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預拌混凝土行業發展專項規劃頒布實施
根據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廣東省促進散裝水泥發展和應用規定》等有關要求,廣州市建委、市發改委、市環保局、市國土房管局四部門日前聯合發布了《廣州市預拌混凝土行業發展專項規劃(2014~2020)》(下稱《規劃》),這是廣州市首個預拌混凝土行業發展專項規劃。該規劃通過優化企業布局,全面優化預拌混凝土企業,實現預拌混凝土行業集約發展、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白云區、海珠區、天河區、花都區南部列為重點壓縮區域。到2020年,廣州市預拌混凝土企業將大幅壓縮產能,減少生產廠家數量。
淘汰落后產能
預拌混凝土行業的產能過剩是全國范圍普遍存在的問題,在一線城市更為突出。數據顯示,近三年來,廣州預拌混凝土企業119家,年平均產量近2500萬立方米,僅占設計產能的20%。數據顯示,至2012年底,廣州有資質的預拌混凝土企業119家,除越秀區外,其他11個區縣均有預拌混凝土企業。全市共有混凝土生產線266條,混凝土年生產能力達到1.19億立方米。2013年廣州每立方米C30混凝土的平均單價僅在250元~280元(含稅),遠遠低于北京、上海、武漢等地區,因此整個行業利潤較低,加上施工單位拖欠貨款嚴重,導致了預拌混凝土企業對產品質量和技術投入重視不夠,并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市場出現低價低質現象。
針對產能嚴重過剩,部分建設量較小的老城區預拌混凝土企業分布密集等現狀,《規劃》規定本市原則上不再審批新增項目,達產率不足20%的區域內需新增項目的,應當實行產能置換,即淘汰既有落后產能或遷建既有產能,產能置換須取得當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書面意見。
優化產業布局
《規劃》對混凝土行業布局進行分區,分別設置禁建區和調整區。堅持統籌規劃與突出重點相結合的原則。《規劃》還推出了包括停產離居民區較近存在擾民的預拌混凝土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引導搬遷產能集中區域的預拌混凝土企業等措施,以重新優化預拌混凝土企業空間布局,滿足城市功能定位、發展、規劃、環保要求。
《規劃》明確,根據各區產能,結合實際情況,白云區、天河區、黃埔區、海珠區、番禺區、花都區南部列為重點壓縮區域。至2020年底,廣州預拌混凝土企業點控制在80家以下,預拌混凝土年設計生產能力降至8000萬立方米,壓縮3900萬立方米,壓縮幅度33%。
促進綠色生產
《規劃》要求制定《廣州市預拌混凝土企業綠色生產管理規程》。已經投產的預拌混凝土企業,按照即將發布的《廣州市預拌混凝土企業綠色生產管理規程》升級改造,所有新建和保留的預拌混凝土企業必須通過環保驗收,實現綠色生產。
從《廣州市預拌混凝土企業綠色生產管理規程》發布起2年內,未通過綠色生產達標考核的預拌混凝土企業將責令整改,整改期間其產品不得供應用于工程建設。規定期限內整改結果仍未通過綠色生產達標考核,將影響其資質證書換證掛鉤,有效期滿后可能無法再取得新的資質證書。
此外,《規劃》將采取加快升級改造,淘汰不達標企業;建立混凝土生產監管平臺,對混凝土生產的關鍵環節實施監控,強化質量控制監管,實現優勝劣汰;推動集約化發展,促進產業升級;加大重點區域整合力度等措施,進一步實現全市和各區域預拌混凝土供求基本平衡、生產布局基本合理、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行業總體水平得以提升,夯實廣州建設工程質量安全材料基礎。
編輯:陳亞麗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