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輝: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市場現狀和前景分析
在10月30日中國水泥網主辦舉行的“2019第七屆中國水泥節能環保技術交流大會”上,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中心首席分析師鄭建輝帶來《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市場現狀和前景分析》。他從“危廢產生量龐大 處置能力欠缺”、“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現狀”和“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前景分析”方面向大家分享了他對國內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市場的研究。
危廢產生量龐大 處置能力欠缺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數據:2017年工業危廢產生量6937萬噸左右,人均不到50公斤,由于現有統計口徑存在漏報和統計過程之中存在瞞報,環保部固廢與化學品管理中心估計認為,2014年實際產生量就已經超過1億噸,所以我國目前所統計的工業危廢產生量是嚴重被低估的。這一點從2016年環保督察后,近三年加速危廢量的曝光也可以看出。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此外,美國、日本、英國、挪威、瑞士等國的危廢占固廢的比例都高于5%,韓國的危廢占比也有4%;中國僅有1.2%。考慮到我國制造業偏低端,推測危廢占比較低,我國的比例應在3%~4%區間較為合適。據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中心,2018年工業危廢產生量超過1億噸。
目前,危險廢物的常見處理方式: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置。綜合利用是指企業通過回收、加工、循環、交換等方式,從固體廢物中提取或者使其轉化為可以利用的資源、能源和其他原材料,如用作農業肥料、生產建筑材料、筑路等;無害化處置是指企業將工業固體廢物焚燒和用其他改變工業固體廢物的物理、化學、生物特性的方法,達到減少或者消除其危險成分的活動,或者將工業固體廢物最終置于符合環境保護規定要求的填埋場的活動中進行消納。
官方數據,2017年,58.3%的工業危廢被綜合利用;36.8%左右被無害化處置。(被第三方危廢處置利用企業處理僅占32.5%)。除漏報瞞報外,產廢企業自行處置利用占主要。第三方處置僅占7%,比重低,700萬噸。這其中,23%是填埋,22%專業焚燒,水泥窯協同處置已經占10%。專業焚燒成為地方中比較重要的部分。
從危廢的供給來看,危廢經營能力增速有所放緩,能力利用率仍不足30%。根據中國水泥網統計,截止今年6月底,危廢經營能力已達9600萬噸,較2015年增長17%,增速有明顯放緩。2017年環保部門核準的危廢經營能力8178萬噸,實際經營規模僅2252萬噸,不足30%。
數據來源:環境統計年報,中國水泥網,水泥研究院
危廢經營能力利用率低的原因分析:
由于監管原因,產廢單位自行處理或交由無資質企業處理(甚至非法傾倒)。產廢單位自行處理尚未納入到許可監管范疇。如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統計的2015年173家化工企業自行利用處置占76%。非法傾倒不絕。
數據來源:環境統計年報,中國水泥網,水泥研究院
利用率分兩塊:危廢經營能力絕大多數是綜合利用能力,無害化處置的能力反而不足無害化處置資質能力不到危廢利用能力的一半。綜合利用方面的利用率低,綜合利用(資源化利用)的能力飽和;無害化處置的利用率高,處置能力存在缺口。(原因:增加產廢企業成本)
經營能力區域差異大,存在錯配。如產危廢最大的山東,經營能力不足;而像陜西,有些拿到資質但沒有能力;寧夏資質和產廢量不匹配。
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現狀
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資質能力近兩年翻了3倍。截止2019年8月,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投產能力達460萬噸。其中,具有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資質的企業68家,核準經營能力426萬噸(占全部企業核準能力的4.4%左右),平均處置能力6.26萬噸/家。覆蓋的省份由2017年的16個升到了25個。僅有6個省市未投產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設施。涉及85條生產線,占全部生產線的5%。
這6個省市分別是,上海、廣東、海南、西藏、甘肅、寧夏。其中寧夏、西藏、上海、海南。如果包括擬建項目的話,基本上全國各省協同處置項目都有了。在本省,水泥窯的處置資質能力占比較高的:陜西、北京、青海。山西、浙江、河南在7~9%之間。其余的比例都很低,不足5%。(特別說明:陜西雖然核準了8家企業,但是只有2家在處理危廢,也就18.50萬噸)
從企業結構來看,民營企業依然是主流,從50%提高現在的70%,民企平均年處置能力6萬噸/家,高于其他性質企業。經營結構大多數為自建,2/3的水泥企業參與協同處置以自建方式,23%與第三方企業合作。自建的方式有利于企業在生產水泥和處理危廢更好的結合。
未來依然是水泥窯協同處置高峰期。危廢發展期中的主要問題:從環評到建設周期長;危廢經營門檻高,許可證難拿是水泥目前,處于前期準備階段的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能力有1000萬噸。擬建在建項目規模也翻了1倍。山東、河南、福建均高達90萬噸以上。未來兩年,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能力繼續呈爆發式增長態勢,陜西、廣西、福建、河南、山東將超過100萬噸。
從企業來看,以紅獅、海螺創業、金隅冀東為首的競爭格局,三者占比達到50%以上,紅獅已達100萬噸。未來,中國建材、臺泥集團也將有不少項目投運。
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前景分析
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擁有顯著優勢:無害化、資源化、節約化。和填埋場相比,水泥窯協同處置免除二次污染后患、不占用大量土地(征地),并且安全填埋場造價及運營成本高昂。和專業焚燒爐相比,水泥窯協同處置充分利用生產過程,能源消耗低、單位處置能力投資比專業焚燒爐低60%以上、運營成本低;窯內溫度高,危廢停留時間長,燃燒充分減少排放。此外,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棄物技術發展成熟,在國外已有30多年的歷史。
市場對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的擔憂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投資過熱 又缺乏專業人才。雖然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在國外已經有多年歷史,但在國內還是新興事物,表準和規范還不完善。行業缺乏這方面的專業人才,行業跳槽頻率高。
水泥企業的介入純粹為了避免不停產?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不少地方對于參與協同處置固廢的水泥企業給予豁免錯峰或者少停產的政策,這是一種鼓勵政策,但是引起來外界水泥企業并非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對現有市場的破壞性沖擊,市場將出亂象。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成本低,所以處置費用相較于傳統處置方式較為低廉,在大量水泥窯處置產能投放市場后,被擔心將產生沖擊,造成市場亂想。
對生產出來的水泥質量的擔憂。長期安全穩定性?這是眾多擔憂中的核心問題,重金屬超標等方面的問題不斷被提起。這需要長期的研究,參與水泥窯協同處置的企業也應該打開大門,讓公眾參與進來,消除大眾的顧慮和疑惑。
從市場規模看,以危廢處理收入2500元/噸計,目前危廢處理市場規模達2500億。(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市場規模420億)。值得注意的是,隱性的潛力——污泥、污染土:據國土資源部副部長王世元披露,全國受污染耕地約1.5億畝,中重度污染耕地大體在5000萬畝左右(占1/3)。每畝修復花費18萬,全部修復則要10萬億左右。
對于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鄭建輝觀點和建議是,水泥窯不是專門為危廢處置設立,而是依然以生產水泥為主,這就需要有基本的水泥需求支撐,否則企業庫滿將不得不停窯。目前產能嚴重過剩的東北、西北包括集中度較低的西南應謹慎發展協同處置。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或是生活垃圾并非逃避錯峰生產的工具。2021年以后,市場預計將結束高增長期,市場發展趨于平穩,市場將更加規范。
編輯:余婷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