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式房屋的定義與建筑理念
定義
是指加熱系統。被動式節能屋不需要主動加熱,它基本上是依靠被動收集來的熱量來使房屋本身保持一個舒適的溫度。使用太陽、人體、家電及熱回收裝置等帶來的熱能,不需要主動熱源的供給。
可以用兩個壺來的散熱情況來說明被動式與主動式。下圖為用熱成像儀照出來的紅外線透視圖照片,反應兩個壺的熱量散發情況。左側的壺表面顏色較淺,表示表面溫度較低,散發出的熱量少,基本依靠被動收集的熱量來保溫,是“被動式的”,右側的壺表面顏色較深,表示表面溫度高,散發出的熱量多,如要保溫還需要主動加熱,是“主動式的”。
建筑理念
第一、因地制宜
被動式節能屋的概念適用于世界各地,無論寒冷地區還是溫暖地區都可建設被動式房屋,其基本的方式是一致的。依據當地的氣候條件,房屋的建筑結構材料的用量會有些差異。在寒冷地區關心的是墻體厚度,保溫層厚度。而在炎熱地區更關心的是制冷方法,例如遮陽、窗戶通風以保證在夏天也能保持舒適的室內環境。任何被動式房屋的個性特點都要依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進行優化。
在中歐被動房屋的建設有很多實踐經驗,只是簡單的應用中歐地區的建筑設計,特別是保溫、窗戶、遮陽的節點設計,在不同地區直接拷貝應用是不可行的。因為每個地區都有自身的建筑傳統,有自身特有的建筑材料,例如海南當地有一種用來制作房蓋的草,該草具有防腐、抗爛、遮陽效果特別好(太陽曬不透)、廉價等特性,完全可以達到被動式房屋的要求。每個地區都有自身的氣候條件。被動式房屋不是高科技技術與昂貴材料的堆砌,而是可以做到真正的普及,讓公眾消費的起。故此,被動式房屋的建造,要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當地的建筑傳統。在不同地區的建造有成本分析,計算投入的成本(建筑成本)與每年可節省的資源費用(油、電、氣等),可以預計節省的費用多少年可以補回多投入的成本。
例如在斯德哥爾摩以北80公里的Aring kersberga建造的被動式房屋,它的PHPP軟件計算供熱值為14.6 kWh/(m2a),而此建筑如果放在慕尼黑只需要一半的供熱就夠了。
第二、更舒適,更節能
我國規定在長江以南的建筑是沒有供暖設施的,此舉雖極大的節省能源,但人們的生活環境卻不很舒適,凍傷較為常見,而被動式房屋追求的是,在低耗能的條件下,得到極為舒適的生活環境。保溫窗、隔熱外圍護、熱回收裝置是被動式房屋的主要組成部分,從外表看,它和一般建筑沒什么區別,所以被動式房屋只是一個標準,并不是一個工藝方法。
編輯:鞠麗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