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为什么叫中东,扒开腿挺进嫩苞处破苞疼,十九岁国语版免费观看完整高清,最好看的2018免费观看在线

云南:水泥產業2013-2017年結構調整方案

云南工信委 · 2014-06-24 15:57 留言

各州市人民政府,滇中產業新區管委會,省直有關部門,各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

  《云南省水泥產業2013-2017年結構調整方案》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和國家有關部門備案,現印發你們,請嚴格按照該方案提出的總體思路、基本原則、調整目標、工作重點、問題處理、保障措施等相關要求認真貫徹落實,推動全省水泥產業結構科學、有序、健康調整。

  云南省水泥產業2013-2017年結構調整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深入推進全省水泥產業結構調整,依據省人民政府《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實施方案》(云政發〔2014〕23號)和工信部要求(產業〔2013〕473號),特制定本方案。

 一、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

  2000年以來,全省水泥產業以“淘汰落后、優化布局、促進升級、保障需求”為主要內容的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

  (一)淘汰落后產能,裝備水平得到改善,產品質量有效提升。2000年以來,全行業已淘汰3833萬噸落后水泥裝備產能。其中,“十五”期間淘汰973萬噸,“十一五”期間淘汰2589萬噸,2011-2012年淘汰271萬噸。通過淘汰落后裝備產能,水泥行業裝備水平得到改善,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大幅提高,產品質量有效提升。2012年底,全省共有水泥熟料生產線198條,水泥熟料產能由2000年的1200萬噸調整發展到7955萬噸。其中,新型干法旋窯生產線130條,水泥熟料產能7053萬噸,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能比重由2000年的8%提高到88.7%。日產2000噸及以上生產線77條,水泥熟料產能達到5434萬噸,占全省水泥熟料產能68.3%,占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能77%。

  (二)實施兼并重組,組織體制結構明顯改善,產業集中度顯著提高。“十二五”以來,通過采取支持省內現有水泥熟料年產能200萬噸以上、國內前十位或以水泥資產為主上市的水泥企業參與全省水泥行業兼并重組和支持各州市水泥企業聯合重組建設區域性水泥集團等措施,水泥行業兼并重組工作加速推進。到2012年底,中建材、昆鋼建材、紅獅、海螺、華新、華潤、拉法基瑞安7戶國內外知名水泥企業已成為云南水泥行業兼并重組的主體。7戶企業已整合全省建成運行水泥生產線62條,水泥熟料產能4014萬噸,涉及44戶水泥企業。整合產能已占全省水泥熟料建成運行產能50.5%,占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能56.4%。其中,日產2000噸及以上熟料生產線48條,占全省日產2000噸及以上熟料生產線62.3%;產能3514萬噸,占全省日產2000噸及以上熟料生產線產能64.7%。通過推進兼并聯合重組,不僅改善了水泥企業生產經營組織體制機制結構,而且使全省水泥熟料生產企業由2005年237戶減少到115戶,減少51.5%,產業集中度顯著提高(2012年底建成運行裝置兼并重組情況見附表1)。

  (三)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產業布局不斷優化。2012年底,除楚雄、怒江州外,14個州市已建成投產日產2000噸及以上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有8個州市人均占有水泥熟料量超過900千克以上。基本改變了2010年底前全省有7個州市發展不足、5個州市尚無日產2000噸及以上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的狀況,產業布局不斷優化(2012年底水泥熟料產能分布情況見附表2)。

  (四)推進技術進步,節能減排和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不斷提高。全省日產2000噸及以上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已全部采用低溫余熱發電利用技術實施改造,已建日產4000噸及以上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已全面啟動煙氣脫硝技術改造,并把綠色礦山建設、低溫余熱發電利用技術和煙氣脫硝技術應用作為新建水泥項目必備的前提條件。同時,立足水泥行業發展和區域市場需求的實際,“有條件”保留部分機立窯,實施以品種質量、節能降耗、環境保護、改善裝備、安全生產等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改造,全省已有13條機立窯升級改造為建通窯。2012年,全省單位水泥熟料平均綜合能耗123千克標煤/噸,單位水泥平均綜合能耗95千克標煤/噸,單位工業增加值耗能同2005年相比下降32%。消納黃磷渣、粉煤灰、鋼渣、有色金屬冶煉渣、磷(硫)石膏及建筑(生活)垃圾等各類廢棄物3100萬噸,占年度各類固體廢棄物排放量的48%,同2005年相比提高近18個百分點。

  (五)保持產量快速增長,保障區域經濟發展需求有力,行業具有較好收益。2001-2012年,全省水泥產量年均增長14.2%。其中,“十五”期間,水泥產量由2000年1643萬噸增長到2005年2833萬噸,年均增長14.6%?!笆晃濉逼陂g,水泥產量增長到2010年5786萬噸,年均增長15.4%。2012年,全省水泥產量達到8014萬噸,占全國3.6%,增長18%,增速高于全國10.6個百分點。水泥產銷率96.7%,有效保障了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同時,全行業2012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5.6億元,增長16.5%;實現利稅20.7億元,利潤8.14億元,利稅和利潤率分別為8.8%和3.5%(2012年各州市水泥生產情況見附表3)。

  (六)四個一批項目梯次推進,結構調整動力強勁。2009年以來,全省水泥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連續保持20%以上年均增長。一批項目建成投產(見附表4),有32條、年產2895萬噸水泥熟料生產線項目通過核準而正在建設(見附表5),有26條、年產2905萬噸水泥熟料生產線項目獲得開展立項前期工作手續(見附表6),有一批項目正在開展論證立項工作(見附表7)。“投產一批、在建一批、前期一批、論證一批”梯次推進,投資熱情持續高漲,為結構調整提供了強勁動力。

  通過12年努力,盡管水泥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全行業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主要表現在:

  一是產業集中度依然偏低。全省尚有115戶水泥熟料生產主體企業,引領行業發展龍頭企業的帶動示范作用還不明顯。

  二是裝備規??傮w偏小。全省尚有31.7%的水泥熟料產能裝備相對落后,甚至還有國家強制性要求淘汰的65條機立窯、3條濕法窯生產線,共涉及900萬噸水泥熟料產能落后裝備。在130條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中,平均單線產能僅有54萬噸/年,尚達不到國家允許西部地區建設日產2000噸生產線的最低規模要求。其中,77條日產2000噸及以上生產線中,平均單線產能也僅有70萬噸/年。全行業平均裝備規模偏小的狀況,導致全行業平均能耗一直處于行業能耗標準的最高限額值,企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三是區域發展不平衡。各州市人均熟料占有量相差懸殊,區域市場價格差高達2倍以上,尚有一半州市日產2000噸及以上生產線水泥熟料人均占有量未達到900千克,而局部區域因 產能嚴重過剩造成市場惡性競爭局面未有較大改觀。

  四是產業鏈短、附加值低。水泥制品業僅停留在預拌混凝土、預制管樁、壓力管、電桿、排水管五大類產品的發展上,加氣混凝土輕板、水泥刨花板等輕質、高強、保溫、隔熱、防火、易于施工的新型墻體材料發展嚴重滯后。

 二、深入推進結構調整條件分析

  水泥是基礎性產業,支撐基礎設施建設;水泥是低附加值產品,銷售半徑有限;水泥產品質量涉及國計民生,須嚴格加強監管;水泥項目建設周期長,需超前謀劃發展;化解水泥行業存在的結構性矛盾任務艱巨,需持之以恒推進。

 (一)國內投資環境分析

  2013-2020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國民經濟仍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水泥產業既面臨發展機遇,也面臨更大挑戰。特別是化解產能過剩與環境保護性措施等政策的嚴格執行,將使水泥產業發展由“增量擴張”轉向“提質增效”,由高速增長轉向平穩發展。

  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及“五位一體”的同步推進,為水泥產業發展提供了持續增長空間。未來五年,國內投資比重將有所下降,增速也將放緩,但經濟總量仍將保持適度增長,大規?;A建設仍將持續。城鎮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業設施和新農村建設,以及水利、高鐵、公路、港口、機場等重大項目實施,為水泥產業帶來了新的市場需求。

  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約束日趨強化,迫使水泥產業加快轉型升級。隨著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快推進,高能耗、高排放和資源型水泥產業面臨著進一步降低單位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進一步削減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等多重約束,迫切要求水泥產業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和效益。

 (二)省內環境條件分析

  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政策、“把云南建成中國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及省委省政府提出“四輪驅動”的“兩強一堡”發展戰略、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沿邊經濟帶及城市群打造等,將使云南不僅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區域,而且也將是基礎設施建設的熱點區域,水泥產業的基礎性保障地位將顯得更加重要。

  “十五”以來,全省交通、能源、水利、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鋪開,工業化、城鎮化、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加快,同周邊國家開放合作發展的局面逐步形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始終保持著快速增長,有效拉動著水泥產量保持年均14%以上增長,較好地促進了水泥產業結構調整。云南屬經濟欠發達省份,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剛剛開始,經濟社會發展正在起步,水泥產業發展正當其時且必將持續一定時期,為深入推進水泥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三)區域市場需求預測

  “十五”期間全省水泥產量年均增長14.6%,“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15.4%。2011年水泥產量達到6789萬噸,增長17.3%。2012年,水泥產量達到8014萬噸,增長18%。2013—2017年期間,若按水泥產量年均14%的速度增長預測,2017年水泥產量將達到1.55億噸(折熟料1.14億噸)。若按照水泥產量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強度變動關系預測,2017年全省水泥產量將達到1.5億噸(折熟料1.1億噸,見附表8)。綜合考慮產能發揮率和周邊市場需求,全省2017年底前水泥熟料產能須調整發展到1.2億噸,才能基本滿足供需平衡。

  (四)結構調整趨勢預測

  采用先進大型化新型干法窯外預分解工藝技術裝備取代相對落后的水泥熟料生產裝備將成為未來水泥行業發展的主流,同時將必須配套建設綠色礦山、低溫余熱發電利用和煙氣脫硝裝置,逐步推進碳捕獲技術的創新與推廣應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工業及危險廢棄物,推動水泥工業向綠色功能產業轉變和實現低能或負能生產將成為新的亮點。水泥熟料生產大型基地化,水泥粉磨靠近市場的規?;a、集約化經營將成為突出特點。延伸產業鏈,發展輕質、高強、保溫、隔熱、防火、易于施工等水泥制品將成為新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水泥產業將成為發展方向。能效對標、清潔生產審核、控制碳、硫、氮、粉塵排放等,將成為行業管理的重要抓手。

 三、總體思路、基本原則和調整目標

  (一)總體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為重點,以促進水泥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為目標,堅持用改革創新的思路,建立和完善以市場為主導的水泥產業結構調整長效機制。嚴格控制發展總量,堅決淘汰能耗高、污染大的落后產能,優化區域產能布局,推進企業兼并重組,積極發展綠色建材產品,努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促進水泥產業向新型綠色功能性產業轉變。

 (二)基本原則

  堅持結構調整。控制發展總量,合理調整區域布局結構,從嚴控制水泥產能盲目擴張,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和技術進步,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產業集中度。

  堅持綠色發展。加強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清潔生產,著力開發集安全、環保、節能于一體的綠色新型水泥建筑材料,促進水泥產業向新型綠色功能產業轉變。

  堅持優化布局。統籌資源、能源、環境容量和物流成本等因素,立足區域市場需求,以重點城市、交通走廊、重要交通節點及沿邊沿江沿河產業帶、重化工業集聚區等為依托,以最大限度地協同處置和消納固體廢棄物為基礎,進一步優化大型水泥熟料基地化建設,科學調整水泥粉磨布局。

  (三)調整目標

 到2017年,全省水泥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是:

  1.水泥熟料總產能嚴格控制在1.2億噸以內,基本保障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周邊國家區域供需平衡,全省平均產能發揮率保持在82%以上。

  2.水泥熟料生產企業減少到90戶以內,其中前10戶企業產能和產量占全省總量68%以上。

  3.淘汰機立窯、濕法窯水泥熟料生產線,綜合措施倒逼日產2000噸以下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除特種水泥生產線外)及資源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等水泥熟料生產裝置產能退出市場,淘汰落后水泥熟料產能1000萬噸以上。

  4.強化沿邊和集中連片貧困區域布局,積極推進水泥熟料基地建設,力爭形成3個以上日產萬噸級大型水泥熟料生產基地,區域產能布局更加優化。

  5.新型干法水泥比重提高到97%以上,逐步降低32.5復合水泥生產和使用比重直至取締,水泥散裝率逐年提高。產業鏈延伸更加凸顯,水泥制品業增加值占建材工業比重提高到25%。

  6.水泥產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并實現穩定達標排放。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工業及危險廢棄物得到廣泛應用,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總量提高22%。行業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生產安全事故和職業危害得到有效防范。規模以上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和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重點企業信息系統集成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Page]

 四、結構調整工作重點

  (一)優化產業結構

  1.優化組織結構。繼續支持龍頭企業實施橫向產業聯合和縱向產業重組、淘汰落后、壓高關小和技術改造。通過資源整合、研發設計、精深加工、物流營銷和工程服務等,進一步壯大企業規模,延伸完善產業鏈,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綜合競爭力。

  2.優化區域結構。立足服務區域市場,著眼降低物流成本,統籌資源、能源、環境、交通和市場等因素,優化生產力布局。加快高原湖泊周圍等環境敏感區域、不符合城市發展等規劃的原有水泥熟料(含粉磨站)生產線退出市場步伐,支持在石灰石資源豐富和交通物流條件便利地區集中布局水泥熟料生產基地。鼓勵大型熟料生產企業在有混合材來源且消費集中地合理布局水泥粉磨站、水泥基材料及制品生產線(全省2013—2017年優化區域結構總要求見附表9)。

  3.優化產品結構。逐步降低32.5復合水泥生產和使用比重直至取締,不斷提高高標號水泥生產和使用比例。開發應用能滿足建筑、能源、交通、水利等工程需要的特種水泥,發展散裝水泥,提高散裝率。著力延伸水泥產業鏈,重點發展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混凝土預制構件、新型墻體材料等水泥基材料和制品。推廣使用高標號、高性能混凝土,商品化的砌筑、抹灰、地面、防水和裝飾裝修砂漿,輕質、保溫、環保型墻體材料等產品。開發使用高活性細摻料、人工骨料和高性能外加劑,滿足城市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所需的各種水泥制品。

  4.優化裝備結構。新建水泥熟料生產項目必須以關停淘汰機立窯、濕法窯、2000噸以下新型干法窯或資源能源消耗高及排放不達標的生產線為前提,且須符合等量淘汰建設的原則。全省新建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單線規模不得低于日產3000噸,其中滇中經濟圈及大理、麗江不得低于日產4000噸,且須同時配套建設節能減排設施。

  5.發展服務業。促進水泥產業生產制造與技術研發、工業設計、現代物流、電子商務和定制加工等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支持設計咨詢服務單位開展工程咨詢、試驗設計、裝備集成、安裝調試、運營服務一體化的水泥生產工程承包服務。積極推進水泥物流配送網絡建設,探索建立水泥下鄉營銷配送體系,發展電子商務。積極發展面向水泥行業的能效評估、資源綜合利用評價、檢測認證、科技成果推廣等服務,扶持壯大節能服務產業。

  (二)推進節能減排

  1.加大節能減排技術創新改造力度。重點研發水泥窯爐高效節能工藝技術及裝備,余熱梯度利用技術及裝備,新型節能粉磨技術與裝備,粉塵、氮氧化物、低成本綜合減排工藝及裝備,二氧化碳分離、捕獲及轉化利用技術,開發高效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減排裝置,特種水泥基材料及制品制備技術等。支持水泥企業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對新型干法生產線實施以余熱發電、協同處置、綜合節能、粉磨節電、高效收塵、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減排等為主的技術改造。繼續推廣并強制新建項目必須采用純低溫余熱發電、布袋收塵器、高效篦冷機、立磨、輥壓機、低阻高效預熱器及分解爐系統、實時質量調控系統、變頻調速等技術。

  2.淘汰落后裝備產能。堅持等量淘汰和壓高關小,推進兼并重組,加強技術改造,控制產能擴張。以資源能源消耗通報、行業準入公告和合法生產手續管理為主要手段,強制性淘汰機立窯、濕法窯生產線,倒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產品質量不穩定、存在安全生產隱患的落后裝備水泥熟料生產線退出市場,確保實現淘汰落后水泥熟料裝備產能1000萬噸以上的目標(全省2017年前淘汰落后產能計劃見附表10)。

  3.推進清潔生產。積極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完善清潔生產評價體系,優化工藝流程,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控制生產全過程污染物產生、治理和排放。重點推進窯爐煙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源頭消減,減輕末端治理壓力,削減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推廣高效除塵技術與裝備,加強生產過程粉塵排放控制,降低粉塵排放量。推廣降噪新技術,降低聲污染。加大污水處理回用力度,降低水資源消耗,減少水污染。

  4.發展循環經濟。發揮水泥產業無害化消納固體廢棄物優勢,建立與相關產業、城市和諧發展相銜接的循環經濟體系。加快推進協同處置示范工程建設。減少資源消耗,鼓勵綜合利用礦渣、粉煤灰、煤矸石、磷(硫)石膏、尾礦等大宗工業廢棄物和建筑廢棄物生產水泥,擴大資源綜合利用范圍和固體廢棄物利用總量。鼓勵縣級以上城市周邊水泥企業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和危險廢棄物。

  (三)實施四大工程

  1.節能減排工程。在大中型水泥企業建立能源管理中心,推進合同能源管理,提升能效水平,最大限度實現能源梯級利用。推廣和應用重點節能技術、設備和產品,提高企業能源利用效率。宣貫水泥能耗限額標準,開展能效對標達標活動,對不達標企業實施節能專項改造。推廣高效減排技術與裝備,重點推進窯爐煙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源頭消減,削減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

  2.協同處置示范工程。以16個州市政府所在城市為重點,依托周邊水泥生產企業,對水泥熟料生產裝置進行適應性改造,配套建設城市生活垃圾、城市污泥和各類廢棄物預處理設施,開展協同處置試點示范和推廣應用。爭取到2017年,16個州市政府所在城市及部分重點縣城基本完成協同處置布局工作,推動水泥產業向綠色功能產業轉變。

  3.產能優化工程。嚴格執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和行業準入條件,控制發展總量和布局,強制性淘汰落后產能,壓高關小存量產能,使全省日產2000噸及以上水泥熟料生產線產能提高到85%以上。堅持“等量置換”和“不新增產能”的調整要求,新增產能項目必須通過州市間有差別的產能置換及國內產能轉移協調解決。

  4.大型水泥熟料基地創建工程。在具有區位和資源優勢、產業集聚發展基礎好、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較快的地區,依托龍頭企業建設水泥熟料基地。重點推進昆明市宜良及周邊區域、曲靖市沾益-麒麟-富源-陸良、玉溪易門、大理賓川-祥云、保山施甸-隆陽、紅河個開蒙、文山-硯山、昭通昭陽等水泥熟料生產基地建設,全省力爭形成3個以上日產萬噸級“特色鮮明、集約高效、生態環?!钡拇笮退嗍炝仙a基地。

  五、分類處理遺留問題

  2009年9月以來,省級投資主管部門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強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國發〔2004〕20號)和省政府審定的水泥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規劃,核準建設了一批項目,批準了一批開展立項前期工作的項目。到2012年底,部分核準建成項目因核準手續不符合國發〔2009〕38號文規定而難以辦理水泥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等行政許可手續而無法合法生產,一批核準在建項目(含待核已建)也因核準手續不符合國發〔2009〕38號文規定而無法完善建設中及建成后的相關手續。同時,在保留與淘汰機立窯、配套熟料水泥粉磨系統與獨立水泥粉磨站技改建設等具體事宜上,尚有一系列歷史遺留問題亟待需要解決。為此,按照《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和《國務院關于發布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3年本)的通知》(國發〔2013〕47號)要求,作好以下分類處理工作。

 (一)盡快確認公示和上報備案已核準項目

  按照國發〔2013〕41號文中“省級人民政府負責清理、確認、公示建成違規項目后報國家相關部門備案”的要求,省工信委擬于2014年5月底前會同相關部門完成核準(含待核已建)項目的清理、確認和公示工作,并擬于2014年6月底前以省政府名義上報國家相關部門備案。對公示期和國家相關部門無異議的核準(含待核已建)項目,省級相關部門依法依規完善相關行政許可手續。

 (二)嚴格控制前期工作項目和擬建項目開工建設

  對省級投資主管部門已批準開展前期工作或正在論證擬建項目,由項目所在州(市)行業主管部門會同相關部門,以“壓高關小”為前提,按照“等量淘汰”建設的要求,綜合分析區域產能布局、環境承載力、區域需求、結構調整等因素,明確“等量淘汰”產能置換方案后,由州市政府審定并報送省級行業主管部門審核確認。通過省級行業主管部門審核確認并報經省政府批準同意后,省級相關部門方可啟動辦理相關手續。待各項前期工作手續完善后,由省級行業主管部門報送省政府審批后方可核準建設。

 (三)區別處理水泥粉磨站建設項目

  對已核準建設的水泥粉磨站項目,按照已核準項目一并確認、公示和上報國家有關部門備案。批準開展前期工作或擬建粉磨站項目原則上由具有日產2000噸及以上水泥熟料生產線企業,在有混合材來源且消費集中地合理布局,且須經省級行業主管部門審核并報請省政府審批同意后,方可開展前期工作和核準后建設。鼓勵提前淘汰拆除落后或不符合規劃功能區的水泥熟料生產裝置,對拆除后就地或搬遷入園改造為單純粉磨站而實質不增加水泥粉磨產能且水泥磨機不在國家明令淘汰范圍的企業,依法做好水泥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核換發手續。原有獨立水泥粉磨站企業必須淘汰3米以下直徑水泥磨機,僅對保留的3米及以上水泥磨機換發生產許可證。2014年底全面淘汰水泥磨機直徑全部為3米以下的獨立水泥粉磨站。鼓勵原有日產2000噸及以上新型干法或階段性保留機立窯水泥熟料生產企業及符合產業政策要求的獨立粉磨站企業,利用原有土地設施對水泥粉磨系統實施以淘汰落后、節能減排為主要內容的技術改造,其項目按備案制進行審批。

  (四)適當保留已建成運行機立窯

  根據工信部《關于進一步做好淘汰水泥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工信部原〔2010〕564號)中允許西部地區“有條件、有限制”少量保留機立窯政策,結合云南實際,擬對全省已改造運行的建通窯、縣域內唯一水泥企業、區域市場需求較大且連續2年達到節能減排限額和質量標準要求的機立窯實施階段性保留(見附表11)。擬保留機立窯由省行業主管部門報送省政府確認并呈報國家相關部門備案后,省級相關部門依法依規完善保留期內的相關合法生產手續。擬保留機立窯企業不得在現有基礎上實施擴能改造,并在產業政策調整要求或區域市場需要投資建設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時應無條件淘汰拆除。列入淘汰范圍的機立窯、濕法窯生產線,在現有水泥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有效期滿后,原則上不再辦理核換發手續。

 六、深化結構調整保障措施

  (一)用好財稅扶持引導政策

  用好各級財政扶持工業發展的各類專項資金,引導水泥產業結構調整。重點支持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節能減排、技術改造、產品創新延伸和四大工程建設中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重大項目。用足用好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和西部開發稅收優惠政策,鼓勵水泥產業向綠色功能產業轉變。

 (二)保障符合結構調整項目建設要素條件

  符合產業結構調整并經省政府批準同意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省級相關部門應依法依規辦理土地供應、能評、環評、安全生產、林地、水保等行政審批手續,金融部門應給予授信支持,確保項目建設要素條件,推進項目加快建設。

 (三)強化日常行業管理

  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產業發展及布局規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準入條件及質量、安全、節能、減排、衛生、消防等有關標準,行業主管部門將進一步完善產業政策標準認定工作,從源頭上控制新建項目建設。對核準在建或批準同意開展前期工作的生產線技改項目實施日常監管,原則上不再辦理2年內未開工建設的核準項目和1年內未開展任何前期工作項目的延期手續,并對不按承諾期限內淘汰拆除落后裝置產能的項目采取限制性措施。組織開展對已建成投產項目資源能源消耗通報工作,對超標通報企業實施黃牌警告、節能監察、階梯電價等措施,倒逼企業升級改造或退出市場。繼續組織實施水泥企業準入公告和日常監管,并采取限制水泥使用范圍(未獲得準入公告企業的水泥產品不得參與重點工程和城市建設項目投標)等措施,引導不符合準入公告條件或準入公告后不能保持公告條件的企業達標升級。

 (四)引導鼓勵企業走出去

  積極搭建水泥產業合作交流平臺,發展與緬、老、越等東盟國家的睦鄰友好合作關系,支持省內水泥企業到周邊國家、跨境經濟合作區或沿邊區域發展“多頭在外”的水泥項目,鼓勵已有水泥熟料生產企業到周邊國家設立水泥粉磨站,促進市場互補和產能轉移。

 (五)加強組織領導

  省工信委負責全省水泥產業結構調整和行業日常管理及協調服務等工作,省級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并相應改進管理辦法。各州市人民政府結合實際組織制定實施方案,引導本地區水泥產業結構科學調整。積極發揮行業協會在加強行業自律、推廣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開展統計監測及研究制定標準等方面的作用,協助政府和企業促進水泥產業結構調整。省工信委適時發布全省水泥產業結構調整推進情況報告,特事特報,將水泥產業結構調整工作不斷引向深入。

  附表:

  1.2012年底建成運行裝置兼并重組情況一覽表

  2.2012年底水泥熟料產能分布情況一覽表

  3.2012年各州市水泥生產情況一覽表

  4.2009—2012年核準建成項目一覽表

  5.2009年后核準并需在2013年后續建項目一覽表

  6.批準開展前期工作項目一覽表

  7.論證擬建水泥項目一覽表

  8.市場需求與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強度變動關系一覽表

  9.2013—2017年優化區域結構總要求一覽表

  10.2011—2017年淘汰落后水泥熟料產能計劃一覽表

  11.2013—2017年期間保留機立窯情況一覽表

編輯:陳亞麗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3-26 15:35: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县| 涡阳县| 施甸县| 崇仁县| 开平市| 石渠县| 龙岩市| 奈曼旗| 东兴市| 志丹县| 克什克腾旗| 孟村| 乌苏市| 宝坻区| 天门市| 潮安县| 格尔木市| 阿尔山市| 重庆市| 平乡县| 宿松县| 渝中区| 易门县| 光山县| 那坡县| 武隆县| 萍乡市| 龙川县| 镇坪县| 普安县| 凌云县| 泉州市| 界首市| 桓台县| 崇义县| 辰溪县| 个旧市| 九龙坡区| 双牌县| 兰西县| 广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