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碳市場履約期結束 企業碳管意識需加強
在運行了7個月之后,北京碳市場于6月27日正式結束了履約期。
按照北京市發改委此前發布的《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北京試點的履約時間為6月15日之前。
此后,北京市發改委于6月18日發布《責令重點排放單位限期開展二氧化碳排放履約工作的通知》,并公布了一份包含257家單位的未按規定完成履約企業名單。對于一共納入約490家企業的北京試點來說,初期未履約的企業數量超過了一半。
在這份責令履約通知中,北京市發改委依據《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參照執行標準(試行)》,責令企業在限期10個工作日內完成履約,在此期間可免于處罰。而對于未在6月27日前完成履約的重點排放單位,發改委將按照市場均價的3至5倍予以處罰。
在履約壓力之下,企業購碳需求上升并在市場上得到明顯反應。責令改正期最后一周,北京市場線上總成交216,735噸,協議轉讓成交529,824噸,創下開市以來單周成交量記錄。同時價格方面也一路上漲,27日最終成交均價達66.48元,較前日上漲17%,周漲幅達24.49%。
在66.48元的歷史最高均價下,此前價格長期平穩的北京市場結束了2013年度的履約改正期,成為國內第一個收到履約答卷的試點。
未履約企業五花八門
在6月15日的履約日期之后,北京市發改委公布的未按照規定履約企業超過了半數。
與選擇公布已履約企業名單的上海、深圳不同,北京公布的是未履約企業名單,這份長達12頁的企業名單也反映了不同行業企業的碳管理表現。
由于北京試點未對強制納入企業的行業進行限制,因此納入企業的類型很廣,公示的未履約企業名單中,既有大型央企如中石化,也有諸如微軟、諾基亞的外企;既有聯想、國美、蘇寧等上市公司,也涵蓋了北大、清華等知名學府。此外,外交部、住建部、公安部等國家部委紛紛上榜,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媒體同樣在列。
從名單上看,未履約企業中,物業管理公司的數量最多,共有40家;高校和科研單位的數量排名第二,共有32家。麥當勞、統一飲品、三元食品、雪花啤酒等食品企業及香格里拉、長城飯店、麗都飯店等酒店業企業也有20余家。超市百貨類未履約企業同樣數量不少,包含燕莎友誼商城、王府井百貨集團等商場及沃爾瑪、家樂福、物美、京客隆等超市共20家。
協和醫院、安貞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等12家醫院也未能按規定履約,同時,名單中還有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等銀行及同仁堂、華潤等制藥企業。此外,北京動物園、北京市公安局、國家大劇院等各類單位也位列其中。
從這份名單來看,相比履約進展更為順利的上海、深圳,北京企業的履約表現不佳。除了政府部門或事業單位外,本應更重視企業低碳形象的央企、外企和各類上市公司均榜上有名,未能按規定履約。
企業碳管理意識需加強
不過,企業未履約并不一定代表著企業2013年度排放超標或沒有購買足夠配額,更多的原因還是企業碳資產管理能力較弱,并不了解履約的要求和操作辦法。
上述名單中的10家企業,其中8家未履約企業均為已擁有足量配額,認為配額足夠即為完成履約,最終未進行配額清繳步驟而被公示。
“我們實質上已經完成了碳配額清算,數量是夠的,只是由于在發改委公示之前,我們沒有在他指定的網站上開戶與注冊,被算作沒有履約。”一家供暖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同時,大多數企業對碳市場運行流程并不了解,多家企業表示,認為只要配合第三方核查機構完成核查,上交排放報告,未超額排放即為履約。[Page]
一家制藥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他所在的企業已經配合第三方機構完成了核查并上交報告,認為“實際上履約已完成”。但在18日名單公示之后,他們又收到北京市發改委相關通知郵件,“才發現原來還需要在系統中點擊確定上繳配額”。
另一家供暖公司也反映了類似情況,對未履約被公示感到有些委屈。“此前我們也參加了培訓,但并沒有詳細說明需要在網站上注冊完成履約。我們的配額夠了,就以為不需要其他手續。”
除了這類因為不了解程序而未完成履約的企業外,也有兩家企業的確是因為配額數量不足而無法完成履約。其中一家食品企業表示,此前因為交易所與銀行方開戶信息不匹配的問題一直無法完成開戶,因此直到最后才得以交易。而另一家超市類企業則表示此前無法完成履約的原因是配額缺口較大,一直未能購買足夠的配額履約。
在面對真金白銀的履約之后,逐漸重視起碳資產的企業也反映了對配額分配的意見。上述超市類企業表示,在配額分配中,北京對超市與商場采取同樣的分配方法,但由于商場能耗主要以照明、空調為主,而超市則額外需要大量冰箱等制冷設備,因此他們認為如此分配并不合理,導致超市配額缺口較大。
多家供暖企業表示,由于供暖行業總體面臨設備與供暖面積的增加,因此碳排放逐年增加,而發改委根據歷史法分配的配額無法適應這樣的趨勢,同時也導致了此前改進技術的先進企業反而獲得的配額更少。
而上述10家受訪未履約企業均表示,此前從未參加過市場交易,也并不關注,入市交易目前未在企業考慮之中。
[Page]履約終期價格飆升
履約需求帶來了市場交易的快速升溫。進入6月以來,北京市場成交量上漲迅速,線上交易共成交43.3萬噸,線下交易成交97.8萬噸,6月1日至27日總成交量達141.1萬噸,為5月份成交量5.4倍、四月份成交量19.1倍,占北京市場運行至今總成交量75.3%。
同時,在履約改正期最后一周,北京市場價格也接連上漲,其中線上交易最后三日成交均價分別為54.72元、56.87元及66.48元,反映出市場的旺盛需求。
不過,線下協議轉讓價格并不受此趨勢影響,根據北京環境交易所公布數據推算,6月25日及6月27日的線下交易成交均價分別為26.8元及20元。在《北京市碳排放配額場外交易實施細則(試行)》中,并沒有將協議轉讓價格與線上交易進行關聯,因此,協議轉讓也成為企業低成本履約的方式之一。一家受訪未履約企業表示,此前曾想通過線下交易的方式降低履約成本,但最終未能成功交易。上述規則要求,關聯交易及超過一萬噸的大宗交易必須采取場外交易的方式,低價轉讓很可能發生在關聯企業間。
按照北京市規定,對于履約期后10個工作日內仍未完成履約的企業,將對未履約排放量部分按照市場均價的3至5倍予以處罰。照此計算,最終未履約的企業將面臨163.68元至272.8元一噸的處罰。
相比其他試點,北京在保障履約方面措施主要以通知和節能監察為主。6月11日,北京市發改委發布《關于再次督促重點排放單位加快開展二氧化碳排放履約工作的通知》,敦促未開戶企業盡快開戶,并提醒納入企業按原定時間完成履約。而此前,天津、廣東試點已分別推遲了履約時間。
同時,發改委節能監察大隊也在持續對企業的監察。此前,北京市發改委公布將在2014年3月至7月開展碳排放報告、第三方核查報告報送及履約情況專項監察,將按照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關于北京市在嚴格控制碳排放總量前提下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決定》等相關規定對有違法行為的排放單位實施處罰。
不過,雖然北京市發改委及金融工作局于6月10日發布了包含拍賣方式的《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公開市場操作管理辦法(試行)》,但北京并沒有在本次履約中采用拍賣的方式。而于6月30日結束履約的上海、深圳兩個試點均采用了拍賣的方式來保障企業履約。今日,上海已宣布以100%的履約率完成2013年履約工作;截至30日中午11時,深圳市場履約率也已達到96.5%。
目前,北京市發改委尚未公布北京履約最終結果。上述10家受訪企業均表示,在了解相關要求后已在27日前完成了履約。
6月30日,在履約改正期過去之后,北京市場成交5021噸,成交均價62.45元。
編輯:何姝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