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地塊裝配式建筑將逾五成
近日,上海(樓盤)市裝配式住宅發展論壇在經緯設計院學術報告廳舉行。論壇透露,到2016年,新出讓地塊裝配式建筑占50%以上,同時與會專家建議,制定裝配式住宅性能評定技術標準,同時防范施工風險和預制物件質量風險。
裝配式住宅逐年遞增
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長顧弟根說,上海在2006年啟動了商品住宅項目裝配式建設試點,并從五方面展開實施。一是政策支持,市里出臺了一系列強制與激勵相結合的推進措施,如以土地供應環節為抓手,要求各區(縣)按供地可建住宅面積2013年不低于20%、2014年不低于25%和2015年不低于30%的比例要求落實裝配式住宅;同時,對于土地出讓合同中沒有要求的住宅項目,給予預制外墻不計入容積率的獎勵,還給予建筑節能專項資金補貼。二是組織保障,上海專門建立了“上海市新建住宅節能省地和住宅產業化發展聯席會議”等。三是標準支撐,2010年,上海出臺了《裝配整體式混凝土住宅體系設計規程》和《裝配整體式住宅混凝土構件制作、施工及質量驗收規程》等,初步形成了不同住宅體系設計、施工、構件制作、竣工驗收等規范。四是平臺構建,初步搭建了由相關房產企業、設計單位、施工單位、構件生產企業和科研單位組成的裝配式住宅上下游產業鏈企業交流平臺。五是形成規模,相關政策推進,迎來跨越式發展。目前,全市已推進裝配式住宅187萬平方米。今年計劃實施200萬平方米的住宅。
住宅必須實施全裝修
市房管局住房建設監管處處長張立新認為,采用裝配式建筑,減少濕作業,大概可縮短工期30%、節約勞動力50%、節水50%、節約木材80%、減少廢棄物70%,并大量減少揚塵,可為治理污染、霧霾作出貢獻。同時,裝配式建筑可實現“四個轉變”,一是實現從人工到機械的轉變; 二是從高空到平地的轉變;三是從室外向室內的轉變;四是從材料到構件的轉變,從而有效解決滲漏、開裂、面磚脫落等質量通病。
當前,提出的預制率要求還比較低,屬于第一階段:住宅單體預制裝配率應不低于15%(外環線以內項目則不低于25%),其中,住宅外墻采用預制或疊合墻體的面積應不低于50%。同時,要求裝配式的商品住宅必須實施全裝修。
生產施工風險需防范
上海市房地產科學研究院院長陳洋介紹了國內外裝配式住宅情況和上海市裝配式住宅發展策略建議,他建議制定裝配式住宅性能評定技術標準,并逐步開展裝配式住宅第三方性能認定工作。
施工方的上海城建集團田黎發布了PC建筑建設管理常見問題及風險控制建議。他認為,裝配式住宅應注意部分風險,一是施工風險,如PC建筑管理要求、技術要求與傳統習慣發生沖突時,如何按照新技術、新標準操作;二是預制構件質量風險,如生產廠家較多,但質量參差不齊;三是技術風險,如PC 外墻與保溫體系的兼容風險等。
綠地集團朱川海講述了綠地集團裝配式建筑探索與實踐,他們先后在嘉定城北保障房、楊浦PC辦公項目實施。如何為更好推進裝配式建筑,他建議,一是發揮城市規劃的引導作用,在土地出讓時,優先考慮該類型項目的發展,對招標出讓的土地,在綜合評定時對應用建筑產業化和節能技術的項目予以加分獎勵。二是適當降低裝配式建筑商品房預售條件,以區別于普通住宅。三是采用分批多次驗收的方式,在采用建筑產業化的工程驗收可采用分批多次驗收的方式,使項目開發周期大大縮短,減少開發商管理成本和時間成本。
編輯:王欣欣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