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不應過度擔心廣西水泥行業的未來
近日,在中國水泥網上看到題為“廣西:近千萬噸產能或投產水泥行業面臨大考”的文章。文章通過與兩廣業內人士進行交流,表達了對廣西水泥行業未來的擔心。作為在廣西水泥行業多年的從業者,筆者有些并不成熟的想法,借此機會表達一下。
首先,雖然筆者對于廣西水泥行業在產能持續擴大的情況下,是否能繼續保持健康有些許擔心,但認為無需過度緊張。筆者主要從主管部門施政理念轉變和行業競合關系兩個角度看所得出的結論。
相對于周邊省份,廣西自然資源豐富,以水泥所需要的石灰石為例,廣西多地石灰石礦產資源不僅極其豐富,質地也皆屬上乘,非常有利于發展水泥產業。另一方面,廣西水系發達,特別是一條西江連接兩廣,大幅降低了兩地的運輸成本,有利于水泥等大宗商品的外運。這兩個也是眾多大型水泥集團集中布局廣西的重要原因。
除了水泥,其他大宗原材料商品也通過西江到達廣東,不少沿岸地區也因此獲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近年來,這種較為初級的原材料輸出現象隨著新一屆政府領導班子的到來發生改變。資源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的觀念進一步升級,近年來不少類似骨料等初級工業品項目被否定或者被延遲,而水泥這類具有一定附加值的產業得到更多扶持。
今年10月,廣西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日前發布了《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關于印發2019年下半年工業十大行業穩增長政策意見的通知》,通過“大力推進重點項目盡快投產達產”、“自治區安排財政資金支持企業開拓市場”、“統籌協調水泥企業生產經營”和“努力開辟新的水泥市場需求”等多個政策推動本區水泥產業的發展。而今年6月,廣西工業和信息化廳一口氣發布三個水泥產能置換方案聽證會的舉措也被認為是廣西大力發展水泥產業的信號。更有消息顯示,對于水泥產業的重視將在廣西“十四五規劃”中得到體現。
市場需求的高位平穩也給廣西水泥行業未來的發展提供了保障。8月以來,國務院、國家發改委印發了《中國(山東)、(江蘇)、(廣西)、(河北)、(云南)、(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這對于廣西宏觀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動力,水泥產業也必將受益。從這兩年廣西水泥需求情況看,雖然沒有大幅度的增長,但是依然保持在高位。
相對于廣東等沿海地區,廣西尚處于欠發達地區,首府南寧的交通基建水平尚有大量市場空間,其他地市短板則更加明顯,這些短板的補齊自然離不開水泥的支持。此外,承載了廣西水泥等產品外運重任的西江等河運也在近年得到整改,通航能力,碼頭情況大為改善,水泥外運得到支持。
行業競合關系的變化則行業能夠在未來較為穩定的另一原因。區內某大型水泥企業負責人告訴筆者,2015年全行業的低估讓所有水泥企業嘗盡了苦頭,而近些年的好轉讓區內企業感受到市場新秩序,企業競合關系改善的重要性。集中釋放的新產能和企業短期對于市場的沖擊是必然的,但是“歷史不會重演”大概率會成立。
從產能集中度看,廣西TOP5的水泥產能集中度接近80%,后續產能的投放對于這一格局的沖擊也并不非常明顯,這種行業秩序有利于水泥價格的穩定,給行業企業更平穩的發展空間。
對于貴州市場對于廣西的影響,筆者認為并不用擔心。除了兩地交界的地區,由于交通運輸條件的限制,貴州水泥大舉入桂的可能比較小,沒有根本性的沖擊。
編輯:周程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