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为什么叫中东,扒开腿挺进嫩苞处破苞疼,十九岁国语版免费观看完整高清,最好看的2018免费观看在线

重拳出擊,湖南砂石土礦整治開始了!

湖南省人民政府 · 2019-10-26 14:36 留言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于印發《湖南省普通建筑材料用砂石土礦專項整治行動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

  湘政辦發〔2019〕54號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湖南省普通建筑材料用砂石土礦專項整治行動方案(2019—2021年)》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9年10月21日

  (此件主動公開)

  湖南省普通建筑材料用砂石土礦專項整治行動方案

  (2019—2021年)

  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砂石土礦業綠色發展,從2019年至2021年底對全省砂石土礦(礦種見附件1,不含河道采砂)進行專項整治,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深入開展砂石土礦專項整治,實現礦山數量大幅減少、發展質量明顯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明顯加強、安全生產條件明顯改善和保障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明顯增強,推動全省砂石土礦開發利用綠色發展。

  二、整治目標

  (一)淘汰落后產能。通過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落實“三線一單”生態管控,全面退出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及生態空間優先保護單元內的砂石土礦,全面清理整頓各類安全、環保要求不達標、因自身原因導致過期以及不符合相關規劃的砂石土礦山,全省砂石土礦總數減少近40%(磚瓦用粘土礦全部退出,其中占用可耕地的立即退出,其他類磚瓦用粘土礦逐步退出),控制在2200個以內(各市州砂石土礦山控制數見附件2),力爭將全省砂石土礦控制在1500個以內。

  (二)推進產業再造。加快推進資源開發整頓整合,引導大型礦業集團進入砂石產業,逐步形成砂石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格局,全省大中型礦山比例從12%提高至30%以上。

  (三)修復生態環境。嚴格礦山環境(含地質環境)治理與保護,全面修復礦山生態,全省歷史遺留礦區和關閉礦山生態環境(含地質環境)治理率達80%以上,生產礦山要做到“邊生產、邊恢復、邊治理”。

  (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全省綠色礦山達標率80%以上,其中新建礦山達標率100%。

  (五)實現安全達標。全面推進礦山安全標準化建設,全省礦山“邊采邊治”臺階式分層開采達標率100%。大幅減少礦山現場作業人員,全省礦山開采機械化程度達到80%以上。

  三、主要任務

  (一)開展調查評價評估。

  1.開展砂石資源地質調查評價。由省自然資源廳組織對現有砂石、水泥、飾面石材礦山及其周邊以及可新設大中型礦山的礦產地開展調查評價,查明資源情況,形成調查評價報告,并及時移交有關縣市區人民政府。

  (牽頭單位:省自然資源廳,完成時限:2019年10月底)

  2.開展礦山開發利用現狀調查。縣市區人民政府組織對本行政區域內砂石土礦山開發利用現狀進行調查,并按照“一礦一檔”的要求,建立開發利用情況檔案。由所在地的市州人民政府匯總縣市區情況,形成調查統計表,報省自然資源廳。

  (牽頭單位:縣市區自然資源部門,配合單位:縣市區工業和信息化、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應急等部門,完成時限:2019年10月底)

  3.開展市場需求調查分析預測。縣市區相關部門對本地2019—2025年需求總量和年度需求量進行調查分析和預測。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城鎮規劃范圍內建設、圈外單獨選址重點工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民建房等砂石需求量;同時分別進行測算,得出市場需求總量。由所在地的市州人民政府匯總后報省自然資源廳。

  (牽頭單位:縣市區工業和信息化部門,配合單位:縣市區發展改革、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等部門,完成時限:2019年11月底)

  (二)嚴格專項規劃源頭控制。

  1.明確編制主體。縣市區人民政府組織相關部門,科學編制本地砂石土開采專項規劃(2019—2025年)。

  2.明確編制內容。以目標和問題為導向,全過程一體化布局和總體設計。各市州要根據下達的采礦權控制數,統籌確定各縣市區控制數;同時以市州為單元,布局一批大中型砂石土礦和骨料、墻體材料生產示范基地,大中型規模采礦權比例提升至30%以上。

  3.做好與相關規劃對接。因實際情況導致專項規劃與第三輪礦規不一致的,及時組織對第三輪礦規進行調整,并要與“三線一單”、土地利用、水資源、城鄉建設、環保、水土保持、河道采砂等規劃相協調。市州相關部門對編制工作加強指導。

  4.嚴格編審和調整。縣市區人民政府成立工作組全程參與專項規劃編制,確保符合當地實際。除聘請專家組審核外,還必須召開政府常務會進行審查。審查通過的規劃上報所在地的市州人民政府會同省自然資源廳審批。規劃一經審批,原則上不得調整,確需調整的,按原程序報批。

  (牽頭單位:縣市區自然資源部門,配合單位:縣市區工業和信息化、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應急等部門,完成時限:2020年2月底)

  (三)開展礦山集中整治。

  1.直接取締關閉一批。對非法開采的,堅決予以取締;對屬自身原因導致采礦許可證過期失效的,依法予以關閉;對生態環境保護不達標、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或不符合建材產品技術標準的礦山,責令停產限期整頓。整頓仍達不到要求的,依法予以關閉。

  2.妥善處置退出一批。未納入規劃保留的砂石土礦,采取適當補償方式退出;對符合安全和環保條件的,2020年底前限期退出。專項規劃劃定的礦區內有2個及以上相鄰砂石土礦的,必須進行整合。

  3.規范關閉退出程序。對依法予以關閉(補償或限期退出)的礦山,由相關部門提請縣市區人民政府作出關閉(補償或限期退出)決定并組織實施,再由相關部門依法注銷(吊銷)證照。

  4.堅決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涉礦違法犯罪線索要及時移送公安機關查處。公安機關要結合“掃黑除惡”行動嚴厲打擊涉礦黑惡勢力犯罪。國家公職人員違法違紀線索要及時移送紀檢監察機關查處。

  (牽頭單位:縣市區公安、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應急等部門按職責分別牽頭,配合單位:縣市區財政、工業和信息化、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等部門,完成時限:2020年3月底)

  (四)嚴格采礦權審批管理。

  1.調整審批權限。按照省統籌規劃、省市兩級發證的原則,新設采礦權儲量規模大中型和已設采礦權擴界后儲量規模大中型的,由省自然資源廳審批發證;小型及以下的,由市州自然資源部門審批發證。

  2.嚴格采礦權預審。凡新設采礦權,須經縣市區人民政府組織進行實地論證,并經縣市區人民政府常務會議審查通過。屬市級審批發證的,報省自然資源廳批準同意后由市州自然資源部門組織出讓;屬省級審批發證的,縣市區人民政府提出申請,由省自然資源廳組織出讓。

  3.完善出讓審批方式。凡保留礦山需擴界的,先對原礦山進行評估,再以招拍掛方式出讓,出讓時明確競得人對原采礦權人的補償義務;凡不予擴界的保留礦山,一律不得擴界;凡進行整合的,可按簡易程序辦理有效期不超過2年的采礦許可證;凡限期退出的,一次性辦理有效期不超過2020年底的采礦許可證;凡申請注銷采礦權的,按簡化材料和程序要求辦理注銷手續。

  (牽頭單位:省自然資源廳、縣市區自然資源部門,配合單位:縣市區生態環境、水利、應急、林業等部門,完成時限:長期)

  (五)推進綠色礦山建設。

  1.制定綠色礦山建設標準。由省自然資源廳會同相關部門,按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要求,結合實際,制定我省砂石行業綠色礦山建設標準。

  2.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所有新設礦山、保留礦山要編制或重新編制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和礦山地質環境綜合防治方案,落實綠色礦山建設要求。

  3.嚴格綠色礦山檢查驗收。凡新設礦山必須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并經驗收合格后,方可生產;凡規劃保留礦山必須進行提質改造,限期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并經驗收合格后,方可繼續生產。

  (牽頭單位:縣市區自然資源部門,配合單位:縣市區生態環境、水利、應急、林業等部門,完成時限:2021年10月底)

  (六)強化生態修復治理。

  1.明確生態修復治理要求。礦山生態環境(地質環境)遭受破壞的,要采取覆土、截排水、復綠、穩固邊坡等措施進行治理,恢復土地基本功能,使礦區與周邊自然環境和景觀相協調。

  2.明確生態修復治理責任。歷史遺留和依法關閉礦山的采礦區,由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生態修復治理,其中關閉礦山原采礦權人負有法定責任;凡開采主體存續的礦山,由采礦權人負責礦區范圍內的生態修復治理工作;凡新設礦山必須實行邊開采、邊修復治理。

  3.建立年度驗收制度。縣市區人民政府組織相關部門對采礦權人的生態修復治理情況開展年度驗收,凡未按規定完成年度生態修復治理任務的,一律責令停止開采。

  (牽頭單位:縣市區自然資源部門,配合單位:縣市區生態環境、水利、應急、林業等部門,完成時限:長期)

  (七)深化有償使用改革。

  1.全面推行競爭性出讓和轉讓。除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可協議出讓的儲量規模為大中型的重點砂石(含水泥、飾面石材與砂石骨料一體化)開發項目外,一律招拍掛公開出讓;除隸屬同一主體或母子公司外,國有或國有控股采礦權轉讓應采取公開競爭方式轉讓。

  2.完善出讓收益退付制度。對按政策關閉或礦山自行關閉且采礦權被注銷的,采礦權人可申請退付剩余資源儲量對應的出讓收益(價款),但要按實際動用的資源量和已繳納的出讓收益(價款)進行核算,多退少補,具體辦法由縣市區財政部門商同級自然資源部門制定。

  (牽頭單位:省自然資源廳、縣市區自然資源部門,配合單位:縣市區財政、生態環境、應急等部門,完成時限:長期,其中礦區生態修復治理工作應于2021年3月底前完成)

  (八)創新產業發展模式。

  1.提高產業集中度和融合度。由省自然資源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等部門,制定全省砂石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會同相關部門按國家要求,制定全省機制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意見。因地制宜布局和建設一批大中型砂石土礦山,并依托大中型礦山建設一批配套的大中型砂石骨料、墻體材料生產基地;依托現有省級及以上產業園區,以“園中園”形式,建立一批砂石產業園區,積極推廣“砂石+水泥或飾面石材”的發展模式,推動砂石相關產業的一體化經營。

  2.開展礦山土地綜合利用。能整體開發的山體,實現整座山體移平式開采,最大限度拓展土地修復利用新空間。堅持“誰破壞誰治理、誰治理誰受益”的原則,將礦區治理與土地開發、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環境綠化等有機銜接,依照“宜耕則耕、宜地則地、宜景則景、宜林則林”的要求,科學規劃空間功能。

  3.建立動態監測制度。由省自然資源廳會同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市場監管局等部門,發揮行業組織力量,建立砂石開采、加工、產業發展、市場運行等動態監測制度,服務宏觀決策,并適時提出對策建議。

  (牽頭單位:省自然資源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按職責分別牽頭,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應急廳、省市場監管局等,完成時限:2020年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市州、縣市區要高度重視整治工作,牢牢擔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嚴格落實本方案明確的責任分工,成立專門班子,制定工作方案,按時間節點扎實推進,保質保量完成各項任務。省自然資源廳牽頭負責砂石土礦專項整治日常工作,各地都要明確分管責任人和責任單位。

  (二)加大支持指導力度。全省各級自然資源、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生態環境、應急、林業等部門要積極主動及時辦理相關手續;財政部門要加強經費保障,確保工作順利推進;省直相關部門要按照本方案要求進一步細化工作內容,切實加強對市州和縣市區的指導。

  (三)嚴格監督管理。省直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建立完善砂石土開采、產品質量控制、生態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以及相關技術規范和標準,實施嚴格監管。


編輯:俞垚伊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4-04 01:58:4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阳县| 水富县| 桃江县| 阿克苏市| 策勒县| 浙江省| 汕尾市| 惠州市| 泾川县| 毕节市| 仁寿县| 通榆县| 大田县| 江都市| 平远县| 隆林| 营口市| 长武县| 当雄县| 加查县| 志丹县| 富民县| 安仁县| 南昌县| 柳河县| 宝坻区| 凭祥市| 株洲县| 嘉荫县| 体育| 泾阳县| 卢湾区| 奇台县| 华容县| 调兵山市| 宣威市| 汉沽区| 望城县| 高清| 蓝山县| 陇南市|