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擬建危廢動態管理數據平臺
10月,國家環保部、發改委、公安部聯合發布《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16)版,這是該名錄8年來第一次修訂,本次修訂將危險廢物調整為46大類別479種,比原來新增117種。
危險廢物多源于工業排放,具有腐蝕性、毒性、易燃性、反應性或者感染性等特點,據研究估算,當前我國危險廢物產生量約為1億噸/年,而每年正規單位對危險廢物的利用處置量僅1500萬噸左右。
面對日趨嚴格和精細化的危險廢物管控要求,廣東如何應對?
廣東省環保廳介紹,廣東省將從多方面著力,如推進源頭減量、加快推進處置設施建設、鼓勵現有危廢經營許可企業擴建或技術改造、充分挖潛現有設施的能力、鼓勵危廢產生量較大的鋼鐵、石化等企業自建危廢處理處置設施;此外,從今年6月至10月底,全省組織開展危險化學品環境安全專項整治,重點檢查江河湖泊沿岸地區、飲用水源地、居民聚集區等環境敏感區域內的危險化學品生產、使用企業。為加快正規處理處置產業的發展,廣東省去年起已將危廢建設項目擴建、改造項目環評審批權下放到地級市。
就廣東危廢處理的現狀與探索,筆者近日隨省環保部門人士進行了走訪調查。
走訪
統一收集減少企業成本
“每年公司產生危廢也就幾百千克,過去委托外地公司處理,費用要上萬元。如今,通過寶綠公司集中收儲,每年只用5000元,還省去跨市審批、托運等流程。”
中山市石岐印刷有限公司王老板說,讓他們省錢又省心的是來自中山市寶綠工業固體危廢儲運管理有限公司提供的統一收集貯存服務。
筆者在該公司廠區看到,運輸車輛均配備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確保全程監控,收運回來的危險廢液均存放在一個個碩大的專用存儲罐中,罐內壁、閥門及地面均作防腐處理。
當地相關部門人士介紹,中山市有不少像石岐印刷這樣的企業,危廢產生量小且分散,但本地又無危廢處理設施,而跨市轉移的費用高昂、手續繁多。
企業的難題更事關周邊環境安全,這隨即引起了省環保部門的關注。
在實地調研并經環境保護部復函同意后,省環保廳為寶綠公司頒發了《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在中山市小欖鎮建成了全國首家工業固體危廢儲存及轉運中心。中心試點運營一年,負責收集貯存當地企業危廢,達到一定數量后,再統一運到外市有資質的單位處理。
一年的試運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寶綠公司取得5年有效期的許可證。公司服務的企業由最初的47家,增至目前的1300多家,基本能滿足中山全市危廢收集貯存的需求。
無獨有偶。早在2013年年底,省環保廳同意在廣州市廢棄物安全處置中心開展危廢收集、貯存試點工作。廣州試點項目主要為廣州市及周邊地區產生無利用價值或低利用價值的危廢企業提供服務。目前已與廣州、佛山、東莞、肇慶和江門等市的500多家企業簽訂了合同,提供收集、貯存和處置全過程服務。
危廢處理還可以變廢為寶,在肇慶市飛南金屬有限公司的廢液處理車間,含銅污泥經過提煉,制成大銅板,通過電離反應把銅置換出來……20萬噸的含銅污泥,大約可回收1.2萬噸銅。
難點
粵東西北大部分危廢品需轉移處理
“廣州等地的收集、貯存試點項目實施以來,有效緩解了珠三角地區危廢處理難的壓力,平穩了危廢處理市場價格。同時,降低了環境安全隱患,減輕了地方環保部門的監管壓力。”
省環保部門人士介紹,“十二五”以來,廣州市廢棄物安全處置中心(一期4.5萬噸/年)、深圳市危廢綜合處理中心焚燒設施工程(1萬噸/年)、粵北危廢處理中心(6萬噸/年)……一座座新的大型危廢處理設施陸續竣工或投入運行,其中僅2015年新建成并核發危廢經營許可證2家,擴建換證企業3家,新增處理處置能力39萬噸。
不過,雖然廣東危廢處理處置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仍難以滿足全省危廢處理處置的全部需要。
“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設施能力不足,尤其是粵東粵西片區危險廢物處理處置企業少,絕大部分的危險廢物需轉移到珠三角處理,一到年底,由于處理能力不足,危險廢物往往不能及時轉移出去,部分企業危廢貯存時間過長,存在環境風險隱患。”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指出。
以肇慶為例,當地環保部門人士介紹,2015年,該市醫療廢物共安全處置2231.67噸,集中處置率100%;共產生危險廢物9120.37741噸,肇慶市利用處置危險廢物量約8500噸,而外市轉入危險廢物約70000噸,是該市的8倍多。
編輯:周程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