市場的擴大,干混砂漿行業開始步入高速發展期,而隨之一些需要行業注意的問題也來勢凸顯。
認清市場,避免產能過剩陷阱首當其沖
對于當前的干混砂漿行而言,一方面,干混砂漿與濕拌砂漿之爭尚未定論,二者市場將達到怎樣的平衡仍需時間驗證;另一方面,尤為重要的是,面對當前的發展機遇,干混砂漿必須擺脫水泥與混凝土行業先粗放后精細的發展道路,從一開始就針對后期發展可能遇到的行業問題,做出積極的防范和應對。
馮晨暉直言,“相比于混凝土或砂石骨料等行業,干混砂漿市場容量較小,其實更容易由于迅速的投資過熱造成產能嚴重過剩。”
有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預拌砂漿生產企業平均產能發揮率僅為22.8%,考慮到每年全國房建類砂漿總用量約在3.5億噸,砂漿預拌率僅為17%,還有約2.9億噸仍然是現場水泥、砂子配置的傳統現拌砂漿。隨著預拌砂漿的推廣力度加大,產能發揮率有望得到提高,但類似混凝土行業發展前期的大規模低端投資情況需要引起業內重視。
“當年部分工程機械企業利用金融政策,推出零首付等銷售策略,導致混凝土行業產能迅速過剩,有了前車之鑒,我們有必要擔心干混砂漿裝備企業為了銷售自己的裝備,過度向市場推銷自己的產品,造成砂漿行業的過分競爭,造成砂漿企業產能的快速增長。”馮晨暉同時指出,面對行業發展機遇,設備企業不愿錯失機會,生產企業也極力擴張產能以達到提升市場占有率的目的,但是往往正是這種盲目的投資建設,導致了行業產能過剩。
因此,馮晨暉認為,“干混砂漿企業在建立之初,充分估算覆蓋半徑內的市場容量以及后期當地市場投資熱度非常重要,單憑對市場發展前景的樂觀估計往往不足以幫助企業充分認識未來市場競爭環境。”
同樣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干混砂漿行業企業盈利情況并不樂觀。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不同地區政府禁現推動力度不夠,造成市場需求有限;另一方面,干混砂漿商業性依然不夠,干混砂漿對現場攪拌砂漿的替代作用并不明顯,導致普通砂漿價格定位難以得到有效支撐,雖然特種砂漿具有較高的利潤空間,但是在實際使用中用量有限,這也是導致當前砂漿企業利潤單薄的主要原因。
任何一個市場化行業,在步入高速發展期后,吸引社會資本進入都難以避免。以水泥脫硝為例,近兩三年的投資熱直接引發行業惡性競爭,工程質量得不到有效保障的同時,更危害行業健康發展。因此,在行業即將開啟快速發展期之前,必須充分認識到行業現狀,通過行業自律和充分是市場調研,杜絕產能盲目擴張。
精細化管理需要從企業發展之初做起
“干混砂漿企業需要做的事情,一方面要讓行業作為一種商業模式更為成熟;另一方面精細化的管理模式必須在企業建設初期引起足夠重視。”馮晨暉認為,砂漿不同于混凝土,對于砂漿企業來講,不止是工廠生產的問題,關鍵還有后續的施工服務,二者的結合是企業成敗的關鍵,而其中管理模式的提升尤為重要。
馮晨暉表示,企業在發展模式方面的選擇,對干混砂漿推廣效果和未來商業前景將產生直接的影響。干混砂漿企業有必要通過管理升級,實現從生產到施的有效銜接,如果能打通這個壁壘,形成有效的結合,做好終端控制,市場競爭力將大幅提升。
而在工廠管理中,砂漿在工廠生產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在混凝土行業,產品的差異性并不大,但管理水平的高低決定了企業生產經營效益的高低。砂漿企業也是一樣,產能利用效率和企業運營效率以及管理水平、人員成熟度這些要素能不能得到保證,也成為企業立足未來發展的重要關鍵之一。
“目前,干混砂漿行業還是處在快速增長的前期,從水泥和混凝土的發展規律來看,很多企業考慮更多的是產能而不是管理,但是如果一開始就重視管理,那么對企業效益的貢獻可能會更大,可以搶先一步樹立行業競爭優勢。”馮晨暉表示。
不容否認,在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推動下,在發展散裝水泥和建筑節能政策的促進下,干混砂漿將引來難得的發展機遇。有了水泥和混凝土行業的前車之鑒,干混砂漿沒有必要重復已經走過的“老路”。
編輯:曾家明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