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宏觀政策取向六大猜想
如果說2004年宏觀調控使用的手段主要是信貸的緊縮、土地的嚴控和項目的審批,行政色彩似乎多一些的話;那么2005年,宏觀調控方式將更多轉向市場手段,利用經濟杠桿的方式進行調控。宏觀調控是中央的一次短期干預行為,從目前效果看,預期目的初步實現,因此,當前沒有追加更加嚴厲的宏觀控制政策的必要,預計到2005年底將結束。
點評
我們施行的是市場經濟,政府只在非常之時才進行宏觀調控。如果強化政府干預行政審批,就會出現與市場化相背離的情況,還有可能與日益市場化的經濟基礎發生矛盾。
背景
有人說宏觀調控背后實際上是一種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之間的博弈;是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博弈;是中央部門和地方政府的博弈;是中央銀行和投資者之間的博弈;第五是富人和窮人的博弈。決策層要聽到各方聲音,尤其是弱勢利益團體的聲音。宏觀調控不能違背價值規律、供求規律和競爭規律。
二、中國經濟能否軟著陸?
中國經濟是否軟著陸?目前判斷并不一。有人認為,在去年第四季度就已經實現了軟著陸;也有人認為,現在說軟著陸為時尚早。2004年我國GDP增長率9.5%,權威人士預計2005年中國經濟增長率有望穩定在9%左右,如此看來,在穩健的宏觀調控政策下,中國經濟軟著陸一定會變成事實。
點評
軟和硬是相對而言,對經濟學而言,主要在于經濟是否能保持長期持續的增長,現在還要關注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有專家認為是否軟著陸,可定義為經濟是否回到了一個可持續的增長軌道,當經濟回復到了一個持續的增長軌道的時候,不管增長率是7%、9%還是10%,就算是基本實現了一個調整的過程。
背景
1993年的宏觀調控與本次宏觀調控截然不同,1993年經濟全面過熱,投資和消費高位增長,通貨膨脹比較嚴重。而這次是投資熱,消費偏冷,通貨膨脹沒有出現,經濟運行局部過熱。1993年的宏觀調控持續了3年,直到1996年,中國經濟才成功實現軟著陸。
三、中國是否進入加息周期?
有關部門預測2005年通貨膨脹率將維持在4%的較高水平,加息是控制通貨膨脹的重要手段。去年年末的第一次加息可能不時一次性行動。外資銀行的經濟學家們預測,中國將繼續加息,在央行上調一年期貸款利率至5.58%的基礎上,到2005年底至少將升至6%。
點評
是否進入加息周期,理論界似乎還有爭論。反方認為,加息要看物價水平走勢,也不排除降息的可能。實際上即使物價平穩甚至走低,都不可能出現降息的情況。因為資金價格水平的動蕩,不利于經濟運行。
背景
從國際上的做法來看,國外的加息一般是微調,但是頻率高,是以市場手段而非行政手段來影響經濟;但中國過去的做法就是很久才加一次息,且一加幅度就比較大。而從這次9年來的首次加息來看,這次加息的幅度很小,很可能會吸取國外的做法。
四、預期投資回報率能否實現?
盡管2003年底至2004年初水泥企業因市場需求大增導致價格上漲而嘗盡了甜頭,但隨之而來的各種成本增加使他們苦不堪言,煤電及運輸價格的大幅度上漲,大大增加了生產成本,再加上近兩年新線的竣工投產,市場的殘酷價格競爭,吞噬了企業應該得到的利潤。投資水泥廠多則兩三年,最短一年多即可收回投資已經成為歷史神話。水泥市場價格大幅提高的可能性不大,預期的投資回報率很難得以實現。
點評
除土地和資金成本增加之外,煤、電、油、運定價也將逐步放開,要素價格偏低為投資主體帶來的利益得到部分糾正,減少了企業獲利的機會。
背景
近幾年來我國水泥行業經濟效益普遍較好,這主要得益于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和市場需求的增長。價格持續上漲導致行業預期投資回報率升高,進一步刺激了投資增長。自2002年11月份以來,水泥價格持續上漲,到2003年底和2004年一季度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局部地區達到了瘋狂地步。
五、2005年企業貸款難不難?
2005年積極財政政策將轉向穩健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銀行將“有保有壓、區別對待”,切實糾正 “一刀切”的現象,既要防止水泥行業禁止項目的反彈,又要切實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建設。銀行會根據經濟形勢變化,適時適度放松或收緊銀根,企業貸款比上年會容易一些。
點評
實行宏觀調控之后,控制信貸總額,“有保有壓”的信貸政策在2005年也會隨之開始發生了變化,更傾向于“保”的成分,支持發展項目的力度有所加大,貸款增幅開始回升。
背景
2004年銀行壓縮過熱行業信貸,許多企業因項目待審批而未能提取貸款,還有一些項目因土地等原因不能按計劃開工。由于得不到貸款,一些符合產業政策、有利于結構調整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在建項目,也被迫緩建、停建,甚至連企業正常的流動資金貸款也受到影響,不少企業財務狀況惡化。
六、水泥產業政策何時出臺?
這次宏觀調控的紅頭文件中經常出現“依據產業政策給予支持和限制”的字眼,然而老的產業政策已經過時,新的產業政策由于存在一些爭議與分歧而遲遲未能出臺,使許多投資者面臨尷尬境地。近日據有關部門透露,醞釀已久的新的《水泥工業產業發展政策》、《水泥工業發展專項規劃》已經上報國務院,等待原則通過,預計3月左右正式頒布實施。
點評
加快用先進的新型干法替代落后立窯、濕法水泥,這將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只有建設大的新型干法水泥,才有可能淘汰小水泥;大的不建,小的不可能淘汰。實踐經驗表明,只有用市場的辦法優勝劣汰,才能淘汰小水泥。
背景
修訂和完善水泥產業政策及規劃的指導思想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上大壓小,提高競爭力。依托現有企業通過兼并重組,不鋪新攤子,優化結構,改變水泥工業散亂小局面。(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gaoh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